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番外三
她愣了愣,原以为是闻朗,可听这声儿似乎并不像。
陶渺缓缓睁开眼,入目先是坚毅流畅的下颌轮廓,随后是大气好看的眉眼,她总觉得这人有几分眼熟,可一时实在想不起来。
“渺儿!”
“渺儿姐姐!”
闻朗和顾菀匆匆赶来,担忧道:“可有哪里伤了?”
陶渺红着脸从那男人怀中下来,摇了摇头,除了有些腿软外,倒是没其他不适。
“没事便好。”闻朗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见陶渺确无外伤,才舒了口气,“姑母让我照看你,若你出了什么事,我该怎么跟姑母交代啊!”
“幸亏我们及时赶到,若是迟一些,只怕要出大事。”太子也不知是何时来的,他缓缓上前,在顾菀身侧站定。
“我们?”顾菀瞥了太子一眼,不屑道,“分明是韩奕言救的人,关太子哥哥何事,你怎尽往自己脸上贴金。”
听到这个名字,陶渺双眸微张,不自觉抬头望去,恰与身侧之人视线相对。记忆中那张略带稚嫩的少年面孔和眼前这张清冷俊俏的容颜重叠,陶渺的心忽得停了一拍。
她正欲急急收回目光,又觉得有失礼数,忙低身福了福:“渺儿多谢世子救命之恩。”
韩奕言静静打量着这个只到自己肩膀高,垂首含羞带怯,如春花般娇艳明媚的女子,有些无法将她和从前那个粉雕玉琢的六岁小姑娘联系在一起了。
九年的岁月,她着实长大了太多,无论是身量还是眉眼亦或是举手投足间淡雅的气质,俨然是一亭亭玉立,待字闺中的妙龄女子了。
韩奕言沉默半晌才道:“不必谢,此事无论是谁都会出手相救。”
他说罢,将视线转向了跪在一旁颤颤巍巍的马夫,众人也随之看去。
虽发狂的棕马和小马皆已被人控制下来,可想到刚才的场景,仍令人后怕。不敢想象,若当时韩奕言不在,陶渺直直从马上摔下来,会是什么后果。
“太子殿下饶命,公主殿下饶命,奴才不是有意的,实在是那马突然受惊,小人控制不住。
”那马夫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见顾勉面色不虞,陶渺知晓若她不替此人求情,他必死无疑,毕竟她的安危,不但关乎首辅府,还关乎安国公府和太后。
“太子殿下,渺儿既没出什么事,您也不必重惩,毕竟今日我是陪公主来的,若闹得不快,便不好了。”
顾勉听出陶渺的话中之意,知她是在求情,她这受害者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得道:“拖下去,杖责五十后,赶出马场。”
马夫磕头谢恩后,被两个侍卫带了出去。
经历了这么一遭,陶渺心有余悸,哪里还敢继续骑马,连顾菀也没了兴致,虽说她也没料到会出这种事,可毕竟是她怂恿陶渺去骑马,心底多少有些愧意。
两人索性在石亭底下,品茗赏景,小坐休憩。
而太子,韩奕言和闻朗三人,则纵马前往东面山中,说是要去打猎,那小小的马场不适合他们,他们也瞧不上。
陶渺望着韩奕言身负羽剑,英姿勃发,驭马驰骋而去的背影,不知为何,竟怎么也移不开眼。
过了一个多时辰,壶中的茶换了两遍,太子和闻朗才终于回来,奇怪的是却不见韩奕言的身影。
“他本要与我们一同回来的,可不知为何,突然说有要事,又折返回去了。”顾勉解释完,扔下山中狩得的猎物,眉飞色舞地同顾菀炫耀他的战绩。
陶渺咬了咬下唇,担忧地望向云雾缭绕的远山。
又过了一炷香的工夫,依然不见韩奕言的身影,可除了陶渺,其余几人神色如常,丝毫不见忧色。
天色已晚,顾菀催陶渺回去。
临行前,陶渺秀眉微颦,依旧不停地回望,直到踏上脚踏的一刻,才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渐近。
她抬眼望去,只见一人一马从小径上弯出来,朝她的方向驰骋而来,却又在离她几十尺远的地方骤然而止。
马上人唤了一声“陶姑娘”,轻轻冲她招了招手。
陶渺不明所以,侧眸望了眼闻朗,闻朗会意道:“去吧,许是世子有什么要事找你。”
“嗯。”陶渺点点头,碎步往韩奕言的方向而去,但很快她便察觉到不妥,
红着脸复又将步子放缓下来。
可她不曾想,走得快时倒还好些,走得慢了反愈发煎熬,离韩奕言越近,她的心便跳得越快,手心都攥出了汗,她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紧张,分明那平阳侯世子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人。
待她终于行到他面前,谁知一张嘴连舌头都打结了。
“世,世子,不知世子找小女子来有何要……”
她话音未落,只见刷地一下,伴随着暗香浮动,一束繁盛灿烂的花束倏然出现在眼底,虽只是些不知明儿的野花,却是小巧精致,惹人怜爱,在陶渺心中丝毫不输那些名贵花朵。
韩奕言见她将花放在凑到鼻尖轻嗅,一双眸子亮莹莹,如缀星子,便知她还同从前一般喜欢花儿。
“可还害怕?”
陶渺闻言微愣了一下,原来他竟是担心她还对坠马之事惊惧恐慌,才特意采花来安抚她。
一股暖意如泉水般从心底涌上,一瞬间吞没了残余的最后一丝的阴霾。
“不怕了,多谢世子。”
听着她一声又一声恭顺疏离的“世子”,韩奕言的眉头越锁越紧,少顷,沉声道:“我记得你从前不是这般唤我的。”
从前……
想起旧日的称呼,陶渺抿唇,颇有些不知所措,从前小不知事儿,也不懂得分寸,可如今长大了她哪儿还喊的出口。
她迟疑地抬眸看了韩奕言一眼,见他薄唇紧抿,眸色沉沉,似有不悦,旋即又低头看了看手上的花,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