第51章闻过则喜,统率三军
听完徐庶的分析,卫仲道顿时对此战充满了信心。
他拥有领主面板,被任命为雁门太守之后,便天生占据了地利。
配合着徐庶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短时间内夺回代县,确实有着很大的可能。
第三日。
迟迟等不到郭嘉到来,卫仲道只能将郭嘉之事,告知了堂兄卫觊。
“仲道放心,有我在这里,定能看护好郭母,郭嘉一旦出现,我即便是绑也要给你绑到并州前线去。”
卫觊虽然年龄比卫仲道大,但他如今对卫仲道却是格外的敬重。
十八岁的名将,安邑侯,文豪,以三万大败匈奴十万铁骑,古往今来除了冠军侯之外,再无如此年轻便取得如此成就的将军。
从卫仲道击退匈奴后,卫家之人就对他改变了以往的所有看法,将他当成了再现卫家辉煌的希望。
“嗯,拜托了。”
卫仲道拱了拱手,随即翻身上马,离城向着并州北上而去。
典韦徐庶一左一右护在他的身边,一行近百人开始快速赶路,可谓是意气风发。
“呵呵,奉孝不早来,日后定会后悔没有及时前来奉主公为主。”
徐庶精神奕奕,见卫仲道刚刚对郭嘉之事如此上心,不由从旁笑着说道。
他并非嫌贤妒能之人,也知道郭嘉之能确实略胜自己一筹。
“元直何以见得?”
卫仲道不由笑问道。
他感觉一边赶路,一边和徐庶聊天,拉近关系,打发时间倒也十分快活。
这些谋士的忠诚度,都不似武将那般容易提升,哪怕是认主也只有可怜的七十点忠诚。
除了阮瑀之外,田丰和徐庶的忠诚度一个比一个低,哪怕是忠臣不侍二主的田丰刚投靠他时,也是七十点,提升到八十点后便没了动静。
如今有机会,自然不想放过和徐庶深入交流,增进感情的机会。
然而,徐庶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他心中无奈了起来。
“呵呵,主公未曾动身,便已对雁门郡地形了如指掌,占据地利。”
“听说主公命卢中郎将先行,虽是为了等吾与奉孝,但必是想借助卢中郎将的军中声望尽收并州之兵,此为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今主公虽失天时,但却占据地利人和,此番定能建立不世奇功,奉孝不来岂不是错过了这等名留青史的机会。”
徐庶对卫仲道极尽完美之词,然而忠诚度却是丝毫没有一点提升的迹象。
“道尚且年幼哪有军师说的这么好,军师精通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日后在行军打仗方面,道还需多靠军师指点才是。”
卫仲道也对着徐庶拱了拱手,来了一波商业互吹。
“岂敢岂敢,庶愿与主公同进步。”
徐庶忠诚度虽然没有增加,但对卫仲道的好感度却是增加了不少,不由笑眯眯的说道。
两日后。
雁门郡,平城。
卫仲道不费吹灰之力,便借助卢植之手收拢并州之兵,成为此次抗击匈奴的三军统帅。
诸将也早已归位,跃跃欲试,只等卫仲道前来便准备攻打代县,夺回雁门失地。
赵云早在卢植路过河东之时,就引三千河东骑前来雁门平城帮忙驻守。
上郡的徐晃张辽,也早就将上郡之事暂且交给了自己的副手亲信,各领一支千人骑兵前来平城解危。
此战若是没有足够的骑兵,即便能胜也奈何不得能打能跑的匈奴铁骑。
如今三将率领五千骑兵,外加汉军之中的三千多骑兵,也接近了万数,匈奴若是战败,足以让他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平城大殿之中,卫仲道高居首位,旁边站着典韦随身护持。
左下首为卢植,徐庶,荀彧,赵云,张辽,徐晃,诸将。
右下首为并州刺史丁原各部,吕布张扬赫然也在其列。
“陛下厚恩,赐我假节,封我为征北中郎将,命我前来执掌三军,若有不服者,但讲无妨,不然若是等到两军开战,遇到不服从战令者,立斩不饶!”
卫仲道看向并州军诸将还有文士,不由威胁道。
丁原见状,不由暗自看向其中一名亲信使了个眼色。
“安邑侯此言当真,我有一言确实不吐不快,但却会令安邑侯不喜,又该如何?”
此人身穿锦袍,显然是大家族出身,见状不由站了出来,询问道。
“你是何官职?”
“并州主簿。”
“但讲无妨,我向来闻过则喜。”
卫仲道暗自点头,一脸笑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