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88产品滞销
爷爷的面孔让王八石有些畏惧,改名字的事情也就从此划上了句号。
王八石就是王八石,卑微的身份注定他成为不了姬旦和李旦,初中毕业之后,他便没有学可上了。学业上没有什么指望,那就出去当兵吧!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也没有把这小子锻炼成什么好钢,白吃了三年干饭,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退伍后的第二年,家里托人替他找了关系,安排在h市的嘉信公司。
关系不是很硬,到公司里也就只能做一名小工人,部队的生活使他变得圆滑了些,阿谀奉承拍马屁,谋了个班长的位置干着,多少年来在这个位置上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宁向前做了嘉信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官运才开始亨通。
王八石和宁向前是一个地方的人,两个人是同村同组。
王姓在村子里是大姓,宁姓是小姓,宁姓时常受王姓的排挤和欺侮。王八石的父母听说宁向前成了嘉信公司的一把手,数顾茅庐,软磨硬泡,涕泪俱下,百般央求,宁向前的父母才松了口,让儿子赏王八石一个官儿做做,父母之命难违,宁向前是个孝子,顶着公司里的人的议论,破格提拔王八石做了配送中心主任。
配送中心主任属于正科级,同嘉信公司各分公司的经理平级,王八石好歹算是跨入了年薪制的行列。
看见宁向前朝自己的小楼走来,王八石赶紧堆着笑脸迎了上去,问了宁总经理的好,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办公室。
宁向前让王八石拿来了这周的发货日志,坐在沙发上一张一张的翻看起来,看着看着,宁向前的眉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发现这个星期几乎没有发过销售公司南方市场部的货。南方市场部在陆紫菲做部门经理的时候,每年的盐销量可以说是占据了销售公司的半壁江山,陆紫菲被借调到省盐业公司之后,南方市场部经理的位置出现空缺,吴有为向宁向前推荐了自己的小舅子,宁向前当时是新官上任求稳定,也就没有反对。
难道说真如世人所言,人一走,茶就凉,换了陆紫菲,南方市场部的销盐行情就不灵了么?
宁向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坐着发了一会儿呆,看看墙上的大钟已经过了上班的时间,便拿起手机拨了吴有为的号码,让他立刻到自己的办公室来一趟。
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吴有为才出现在他的办公室前,这家伙门也不敲,直接拧开把手就进来了。
“吴副总经理,最近公司的销售情况如何呀?”对于吴有为的不逊,宁向前也没有办法,他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平心静气的问道。
“你是问销售情况么?”吴有为不等宁向前招呼,一屁股歪坐在沙发上,随口答道:“很好啊!”
“我看不太好吧!”宁向前吸了一口气,说道:“刚才我到包装车间走了一趟,发现室内仓库和室外仓库都堆满了盐,现在已经开始往路上码了,是怎么一回事呀?”
“有这种情况?”见宁向前的脸色不是太好,吴有为直了一下身子,答道:“一刻我回到销售公司,召集各市场部的经理们问一问,问问究竟是什么样个情况。”
“不用召集了!”宁向前朝吴有为摆了摆手,说道:“方才我在配送中心看了这个星期的配货日志,发现南方市场部近一阶段几乎没有发过货,你回去只要问问你的小舅子,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南方市场部?”吴有为一拍大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对了,你不提起,我倒把这茬给忘了,最近南方市场部的销售确实是出了一些问题,不过是有原因的,我那小舅子倒是跟我说过几次,这几天看见你一直很忙,也就没来得及跟你说这个事情。”
“哦,是什么原因?”宁向前问道。
“你是刚刚当上总经理,有些事情恐怕你还不太了解。”吴有为清了清嗓子,倚靠在沙发上说道:“自从媒体放话,说发改委要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国内的上千家盐企都在积极的整合资源,抢占市场。国内最好的几家井矿盐生产企业出在s省和h省,这个你是知道的,这些公司的历史都比我们嘉信公司要长,在技术层面和产能方面也远远的超过我们公司。一年前,这些井矿盐企业的吨盐生产成本是一百一十元到一百二十元之间,而我们的吨盐生产成本接近一百八十元,相差将近六七十元,这是什么概念啊?”
“我让你来,是想跟你谈销售方面的问题,不是要跟你谈成本的事情。”对于吴有为的答非所问,宁向前表现得有些不耐烦。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要谈销售,就不能忽略成本,下面我会谈到销售方面的事情的。”对于宁向前此刻的脸色,或者说是官架子,吴有为的心里是极不爽的,但是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是下级就少不得要委曲求全:“最近一年多,嘉信公司一直忙于收购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技改,生产成本可以说是有增无减,这就给我们的销售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虽说我们公司有着区位上的优势,在销盐时可以抵消一些成本上的劣势,但是从s省和h省把盐运到g省,每吨的运力也就是三、二十元的成本,因此,在价位上,我们始终说不起硬正话。”
听了吴有为的解释,宁向前陷入了沉思。不可否认,吴有为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市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可以占有她。
实力是什么?对于盐业企业来说,就是廉价而又优质的产品。
与省外同行相比,嘉信公司是有着差距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着嘉信公司销售的一个难题,但是对于吴有为方才说的情况,在陈总经理当权时就是事实,为什么到了自己上任时,盐就变得销不动了呢?
“这就是你给我的南方市场部食盐销售受阻的理由么?”宁向前问吴有为。
“这些理由难道还不够么?”对于宁向前投过来的目光,吴有为并不回避,他继续说道:“s省和h省的制盐企业想要打开g省的盐业市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南方市场部的盐主要销往g省南部长江沿岸的几座城市,而长江是一条廉价的黄金水道,从s省和h省发盐过来,顺江而下,不需要陆路运输,就可以直达g高官江沿岸城市的各个码头,如果使用大吨位的船舶运输的话,其运输成本估计不会超过我们公司的运输成本。”
“不对呀!”宁向前极不愿意吴有为的话会成为现实,他有些不太相信地问道:“如今我们跟g省盐业公司已经是一家人了,按理说g省盐业公司的下属各分公司没有理由排斥我们的盐,而改用外省的盐吧?”
“道理是这个道理,现实却不是这个现实。”吴有为摆起了老资格,说道:“我跟盐业公司打交道,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盐业公司虽说吃的是政策饭,但是在本质上,它与嘉信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它也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营利性企业。在行政上,各分公司隶属于省盐业公司这个不假,但在同时,各分公司也在接受所在地方政府的管辖,进谁家的货,卖什么样的价格,省盐业公司只能作指导,不会做硬性的规定。也就是说,各盐业分公司是可以有着自己的进货渠道和销售策略的,有着自己独立的经营权。”
“你说的这个我都明白!”宁向前打断了吴有为下面的话,问道:“我想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你打算用什么办法夺回失去的市场?”
“降价!”吴有为想都没想,直接答道:“我从事销售工作多年,深谙盐业公司这帮家伙的特性,只要有奶,他们就愿意喊娘。他们总想用最低的价格进货,然后用最高的价格把盐卖出去。目前,嘉信公司的盐卖给盐业公司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而盐业公司投放市场的价格是两块钱一斤,整整翻了十倍,g省市场上的盐价,在全国来说都是最高的,这一点在不久前的省内的一家知名晚报上曾经有过披露,从侧面也证明了g省盐业公司这帮家伙是多么的尚利和贪婪!只要我们肯把盐的价格降下来,放手与省外各大盐企一搏,凭着多年来的客户关系,我相信保住我们的市场份额是不会有问题的。”
“降价?”宁向前皱起了眉头,这是宁向前上任以来最不愿意听到的字眼,嘉信公司有着多条生产线,人员臃肿,产能低下,成本与利润接近倒挂,如果在现有的销售价格继续降价的话,势必要亏本经营,这一招用着权宜之计还凑合,长此以往,公司必将关门大吉,g省盐业公司花了大本钱买了嘉信盐化公司,目的可不是要让自己搞垮它。他问吴有为:“你做过调查么?外省盐企销售到g省市场的盐,大概是多少钱一吨?”
“这个可是商业机密,不是那么容易搞得到的,不过据我侧面打听,估计我们公司的盐价要降到八十到一百块钱一吨。”吴有为答道。
“八十到一百?”宁向前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吴有为说道:“这只是我保守的估计,甚至还有可能高于这个数字。”
沉默了一阵之后,宁向前朝吴有为挥了挥手,说道:“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容我考虑考虑。”
看着宁向前耷拉着脑袋坐在那里发呆,一脸惆怅的神情,吴有为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他站起身来,夸张地拍了拍屁股,走出了总经理办公室的门。
考虑与不考虑其实都是一个样,因为宁向前知道,眼前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陈总经理交给自己的就是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嘉信公司欠银行的贷款多达十几亿元,这些债务的产生,都是因为前任公司领导缺少前瞻的眼光,盲目的复制那几条规模不大的生产线造成的。生产线的产能小,与之匹配的工程项目却不能少,多花了冤枉钱不说,也增加了公司的用人成本。与省外同行相比,嘉信公司的差距确实比较大,尤其是s省和h省的数家大盐企,动辄是百万吨级的生产线,他们是人员少,设备优,产能大,自动化程度高,吨盐能耗低于嘉信盐化几十块钱,在成本决定效益的现代企业中,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里,对于弱势企业的生存将是致命的。尽管g省盐业公司的高层有意要改变嘉信公司的现状,愿意拿出钱来作大的投资,可是自己刚刚接手这个摊子,想要上马的项目还处在论证阶段,离具体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眼前的难关应该怎么度过呢?
滞销如同瘟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让宁向前头疼的还不仅仅是南方市场部的问题,北方市场部和东方、西方市场部也相继出现食盐滞销现象。嘉信公司共有四条生产线,年产盐接近九十万吨,如果将产量平均到每一天的话,日产盐近两千五百吨,以每吨二十包计,一天就是五万包,码放的场地确实是个问题。
原先看着喜人的白花花的产品,而今成了望之生厌心口添堵的烦恼,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盐垛子,就像一条条贪得无厌的长龙,每天都在变长,变大,一点一点的蚕食着嘉信盐化公司仅有的几块空地。
盐龙的长度每天都有新的突破,从生产区,码到了办公区,从办公区,码到了生活区,道路上,球场上,草坪上,凡是能够用来码盐的地方,都码上了盐,整个嘉信公司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成了名符其实的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