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长着络腮胡子的外国人(2) - 1号罪案 - 陈玉福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1号罪案 >

第30章长着络腮胡子的外国人(2)

那动物出来后,武警端起冲锋枪一个点射,不知名的动物被打死。人们围上一看惊得目瞪口呆,竟是一特大老鼠。几个人抬到磅秤上一称,75市斤重。至此,仓库丢失2000斤糖的事件真相大白。副厂长、会计、保管冤情得到平反。

那年,王明芳看望战友时,大老鼠事件,刚刚过去半个月。

王明芳讲完,大家面面相觑,扼腕长叹,都说这只老鼠如果拍下照片或有录相,肯定是特大新闻。这么大的老鼠定能上《吉尼斯世界大全》。

这当儿,张金兰的疑问似乎找到了答案,这可以和草原上老鼠吃人、老鼠成精的传说相互得到印证。

羊头自然是献给王明芳吃。张金兰大声嚷着,一碗青稞酒便灌进王明芳的肚里。

那天,他们谈论到很晚,从老鼠又说到猎隼。

提到猎隼,王明芳滔滔不绝。他查过《永昌县志》,县志有过猎隼的记载。

乾隆四十六年,金昌北部草原、中川草原和川西、川北草原发生大面积鼠害,草原的荒漠化严重威胁着牧民们。当时的永昌县令李登瀛,急忙修书一封,历述草原遭受鼠害的情况。打发快马速报河西道台。道台大人阅后,连夜写好奏折上奏乾隆皇帝。携带奏折的信使星夜兼程,千辛万苦,历经数十天,终于到达北京,上呈朝廷。

乾隆批阅了奏折接见了来自河西走廊的信使,召集朝内大臣商议此事。大臣们面面相观,拿不出好的主意。乾隆皇帝一筹莫展,遂降旨河西道台力除鼠害,保护草原。道台接旨后,命李登瀛千方百计灭鼠。

县令李登瀛犯愁了。在茫茫大草原上消灭鼠灾非人力所为。即召集四方乡绅,共商灭鼠大计。众乡绅回去后,广访民间灭鼠能人。

李登瀛日夜焦虑,为草原荒漠化担忧。一日,有乡绅来见,报称有一在外多年,现回故里的生意人,说是西域有类似鹰的动物,专吃草原老鼠。此鹰鸟凶猛异常能以恶治恶,一物降一物。李登瀛听罢大喜,即召那人相见,细问详情。遂备置马匹、骆驼和银两去西域寻求猎隼。那人带几人越戈壁、穿沙漠、翻雪山,风餐露宿,历尽磨难,终于到达西域,向当地官府买了几十只猎隼,并学会了饲养方法。根据猎隼繁衍生息的习性,李登瀛命人在草原上修造了若干鹰墩,树起高高的鹰杆,鹰杆上端制作了鹰斗,派专人每日往鹰斗里投放牛羊肉,以供猎隼休憩吃食。他还专门组织了看护猎隼的人马,并四处张贴告示,凡有捕杀猎隼者,一律处斩。

从此,猎隼便在这一带草原上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草原上的鼠害得到扼制,有效地防止了草原的荒漠化。

猎隼是草原的守护神,是草原人心中的神鹰。

50年代,人们还可以看到草原上矗立的鹰杆,直到现在,历经近二百年风雨苍桑,古老的鹰墩仍存。近几年,金昌市草原检测中心,根据老祖宗保护猎隼的做法,重新修建了很多鹰墩,率先在全国搞起了以保护猎隼,用猎隼灭鼠来保护草原的二百万亩示范点,得到国家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草原区加以推广,受到国内外草原专家的重视和赞誉,为猎隼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更有利的自然环境。

眼下,境外偷捕猎隼的不法分子已经进入草原,作为公安卫士能不义愤填膺?

4.吉普车急速驶进草原

吉普车一路飞奔,40分钟后在县公安局大门口停下。王明芳按动喇叭,早已等候的永昌县公安局政保股股长王永新和女民警张金兰便从楼上跑下。

清晨五点多钟,他们赶到水泉子村。几位知情人说,三名外国人被a送进草原了。叫开某家的门,家里人说,送外国人的a还没回来。

情况证实了王有祥他们的判断。是回去调兵遣将还是进入草原把他们抓获?吉普车内,他们召开了简短的案情分析会,决定深入草原,若发现外国不法分子偷捕猎隼,就地抓获。

村干部和他们是老相识,看他们赶了一晚的路,拉着王有祥的手非让他们吃早饭再走。强烈的责任心,神圣的使命感,他们谢绝了。

吉普车又发动起来。刚走出不远,王永新拍拍脑袋:“糟糕,光着急赶路,怎么没带些干粮和水呢。”

这时,他们才想起,进入草原后,饭和水是万不可缺的。

他们从一户人家要了几个馍,灌了一塑料桶凉水。王明芳把10块钱塞到那个人手里。车子刚启动,那人又追上来:“公安同志,这钱不能收。”说着从王明芳打开的车窗里塞进来跑开了。

按这儿的淳朴民风,走路人饿了,到家里吃顿饭,谁家都能热情招待,临走,还送你几个馍馍。这世代相传的美德,沿袭至今。

王有祥他们心里热乎乎的。

此时,东方涌起一片云霞,鲜亮亮地太阳从大草原上跳出来,吉普车急速驶向草原。

连夜的奔波,王有祥他们觉得有些累乏。谁叫他们都是四十多近五十的人呢,侦破工作,几天几夜不睡是常事。眼下,还真觉得胳膊腿儿有些酸疼。可一想到他们的职责,全都有了精神,每人掰块干馍边嚼边赶路。吃一阵儿,搬起水壶咕咚一阵儿凉水。

王永新说:“张金兰,你是我们中最年轻的,你觉得我们这种吃干馍喝凉水的早餐怎么样?”他知道她胃不太好,真担心她吃不消。

张金兰说:“这比起西路军到咱们这儿,十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吃不上喝不上,四面还有重兵围击要强多少倍呢?”

实际上,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凉水喝下,肚里隐隐作疼。

侦破工作,有时紧张的弩拔弓张,脑子的弦绷得简直要断,已习惯了紧张工作的公安们,紧张之余总是在调节自己的情绪。

张金兰说:“你们这些老家伙都能行,我比你们小,更不在话下。”

吉普车里充满笑声。笑声之后,又是一阵沉默。其实,谁都清楚,谁的心都像是火烧火燎。平时,面对风光如画的大草原谁不激动呢?眼下,他们都像黑包公似的,紧绷了脸。

草原上,走几十里地很难碰到人,视野开阔,任何的目标都不会逃脱他们的眼。他们在草原上搜索着。

走到一放牧老人面前,他们亲切地递支烟:“老大爷,你有没有看见有几个长得大胡子模样的人来咱们草原?”

老人微笑着摇摇头。

吉普车又在向前飞驰。他们在询问一牧羊小伙子;他们在询问一牧羊姑娘……

每隔几十里路草原上就有一处孤零零地羊圈。羊圈的墙是用多年结块的牛羊粪垒起的,虽常年遭风吹雨打,却异常坚固,块与块的隔缝间已被风吹起的细沙堵实,上面长满青苔,朝外的一面,有的还生出小草。这圈是专供草原深处的放牧人遮风避雨或夜宿用的。

王有祥他们每遇一处,总是要搜查一番。

又一羊圈处。公安们钻进钻出后:失望地摇摇头。

“走!”王有祥招呼着,他们呼呼拉拉又跳上车。

凡是看见人影,凡是看到羊圈的地方,他们该问的问了,该查的查了,连外国人的影儿也没有。

“这几个家伙,够他妈缺德了,害得我们跑了一天一夜不说,还把人冻得不行。”张金兰裹裹衣服,愤愤地说。

这当儿,王有祥觉得他们又犯了生活上的一大错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眼下,深秋天气,落日后的草原更是一阵冷似一阵。他们毕竟不是草原人,忽略了这草原的气候特点,后悔来时没有带上毛衣。

这时他们才想起,一天一夜的劳顿,每人只吃了一个干馍。现在寒冷已向他们逼来。

暮霭沉沉的草原上,吉普车驶向前面的村落。

牧民的家里,好客的主人给他们端上奶茶,又做一锅热腾腾的血水羊肉。他们和主人亲热地围坐在炕头,开始了一天来的第一顿热乎饭。平时,张金兰是不敢吃这血水羊肉的。这是草原人最普遍最普通的晚餐。即把羊肉切成大块,放进沸腾的锅中,六成熟时,趁热捞出蘸着盐面吃,用嘴一咬,肉块里面还略带生血,吃起来又嫩又香。张金兰吃得津津有味儿。不知怎地,她觉得这味道好极了。

主人斟上青稞酒,很高兴地招待这来自远方的客人。

几乎同时,草原上,一放牧人的羊圈里。互里塞得正在杀一只绵羊。

那天晚上,老汉把他们送到草原深处。互里塞得指着前边黑坳坳的羊圈大声地用生硬的汉话说:“停下!停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