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了浮萍
许久不曾读诗,晚上偶翻诗集,见得清朝词人蒋春霖写的一首《卜算子》,读来甚是动人,便摘来与大家共赏:
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这词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却词词用意,字字在心。特别是这句“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写得更是切合我的心意。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写作一部长篇,其实最挂心的,还是我的一位文友。因为交往并不是很深的缘故,这位文友为什么烦恼我并不知道。只是在平时的闲谈交流中,总隐隐地感觉到他的心里有很多的不痛快。
如果把他换作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他估计会因为内心的不快而号啕大哭;如果他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估计他会因为内心的郁闷而捶胸顿足……但这仅仅是我的猜想,也许他的内心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
人这辈子,总是快意的时候少,落寞的时候多。尚还年轻的时候,看别人功成名就、意气飞扬,只忘了享受青春的欢快;人到中年的时候,妻儿交欢、事业有成,却感叹时日无多,不能再更上一层楼;到了垂垂老矣的时候,本是该尽享天伦之乐了,却又懊悔年轻时的轻狂无知、中年时的保守愚钝,每日只在回忆中捡着那一颗颗烂了的芝麻,徒增不尽的华发……
其实有时扪心而自问,人多数是把自己要求得太完美了一些。君不见那山乡里的田农,那滩涂上的养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经风霜无数而犹闲庭信步?人常乐非不可得,只是要有知足之心啊。
小院阴阴雨的时候,燕子即便是不曾会来了,可我们还有满庭的落花可以沁赏;满庭落花尽归去了,我们头上的蓝天还有白云在飘荡;即便是连白云都被风所刮尽的时候,我们也大可以高唱一曲《摇太阳》,顺手再牵来一片梦的霞光……
人生苦短,须要尽欢。又何苦非要把酒浇愁,惹得那愁絮满天飘飞呢?更不要说那三尺男儿汉,有泪不轻弹。再有什么天大的理由,也无须东风催得衣衫破,我自泪下如倾盆吧?
其实真要说愁,又有谁个真没有一点愁呢。真有什么困难事儿,你躲是躲不过,愁也是愁不出结果的。蒋春霖可说得好,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
有什么心事儿,能向大伙儿说的,就把它跟大伙儿说说吧。不能说的,你就自个儿找个乐子,把它给化了。
要真没有什么心事,那我就要估摸着我这位文友,是变成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弃了我们这帮哥们自去上了高楼。上了高楼也罢了,还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写到这里,很有些想和蒋春霖写词作和的心思。只是文力尚浅,不得要领,就把这工作留给我的这位文友罢。
青梅煮梦
在一个人的季节里,我去过一个拥有廊桥的地方。
满是黄尘和山路的征程,不是为了廊桥,只是为了一个允诺,为了一个人。
一个女人。
一个娇小懵懂可爱的年轻女人,一个可以在毕业酒会上喝醉酒的小学妹。
一个真性情的女人。
她从不曾是我的女友或者爱人,我却曾受托要照顾她。
狂欢抑或郁闷的酒喝得不多,但我却轻易地答应了她的请求:在她毕业后,一定到她的家乡去看她。
被迫分手的迷惘煎熬着她。也煎熬着同样的许多人。
在那样的一个酒会上,不喝醉的人很少。不流泪的人也很少。
我不是流泪的那个人,眼泪却触动了我心最柔软的部分。
女人失去了她的恋人,而我付出了一个允诺。
为了一个允诺,我在陌生的地方飘了许多天。虽然那几个日子里,天多数下着雨,但在属于我的时间里,夜并不孤独。
女人并不曾重新有了自己的恋人,有人以为我是。但在相互对视的目光里,我和她都读懂了,我不是。
纵使见面时可以含泪相拥,纵使黑夜里可以闭门谈心,纵使相互间都无限地珍惜这份比爱还浓的缘分,我依然只是她生命里的一位房客。
她给了我一个心灵的位置。而我需要缴纳的房租,就是要一生倾听她心灵的倾诉。
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是她的一个约定。
一个哀伤愁闷时的慰藉。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和她约许多的人。喝许多的酒。说许多的话。
熟识或者是刚刚认识的人。难喝或者是易醉的酒。能说或者是不能说的话。
许多人说的许多话,都下在了我们喝下的许多酒里。
那是青梅煮的酒。
我去的那个季节,竟恰是梅子青青的时候。梅子正涩,她的心也正涩。涩的梅子涩的心,煮在浓浓的自酿酒里,那是我所喝过的最涩的酒了,涩得我的心也揪紧了。
在那样的日子里,我被酒醉了许多次。青梅煮的酒,喝得竟然会那样地易醉。
其实在动身的时候,内心里是知道,此行并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允诺。
此行是为了躲避内心的焦灼,还有惘然。
现实的彷徨反衬着毕业时的高傲。没有人可以稀释一个初涉人世者内心的愁怨。
解不开的,只有远远地抛弃了。
而旅行,是圆了自己一个远飞的梦。
没有压迫和负累。
酒也一样。迷醉在酒的梦乡里,你可以拥有不尽倾诉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拦得了你。
喝着青梅煮的酒,你醉得清醒,也醉得容易。醉在青梅煮的酒里,你给了自己心灵一次远飞的机会。
即便那酒是那样的青涩。
但涩也有涩的滋味。那种滋味,竟值得让你用一生去经久回味。
那些日子里,记不起去看过几回廊桥。只知道那廊桥,倒真是一个供人避风挡雨歇脚的好处所。
人行得累了,总是要歇歇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