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迷雾之下
自从与张警官达成共识后,周愿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能量满满、精神充沛。她开始明白张彻为何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哪怕前路风霜、危机四伏,他也任劳任怨。他愿意为了个人信念去发光发热,而她亦如此。哪怕她的能力有限,贡献也可能微乎其微,但只要能实现个人价值,再小的影响力也比没有的强。何况,她并不觉得自己的力量很薄弱。
当初她写的那篇万福砂场的报道已经成功引起了刘向明的注意,反贪组的行动十分迅速,不仅证实了黄宏发违规采砂,而且还扒出了黄宏发当初购买万福砂场时的背地勾当。他表面上是以当地招商引资为由拿下的采砂场,可真正拿下地的原因却是因为他在‘度身招标’,而因为他的父亲黄祥是建委组组长,所以违规竞标的事情更是被掩护得很好。
与此同时,张彻已经联系了万林区反黑办,一并对周愿当初提到过的祥时村菜市场的霸凌现象一查到底。因为周愿与张彻达成了共识,所以她说服了李木明让他把现有的,关于祥时村菜市场的所有证据都交给张警官。如此看来,她与张彻之间的共识倒是促成了反黑办行动的成功。随着黄氏家族的倒台,当初那些不敢吱声的平民摊主都纷纷开始站出来为自己声讨了。
通过调查,张警官发现当初祥时村的菜市场会出现欺凌垄断的情况,全是因为黄氏家族是背后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他们拥有的摊位擢发难数,而垄断市场便可大化利益。他们不仅雇下打手恐吓散户,而且还限制竞争随意定价,只因家有一‘官’便四处横行,此等作为实在可耻!好在一切终于平息,随着黄氏家族的落网,刘向明也准备将祥时村乃至整个万林区内的‘官官相护’们都好好清理了。
张彻的手机响了,他颔首看了一眼屏幕,是周愿的微信消息。修长的食指点开了手机屏幕,周丫头给他转发了一篇‘深度析’的公众号文章。很显然,公众号的创办者就是她的李木明师兄,文章的内容也是揭露了祥时村菜市场的‘菜霸’内幕。
他勾了勾嘴角,正准备给她回一条消息。对面的她却又给他发来了一条推送文章,这一次是a市日报的报道。内容涵盖的正是万福砂场的后续报道,记者栏显示的名字还是熟悉的‘周愿’二字。
张警官给周记者发了句——“平而后清,清而后明,我们合作愉快。”
周愿‘切’了一声:“假正经”,却给他回了句——“等着我下一次的劲爆线索吧。”张彻嘴角噙着笑,只当她的那句‘劲爆线索’是在作乐调侃而已,孰不知周记者已经再次先他一步,正着手调查着一桩旧案的事实真相。
黄氏父子的落网为案情带来了一次新的转折点,据刘向明调查,黄宏发在当地涉及的行业多达10余个,从混凝土到砂场、石场,从农贸市场再到娱乐场所,他凭借着父亲是建委组组长的公职身份叱咤风云,一边牟取着个人便利,壮大自己的商业帝国,一边涉足着县域经济,垄断市场。黄宏发还贿赂了当地官员为自己保驾护航,首当其冲为他们开绿灯的便是自家亲戚——宋敏成。
宋敏成做为万林区治安大队的大队长公然放任黄宏发的打手欺凌与恐吓摊主商户,即便在接警后也只是走个程序,玩得全是治标不治本,糊弄人的那套把戏。在治安大队长的纵容下,黄宏发的手下们更是肆意妄为,张狂招摇。他们不仅阻拦新商户入驻市场,而且还对老商户暴力收费,而所有的利益全数都落在宋敏成和黄氏父子的口袋里了。
在审讯黄宏发时,一桩三年前的旧案引起了并案组的注意。当时万林区的建筑工人被黄宏发故意拖欠工资,即便后来有a市日报的记者李木明介入报道,但还未来得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舆论的热度,他就被逼得辞职了,而工资拖欠案也终归还是不了了之。
当初张彻从周愿那儿得知了建筑工人事件后便开始调查陶勋的去向。这个当时风评极好却被恶意抹黑的包工头,自出事以后便莫名其妙的忽然消失了。陶勋的妻子在当时就已经报案了,但搜寻的结果还是无疾而终,当地派出所最终只能遗憾结案。如今黄宏发已经落网了,得知情况后的刘向明倒是很乐意帮张警官一个忙,不过就是张嘴问话的举手之劳而已,压根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他开始审问黄宏发:“三年前,在你建筑工地干活的包工头——陶勋,失踪了。是你故意把拖欠工资的罪名栽赃给陶勋的,对吗?”
黄宏发承认了:“嗯,是我故意污蔑他的。”
“那你和他的失踪有关吗?”
黄宏发否认道:“没有啊!我能和他的失踪有什么关系啊。施工期间,陶勋三天两头就不见人影。我都没找他算过账,谁来赔偿我的经济损失啊。”
刘向明双手抱在胸前:“什么意思?”
男人瘪了瘪嘴:“陶勋是个老包工头了,资历久手工好,自然在业界就名声鹊起啦。他班底人多,跟在他手下的工人都够组建两、三个工作组了。我以前就听说他接的工程多,会两头跑。我倒是无所谓啦,只要他底下的人把活干好,不影响我的进程,那他在不在也没什么关系。不过后来,他就真的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来工地了,他的工人也联系不上他。我不就想着,这送上门的戴罪羔羊,不要白不要嘛。所以……”他看了一眼刘向明那犀利的目光,瞬间乖张了许多,只能悻悻道:“所以……我就把拖欠工资的罪名栽赃在他的身上了。”
黄氏父子的审问已经进入了尾声,张彻把陶太太之前的报警记录与其相关的资料文档全都拿了出来。三年前的案发时间如下,xx年5月9号,陶太太报警寻夫。根据陶太太的描述,她在5月7号晚上10点多与丈夫失联,而后等到了翌日8号的晚上十点,依然还是杳无信息。因为陶太太忙于照顾发烧的女儿,于是等到报警时已经是9号的上午了。派出所的民警调查了陶勋的人际关系,他的工友们称最后一次见他居然是在5月5号,当时他们收工已经是夜晚十一点四十分了。而那也是黄宏发最后一次在工地上看到陶勋。
民警随即还走访了陶勋平日里会光顾的便利店和小饭馆,均没有太大的收获。后来,他们贴了寻人启事,而陶太太也在网络平台上发了寻人帖。三年的时间弹指一过,陶勋还是没有回到家人的身边,他的太太依旧在坚持找他。
周愿坐在沙发上看着李木明的调查资料,她忽然想起李师兄当年的辞职多多少少和这件事情有关联。于是,她问:“李师兄,后来主编有和你说清楚,当初他撤下你稿子的真正原因吗?”
李木明盯着电脑屏幕,一边打字一边哼笑着:“哪儿有什么真正原因啊。再说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当社会记者是我实现心中抱负的方法。但对于别人来说,那不过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没什么好强求的。”他忽而扭头看着周愿,双手抱在胸前,“你怎么对三年前的旧案这么感兴趣了。”他的嘴角突然噙着笑,“你该不会是在偷偷帮你那警官男友在查旧案吧?”
周愿耳根一热,依然理直气壮:“互帮互助本来就是美德,和他是不是我男朋友没关系。”
李木明笑了:“嗯,那看来我的思想境界还不够高啊。”
周愿难为情地抿了抿唇,只好转移话题:“师兄,看在我们友好合作的份上,你就再和我分享一下线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