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卫氏书法,甄家嫂嫂
“杀刘豹便是为了守株待兔,以战削弱匈奴。若粮草足够,孩儿不仅有信心击败匈奴,还有反攻匈奴,收复上郡之信心。”
听到自家和无极甄家有这样的关系,卫仲道不由信心满满的说道。
有了这层关系,河东军就有了获得稳定钱粮支撑的希望,他也就有了大败匈奴的信心。
无极甄家也许不是最有钱的家族,但绝对是北方粮草最多的家族,专门做粮草生意,是冀州最大的商宦世家。
“你能有这份心,为父甚是欣慰。若是能收复上郡,咱们卫家之名恐怕就要名传天下,重现祖先荣光了。”
卫父自然不相信卫道能够做到这点,但嘴上还是极为高兴的。
上郡虽是大汉疆域,(现陕西延安,榆林等地)但大部分地方却是被匈奴占据掌控,且地形复杂,不利于农耕发展,后世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匈奴占据。
“嘿嘿,那咱们家还有什么关系?父亲你都一并给我说了吧,我也好放心谋划。”
卫仲道自然明白卫父之意,但他并没有解释,反而嬉皮笑脸的问道。
领主系统可不仅仅是提升自身实力那么简单,还能发展领地,凝聚帝王之运,使得领地发展风调雨顺,别人夺回上郡也许无法发展,但这并不代表他也没有办法。
“也罢,近日你确实长大了不少,也是时候告诉你一些东西了,其实咱们河东卫家在朝中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更多的还是靠着世家之间的关系。”
卫父摇了摇头,好似是在组织语言,不由停顿了一下说道。
“这样啊,都有哪些世家交好?还有那弘农杨氏这次为什么要力保咱们卫家?”
卫仲道闻言不由继续问道。
“世家联系复杂,多为利益之交,不说也罢,不过弘农杨氏可不是在力保卫家,而是在力保你。”
“我?”
“嗯。其实你母亲便是弘农杨氏家主朝廷司空杨赐之女,他也是你的外公。”
“啊?这还叫没太大的关系?”
卫仲道闻言一愣,随即不由无语道。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虽然不如袁家门生那样门生故吏遍天下,但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顶级世家。
弘农杨氏以清白廉洁传家,财力上也许不怎么样,但底蕴比之卫家却是要强大的多,仅在袁家之下。
“是啊,和卫家关系确实一般,不过你能娶到琰儿,其中也有你外公从中撮合的原因,他曾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关系不浅。”
“好吧,那就算是一般吧,不过我以前怎么从未听父亲大人说过?”
卫仲道闻言也懒得争辩,感觉其中可能是另有隐情,不由好奇的问道。
“吾与你母亲乃是私定终身,那老顽固性格迂腐,不说也罢,不过近些年他暗中确实帮过卫家不少,你也大了,说与你听也无妨。”
卫父语气之中带着复杂的意味,其中显然是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故事。
“嘿嘿,你比母亲大十岁,是怎么才能和她做到私定终身的?”
卫仲道闻言顿时双眼放光,嘿嘿笑着看向卫父八卦道。
当然,他也有取取经的意思。
“当然是凭借为父的才情。”
“文采?比得过我家娘子吗?怎么感觉父亲大人还没琰儿出名?”
“咳咳,你这逆子,你懂什么?论文采为父也许不如那些名满天下的大儒,但若是论书法写字,为父还真的不服谁。”
卫父闻言,顿时被气的连连咳嗽,不服输的指着卫仲道的鼻子骂道。
他这句话说的倒是实话,河东卫家在后世最出名的不是卫青之后,而是书法。
堂兄卫觊便是他的书法弟子,后世以书法闻名,还有魏晋时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便是卫觊儿子卫瓘的侄女,曾做过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后世声誉特高。
就连卫瓘之子卫恒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那父亲与草圣张芝相比又如何?”
想到堂兄卫觊乃是汉末三国时期,文能和钟繇齐名的存在,卫仲道反而有些相信了。
毕竟卫父是堂兄卫觊的书法老师,哪怕堂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会拉开太多。
“为父只是不屑于争名,以教导后辈为主,卫觊,甚至琰儿都要向我请教书法,不然哪怕是草圣张芝也未必比得过为父。”
卫父闻言恨不得给卫仲道一巴掌,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虽然确实以书法超绝自居,但却一直被草圣张芝压了一头,再加上性格使然,故而名声不显。
“父亲大人果然厉害,孩儿佩服。”
卫仲道闻言也不再争辩,点了点头,随即不由夸赞道。
原身乃是纨绔子弟,空有虚名,也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事情,因此如此玩笑,卫父并不觉得奇怪。
不过卫父听到儿子夸赞,依旧还是忍不住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这一生就对两件事比较在意。
一是光宗耀祖,讨伐匈奴之志;二就是家族传承,书法传家之心。
历史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和卫觊,卫瓘,蔡琰,索靖,皇象,梁鹄,胡昭,钟会,韦诞。
其中和卫家有关的就占了三分之一,他确实有着为之自傲的资本,就这还不算西晋卫恒,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