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和动物交个朋友(1) - 优秀小学生最爱问的600个科学常识 - 郝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13章和动物交个朋友(1)

猫为什么爱吃老鼠

猫捉老鼠,天经地义,这还需要理由吗?科学家可不这么认为,经过一番深入研究,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猫是夜间活动的动物,俗称“夜猫子”,它们总是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筋骨。可天下的事儿就这么巧,令人讨厌的老鼠居然也习惯在晚上活动,它们常常借着夜色的掩护,偷偷地跑出来搞破坏。而它们的个头不大不小,正好适合猫来捉,猫就这样瞄上了老鼠。然而,猫真正看上老鼠的,并不是它的个头,而是它体内的牛黄酸。这种物质对猫来说可是宝贝,是提高夜间视力的必需品。如果长期不能补充这种物质,猫的夜视能力将会降低。原来猫吃老鼠,是因为缺“酸”而补“酸”的。

高处掉下来的猫为什么摔不伤

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意思是说,猫的生命力极强。据研究,猫从六层楼的高度坠下后,90%都存活下来。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自百倍于自身的高度坠落下来,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没受伤,猫真不简单。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首先,当猫从空中下落时,不管开始时是什么姿势,哪怕是四脚朝天,在下落过程中,猫总是能迅速地翻过身来,落地时总是四脚着地。猫的脚趾上有一层厚厚的肉垫,能大大减轻震动,使身体不受损伤。其次,猫的尾巴也是一个平衡器官,如同飞机的尾翼一样,可使身体保持平衡。此外,猫的四肢发达,前肢短,后肢长,身体柔软,善于跳跃。因此,在攀爬时尽管高度很高,猫也不会因失去平衡而摔伤。

为什么不能给猫刮胡子

小猫学着主人的样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结果晚上在逮老鼠时撞得鼻青脸肿……这样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刮掉猫的胡子。这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且是因为胡子的重要。

猫胡子的根部布满神经,轻微的动静都能察觉。据说,2毫克的东西拂过都能感受到,而且连气流、风向都知道,真可谓明察秋毫。猫平时走路、奔跑、在漆黑的夜里探路,都离不开胡子。另外,猫胡子左右两端的距离和身体的宽窄相当。利用胡子这把出色的尺子,猫可以测量出老鼠的洞口大小。因此,猫的胡子有“探测器”和“计量仪”的美称。如果把猫胡子剃光,它就变得呆傻,就像盲人走路没有拐棍一样,很难捉到老鼠了。

鸡为什么要吃小石子

稻谷、麦粒、玉米、青菜等,对于鸡来说,这些“山珍海味”够它享受的吧。然而,它吃了很多粮食,为什么还在地上东啄西挖,寻找小石子吃呢?

原来,鸡并不是吃石子,而是借助它们消化食物。我们知道,人和动物都有牙齿,食物在胃里被消化之前,总是要用牙齿先嚼碎。可是,鸡是没有牙齿的,需要依靠其他东西帮助磨碎食物,小石子就起这样的作用。鸡身体里有一个小口袋,就是鸡的砂囊,俗称鸡肫。在这个小袋子里,食物和小石子混合在一起慢慢被磨碎,就容易消化吸收了。这些小石子直到磨碎到一定程度才会被排出来。动物中,不仅鸡有吃小石子的习性,鸽子和其他鸟类也有这种怪脾气,道理也是一样的。

狗为什么爱啃骨头

抱块骨头大啃特啃,不管什么时候,狗都有这样的嗜好。狗之所以爱啃骨头,要从几个方面说起。

首先,狗是从野狗驯化过来的,因此保留了野狗的一些生活习性:野狗在捕猎到食物后,通常先吃掉猎物的肉,然后把骨头带回洞里啃咬。其次,除了肉香味,骨头上残留的肉屑对狗有很大的吸引力。骨头既可以吃又可以玩,一举两用,难怪狗爱啃骨头呢。再者,狗通过啃咬骨头,可以清除牙齿上的牙石,防止牙周病;还可以训练口部的咬合力,有助于捕杀猎物;还可以吸收足够的钙质,强身健体。那为什么幼犬也喜欢啃骨头?因为幼犬在三四个月期间要换牙,牙齿会很痒,除了咬骨头,它们找不到另外更好的止痒方法。

狗急了真的会跳墙吗

“狗急跳墙”,这一成语比喻走投无路时豁出去了,不顾后果地冒险。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遇到危急时刻,狗被逼急了,就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比如跳墙。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一旦受到刺激、惊吓或被追得无路可逃时,狗全身的神经系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大量分泌,让心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快速升高。同时,狗体内的一种贮存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高能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迅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肌肉猛烈收缩,促使骨骼和关节运动,然后就一跃而过“跳墙”了。不光是狗,人和其他动物被逼急了也会激发出“狗急跳墙”的巨大潜能。

猪为什么爱拱土

把鼻、嘴贴地,到处乱拱,甚至把食槽都顶翻了,圈里的猪又不干好事!它这个奇怪的习惯是怎么回事呢?

家猪的老祖先生活在森林中,为了生存,它必须自己寻找食物。它的鼻子又长又坚硬,能拱开泥土,寻找植物的块茎和根充饥,不然就得饿肚子。现在的家猪虽然有人饲养,但它仍保留了这一习性,所以也喜欢拱泥土。当槽里添满食物后,猪会像它们的祖先拱地觅食一样,用鼻子在槽里拱几下,直到搅得乱七八糟、洒满一地才肯罢休。值得一提的是,在拱土时,猪也会顺道吃些泥土,补充一些营养物质。所以,人们常在猪圈里放一些新鲜的红土、黄土和贝壳、骨质等,好让猪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为什么鸭子走路一摇一摆的

伸长脖子,叉开两脚,然后挺着胸,一摇一摆,鸭子走路的模样真是好可爱呀。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鸭子的生活习性上说起。鸭子主要在水里生活,它的脚三个前趾之间,连着一层皮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蹼”。为了游得快,鸭子除了脚上有蹼外,它的腿的位置也渐渐后移,长在身体的中后部,而不在身体中央。所以,为了平衡身体重心,鸭子在走路时就必须把身体往后仰,才不至于向前倾跌。而且,鸭子的腿比较短,因此走起路来,就成了一摇一摆的样子。那么,鸡怎么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因为鸡的腿正好与鸡的身体重心线重合,所以,鸡走路时不需摇摆,速度还很快。

驴子真的很蠢吗

在寓言故事里,驴子往往都很蠢,总是被人嘲笑。其实,驴子不但不蠢,反倒还很聪明呢!

论身材,驴比马个头小,远不如马高大魁梧;论颜色,驴千篇一律是灰色,这与外表华丽的马无法相比。另外,驴的叫声难听,让人不敢恭维。

但与这些不足比起来,驴有很多优点,不但极能吃苦,而且有非凡的耐力,任劳任怨,从不偷懒,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拉磨常常使用的是驴。驴身材较小,便于转圈,而且转圈时没有头晕的毛病。如果遇到了不正公待遇,驴还会奋起反抗,发起驴脾气。人们知道,驴一旦发起驴脾气是很难对付的。从这一点看,驴堪称是一种极为聪明的动物。

马为什么站着睡觉

马喜欢站着睡觉,这是它的一种生活习性。在很早以前,马的老祖先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常被老虎或狼欺负,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它们从不躺下睡觉,而是像白天那样扬着头站着,闭上眼睛打会儿瞌睡。这样的睡觉姿势,既能防御敌害,又方便逃跑。天长日久,它们便养成睡觉不躺下的习性。

说来有趣,如果预料没有什么危险,那么马就把头搭在背上睡觉。习惯群体生活的马,还有和母马生活在一起的小马,也都是把头搭在背上睡觉。不过,事情总有个例外,有的马躺在地上,伸着脖子和腿入睡的,有时甚至会打呼噜。除马外,驴也有站着睡觉的习性,因为它们祖先的生活环境与野马极为相似。

牛的涎水为什么很多

牛爱流涎水,这得从牛消化器官的结构说起。牛和羊是反刍动物,胃的结构与其他动物的胃不一样。通常动物都只有一个胃,但它们却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蜂巢胃、重瓣胃和皱胃。牛吃下的食物,不经细嚼就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经过发酵,又返回到嘴里,反复细嚼后再送到第三个胃,最后送到皱胃进行吸收。

原来,牛的胃里都没有消化腺,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被直接消化,而要返回口中,再度咀嚼,掺入唾液即涎水后,才能被消化吸收。这就是牛不吃草时,嘴也总在不停地咀嚼的缘故。唾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所以,牛必须不停地分泌唾液来消化它吃进去的食物。难怪牛要流那么多涎水了。

斗牛为什么见红色就发怒

斗牛士手持一块红布,随手一挥,牛猛然冲过来!他急忙躲闪,和牛周旋争斗。斗牛场上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那么,斗牛为什么见到红色就发怒呢?

西班牙斗牛是由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驯化来的。据研究,斗牛原来都是色盲,只能看到白、黑两种颜色。也就是说,不管拿什么颜色的布站到斗牛的面前,它们的表现都是一样的。鲜艳的红布刺激的并不是牛,而是全场观众,因为红色最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增强表演效果。斗牛在出场前,总是被长时间关着,红布在眼前不停晃动,它感到不安,就变得暴怒起来。古时的西班牙人不知道斗牛是色盲,以为红色最能刺激它,所以斗牛时用的是红布。这一习惯被延续下来,直到今天。

白兔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

兔子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十分惹人喜爱。兔子的毛色各种各样,有灰色、天蓝色、茶褐色、黑色、白色等等。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兔子是什么颜色,它的眼睛就是什么颜色。比如,灰毛兔的身体里有灰色色素,所以它的皮毛和眼睛都是灰色的。只有白兔子与众不同,它们的皮毛是白色的,眼睛却是红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兔子的毛色是由它们表皮所含的色素决定的。色素的颜色,不仅表现在毛色上,同时也反映在眼睛上。白色兔子的表皮缺乏色素,它的毛不含色素,因而是白色的。它的眼球也不含色素,是无色透明的,以至于我们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毛细血管。也就是说,白兔眼睛的红色是血管中血液的颜色。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夏夜的田野上,常常有星星点点的亮光,那是萤火虫在飞。它是怎么发光的呢?原来,在萤火虫的肚子里,有一个发光器。这个发光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在这个发光层里,含有好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这些荧光素在荧光酶的作用下,与身体里的氧发生反应,就发出荧光了。

作为一种看家本领,萤火虫发光除了联络伙伴、吸引异性外,还有警告的作用。一旦遇到危险,萤火虫立刻发出橙红色的闪光,警戒同伴:“快离开,危险!”如果发出绿色的闪光,意思是:“已经平安无事!”其他的萤火虫见了,又展翅飞到空中,继续亮起一盏盏明灯,扮靓着夜空。

蟋蟀为什么会唱歌

每到秋季,蟋蟀就扯开了“嗓门”,在田间地头开唱了。它们的鸣叫声委婉动听,声音洪亮,“唧唧唧”地叫个不停。其实,蟋蟀的发声器官不是嗓门,而是它的翅膀。当它在引吭高歌的时候,翅膀就会不停地振动。那声音是怎么来的呢?

科学家发现,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长着一根短刺儿,像我们常用的锉一样。而在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两边的翅膀一张一合,相互摩擦,这样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晚上,蟋蟀的叫声节奏特别长,意思是说:“哥们儿,这是我的地盘!”如果有同类胆敢跨越边界,蟋蟀的鸣叫声急促起来,节奏变短,表示警告。要是对方不听劝告,一意孤行,那么,只有以肉搏战来决定胜负了。

苍蝇为什么不生病

苍蝇是最令人讨厌的家伙,它天天忙忙碌碌,在垃圾堆、臭鱼、臭肉、烂菜和粪便上飞来飞去。苍蝇在这些脏的地方,把大量的病菌吃到肠道内,沾挂在身上。据报道,一只苍蝇身体表面携带的细菌多达1700万—5亿个,体内携带的细菌更多。苍蝇里里外外都是细菌,为什么不会生病呢?

研究发现,苍蝇的吃饭方式是“一边吐,一边吃,一边拉”。苍蝇吃得多,拉得快,吃进去的东西,7-11秒内将营养全部吸收完毕,同时快速地将废物连同病菌拉出来,一般的病菌根本无法待在它的肚子里,更别提要“繁殖子孙”了。即使有些病菌能在它的肚子里留住,也被它体内杀菌力极强的活性蛋白——抗菌肽给杀死了,所以苍蝇从来都不生病。

蚂蚁也养“奶牛”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