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18登门求情 - 脸谱 - 安东居士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脸谱 >

第116章118登门求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吴有为因为作风问题被抓的消息不仅传遍了公司在职的员工,也传到了那些内退的老同志的耳朵里。

内退的老同志中,最先得到消息且心里感到特别紧张的人,就是嘉信公司原财务部长周进财。

周进财紧张的,倒不是因为吴有为是否被抓,而是听说嘉信公司内部正在审查销售分公司过往账目的事情。

周进财是嘉信公司的第一任财务部长,他在嘉信公司有两个绰号:一个是叫“铁算盘”,一个是叫“周扒皮”。

“铁算盘”的称号是公司高层领导封周进财的,意思是凡是经过他手的往来账目,是绝对不会出现数据错误的;而“周扒皮”的称号,则是嘉信公司员工封他的。

每次公司召开职代会,总是会有一些不识时务的职工代表,嚷嚷着公司员工的工资偏低,一旦遇到这样的提议,公司高层都会授权周进财部长负责解释。周进财的解释大多时候不辱使命,他会把公司的原料进厂价、产品出厂价、人力资源成本、修旧利废成本、企业营销成本、业务招待成本等等等等,一项一项的说出来与职工代表们分析,那些大大小小的数字在他的嘴里说出来,就像用嘴巴呼吸空气一般的顺畅。

职工代表当然不明白那串数字背后的水分,常常被他天花乱坠般的言词和云山雾罩的数字说得无言以对。末了,周进财部长还会代表公司高层和财务部门安抚职工代表,说公司党委时刻都在关心着公司员工的收入问题,只有工人富足了,企业才谈得上和谐;还说自己分管的财务部门,是一个工作态度相当严谨的部门,在工人工资计算的问题上,自己向来是严格把关不会出错的。而他自己本人,也对工资问题下了硬性的规定,要求财会人员在做账时,一定要将工人工资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数,然后四舍五入,力争不让工人兄弟们在工资问题上吃一厘钱的亏。

自从省盐业公司收购嘉信公司之后,周进财部长跟陈总经理、肖书记一道退居了二线。如今赋闲在家的他,每天过着提笼架鸟、遛狗垂钓的富足生活。周进财的家就在嘉信公司的职工大院里,他住的是前排阳光充裕的干部楼,四室两厅的。

干部楼只有一栋,是职工大院里建筑质量最好的,普通工人住的的楼都是两室一厅的小套,质量很差,装潢时用改锥在墙上随便划划,就能划出里面的砖头来。

那天晚上,周进财例行出来遛狗,无意间在门卫处听到了吴有为被抓的消息,又听说嘉信公司正在核查吴有为分管销售期间销售公司的过往账目,为此,他闹心得是一夜都没有睡好觉,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来公司找宁向前了。

老领导来了,茶总是要倒上一杯的,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周进财进入了正题:“小宁啊,听说公司里最近一直在查吴有为的账目,有这样的事么?”

“老领导可真是身在江湖心系公司啊!”宁向前恭维着问道:“您是从哪里打听到这个消息的?”

“职工大院里都传遍了,哪里还用打听!”周进财笑着回答,继而话锋一转说道:“小宁啊!老哥长你几岁,可否说两句忠告?”

“老领导请讲,宁某愿洗耳恭听!”宁向前意识到是说客来了,脑子里边盘算着如何应答。

“小宁啊!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你说我说的对么?”周进财问宁向前。

“对!您说的一点都没错!”宁向前恭敬地回答。

“唉!周某枉活了这么大,别的能耐没有,生活的经验倒是积累了一些。”周进财语重心长的说道:“一个人会有落魄的时候,也会有崛起的时候,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轻易地为自己树立仇人。”

“老领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宁向前明知故问。

“我的意思你明白的,就是吴副总经理的事情!”周进财回答直截了当,接着说道:“按理说他的事情跟我没有什么相干,可是我担心你年轻,容易意气用事,此事处理不妥,将来必定吃亏,所以赶过来提醒你一声。你是了解吴副总经理的背景的,俗话说兔子急了会咬人,有的事情不能做的太过分。”

“感谢老领导的关心!”宁向前心里痛恨周进财的虚伪,想着你那里是担心我吃亏,分明是要保全你自己,但是脸上却写着无奈:“老领导,我倒是不想恼这个人!可是您是知道的,这些都是上面的意思,我们这些做下属的,有时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上面的指示;再者,公司里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所有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党委协商才能决定。”

“理虽说是这个理,但这是国有企业,一切无外乎人情,下面怎么做,我想上面也不会过于计较的。”周进财知道这是宁向前的托词,仍旧不死心的劝说道:“至于公司内部,你的话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相信你在处理这件事情时,心里会有一个尺度,毕竟大家在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说是吧?”

“这句话,您不提醒我也明白的!我们大家谁都不想吴副总经理犯事的,毕竟他也曾经是我的上级,没有个交情,也有个人情的!”宁向前不想再继续这种无聊的谈话,于是站起身委婉地说道:“老领导,是这样的,一会儿我还有个会议要开,就不能陪您了!要不您中午别走,我开完会议陪您喝两盅?”

“感谢!感谢!酒就不留下来喝了,倒是有时间你赏光到我家去坐坐,我家里还有两瓶三十年酒龄的茅台酒,届时我们两个好好的聊一聊!”周进财明白宁向前这是下逐客令了,便站起身来拱手说道:“吴有为的事情你能这样想,那是最好不过的!小宁啊,你要记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仇人要安全得多的!”

“一定谨记老领导的教诲!”宁向前并不强留,脸上皮笑肉不笑的客套道:“有空我会去拜访您的,您有空时,也常来公司坐坐!”

“一定的!一定的!”周进财连声应承,转身告辞。

送走了周进财,回到办公室里坐下,宁向前呷了一口浓浓的龙井茶,看着窗外的景色想心事。

周进财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吴有为的身后,有着一个在嘉信公司盘踞多年的利益集团,自己如今跟吴有为的较量,很可能会酿成跟整个利益集团的较量,这是宁向前所不愿看到的。

他不愿意打击面太广,正如周进财方才说的,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仇人要安全得多。树立太多的仇人,对自己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事实上自己的要求并不高,只想利用这个机会扳倒吴有为一个人,让其在嘉信公司名誉扫地,让其在嘉信公司永无立锥之地,让他永远的离开自己的视线。

可是怎样才能扳倒吴有为,且又不伤及无辜呢?这可是个两难的问题。

宁向前知道,自己只要将桌子上面的这份材料往司法机关一送,吴有为的命运就不是在拘留所里呆个十天半月的事情了,但是这份材料递上去,很可能要牵扯一部分人进去,谁个又能保证吴有为不会狗急跳墙,反咬出其他人来呢?

第二天,就在宁向前仍然犹豫着是不是要把桌上的这些材料往司法机关递的时候,又一个重量级的说客出现在了他的办公室门前。

乍乍看清眼前的这个人的相貌,宁向前几乎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两年不到的空子,眼前的这个人苍老多了,头发胡须白了,皮肤黑了皱了,怎么看着也不像当年那个在嘉信公司里威风八面、一手遮天的人物。

天哪!眼前的这个人还是当年那个自诩自己只要在十八层楼上的办公室里跺一下脚,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员工的心都会为之震颤的陈传贵陈总经理么?

陈总经理绝对是嘉信盐化公司的传奇。

嘉信公司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跟陈总经理的敢作敢为是分不开的。

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陈总经理,就不会有当初的晶宝盐化厂起死回生的奇迹;没有陈总经理,同样也不会有今天的嘉信盐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与规模。

嘉信公司曾经有过两次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口,一次是晶宝盐化厂食盐滞销,企业内外交困,面临夭折;一次是二零零六年h市的“绿水”事件,因为环保问题,差点儿让嘉信盐化公司关门。

嘉信公司的前身叫晶宝盐化厂,自从h市的地矿部门发现自己居住的这块宝地下面到处充满宝藏后,市政府领导打算开发它的心思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可是盐是国家的专营产品,很少有投资者敢于涉足,深怕以后东西产出来了,货卖不出去,毕竟政策是硬杠子。

守着聚宝盆却过着苦日子,那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啊!最后,市政府领导干脆一咬牙,求人不如求己,不是没有人来投资吗?那咱就自己来搞。于是,发动全市人民大搞集资,农村的每个人头十元,城市的按岗位级别不同,则以不同的基数摊派。

厂子是很快建起来了,年产十万吨的这个样子,可销路它确实是一个问题,就算h市盐业公司迫于压力买h市市政府的账,全部销售晶宝盐化厂的盐,一年充其量也就销个万把两万吨,因为h市的市民就那么大的胃口,毕竟盐这个东西它是咸的,不能像大米、白面一样当饭吃。

至于其它省市的盐业公司,那可是要销售部门去攻关的,人家买不买你的帐还要看你的经济实力,本来厂子就是市领导顶着老百姓的怨声磕磕巴巴建起来的,再向上面要钱说要请客吃饭塞塞弄弄肯定是不好意思了,可是盐销不出去,企业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企业又哪来的闲钱去攻关?盐这个东西是易腐蚀产品,不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储存,因为时间长了,盐在袋子里容易结块,且袋子也容易朽烂损毁,结果工厂是恶性循环,开开停停,停停开开,三两年的空子便难以为继了。

刚刚出生,就面临着夭折,兴匆匆建起来的厂子,只指望能为h市的经济腾飞添砖加瓦的,而今眼看着将要面临倒闭的风险,这让市政府领导的脸往哪儿搁?无奈之下,市政府的领导授意有关部门广贴招贤榜,希望能找到让厂子起死回生的好办法。

此刻,那位团长转业尚未找到合适工作的陈传贵出现了,他接手了这个厂子,并利用自己有许多战友在盐业公司的这层关系,为工厂的产品打开了销路。生产暂时是稳定了,陈传贵又向市国资委提出要对晶宝盐厂进行公司化改造,市政府的领导对晶宝盐化厂的态度本来就是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心态,索性放开手去让他去折腾,于是晶宝盐厂又被更名为嘉信盐化有限公司,一个频临倒闭的垂死企业,在陈传贵的带领之下从此走上了发展壮大之路。

二零零三年的那次“非典”,成为嘉信公司发展壮大的转折点。

那一年全国人民似乎都在跟盐较劲,仿佛盐是什么灵丹妙药,吃多了就能把“非典”这个恶魔赶跑似的。

钞票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往嘉信公司,到处都在催货。

公司原有两条小包装生产线,每天也就生产个大几十吨,根本不能满足那么多客户的需求,陈总经理当即拍板,要在三天之内再上十条生产线,以与疫魔争时间。

与疫魔争时间是假,为企业争利润才是真实的想法。

生产一线的领导跑到总经理办公室,苦着脸对他说道:“陈总,生产线上的容易,一时也找不来那么多的熟练工,怎么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