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当街公审
郭来应来不及解释了,他闪到捕快身边抽出了腰刀,青松一看她要吃亏,跳过去说道:“夫人,你空手无人能比,既然要动刀,还是我来吧。”
“好,给我刺他十个窟窿!”
“遵命。”青松一笑,拔出了剑,郭来应立刻感受到一股寒意,他横刀说道:“你们疯了?我可是朝廷命官,这么多人看着呢。”
“哼,我只听命于夫人和公子,你算什么东西。受死吧。”青松眼睛一闪精光,一剑刺出,郭来应会功夫,但是常年疏于练习,躲闪还行,想用刀架住青松的剑,根本不可能。
青松的剑刚贴上他的刀背,随即转了个圈,在他肩头一点,郭来应大叫一声,鲜红透出。颜语窈在后面大叫一声:“一。”
青松不管郭来应的反应,回剑再攻,郭来应跳上桌子喊道:“你们都是死人?给我上!”
郭来应毕竟称霸一方,他挨顿打不出手也就算了,现在左手的袖子已经全红了,再不管以后肯定遭殃。几个捕快对视一下,大叫来人之后,抽刀跟了上去。
屋里还有彭湃和展松各占一方,他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剑都不拔,提起两个凳子就甩了过去,两人应声而倒,颜语窈随即喊了一声:“二。”
青松的剑法比彭湃好太多,一剑刺在小腿上,趁他踉跄之际,再出两剑,身上又多了两个血洞。
屋里的捕快全被展松和彭湃打倒,开始收拾刚进来的捕快和护卫。
“行了行了。”
郭来应听到喊声,抬头看去,吓得一下跌到在地,吗呀,叶关山站在二楼看着他们打斗。
“太不会演戏了,完全不把我这个主角放在眼里,让我在床上干躺着没人管。”
颜语窈说道:“还差六下呢,你等他打完再出来不行?”
“干什么啊,人家对你那么好。”
“叶,叶兄弟,这是怎么回事?”
“去你吗的。”颜语窈一脚把刚站起来的郭来应踹倒骂道:“有葱不装你装蒜。”
“颜小姐,都是误会吧。叶兄弟没死是好事,便宜刘三立了。”
“哎呀,你这脸比城墙还厚。”
“别装了,你倒霉了!”崔文昊喊道:“乡亲们,都出来吧。”
哐哐哐,客栈的门打开后,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下涌出来三四十个。郭来应仔细瞅他们每个人的眼睛冒火瞪着他,看着面熟,却想不出来。他得罪的人太多了,这些算什么。
“他们都是来告你状的,要是把你打死了,真成了死无对证。”崔文昊说完,骂声响了起来。
这么多人同时骂他,震耳欲聋,捕快听着都胆寒。
“行了,大家省点劲儿到县衙含冤去。”崔文昊从楼上跳下对郭来应说道:“你先走吧,在这儿他们会吃了你的。一会儿我们县衙见,我也会告你的,你对我投毒,意欲谋杀,你可能会被千刀万剐。”
“你。哈哈哈。”郭来应镇定了一下说道:“就凭他们这些乡巴佬?就凭你?”
崔文昊反笑道:“你再说点更狂的?你再办点更狂的事,等刀落到你脑袋上的时候你别嫌我没让他们磨刀。”
“你有种,哈哈哈,敢告我?我倒要看看你能闹到什么地步!”郭来应朝几个捕快喝道:“走!”
“滚,便宜你们了。”颜语窈踹了几个跑的慢的几脚。
“老刘,开饭,吃饱了,我们一起到县衙告状去。”
他们看到了希望,崔文昊几个人就能收拾十几个,加上门外的侍卫,对付上百个人不是问题,县衙若是派兵前来,那事就大了,报到朝廷都有可能。
众人欢天喜地的帮忙端饭端菜。
状子都是郑灵馨帮忙写的,她在家见得多了,写状子最拿手了。郑灵馨拿着状纸跟老板说道:“老刘,你也别忙了,收起你的状子赶紧吃饭,一会儿跟他们一起去。”
“我?”刘三立纳闷了,还能有他什么事?
“对啊。”郑灵馨说道:“如果你不告郭来应指使你下毒,等他伏法,你就是同谋,虽然我相公没事,你至少也得去坐五年大狱。”
刘三立一听这话,赶紧跪下接过状纸,嘴里不断的喊:“多谢夫人,多谢夫人。”
————————————————
于塘听了报告,心头的火咕嘟嘟的往上窜。这是什么事,叶关山早设好了套,让他往里钻。这事不得不防,从叶关山敢把郭来应伤成那样还敢放他回来就知道这个人不是莽夫。
郭来应在气头上,他不能跟着掉进去。他不敢小看叶关山这个人,能把那么多受害人集中在一起就不是一般人。捕快还说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颜语窈以前留打过他,那上次袭击肯定就是他们。会武功的四个人全去了。要是能把这事翻过来就有转机。
郭来应的官是买来的,于塘可是正经八百的进士,他在校书郎的位置上呆了几年才放了一个七品知县,应付官场这些事他有信心。看着郭来应派人到湖州兵营去调兵,心里发笑,肯定是让人家打怕了,叶关山真要带着乡民攻击县衙那不正好坐定口实?调些兵来,反而不敢让他们动手。
“郭大人,你叫那么多人来干什么?”
郭来应道:“于大人,你是没见过叶关山手下人的凶狠。五百人只怕也拦不住。”
“那就别调兵了,你这一堆烂事,我怎么判?让他们闹,闹大了才能收场。”于塘没好气的说道:“你现在调这些兵来,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谁还敢说话?你要想打赢这场官司,还能指望叶关山带头闹事?”
郭来应一听觉得有理,问道:“大人,你说该怎么办?”
“派兵埋伏起来就行,一会儿还能轮到你下令?人家全是来告你的。”
“是,听大人的安排。”郭来应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听于塘的话,心里有些佩服他,人家玩的高,恶人全是自己做,钱人家不少捞,出了事倒霉的只能是他。
太阳升高,崔文昊带着人浩浩荡荡的往衙门走去。人数太多,衙门根本站不下,崔文昊让人击鼓鸣冤。于塘这边早就等着他们来,只不过自己的准备被打乱了,没想到他会主动出击,让县太爷到外面去。
击鼓的人迟迟不进来,他只好带着文书县丞和三班衙役出门。
衙门外面人声鼎沸,这么多人告状,围观的群众把整条街都堵上了。于塘一挥手,衙役上前喊道:“这么多人怎么审案,谁击得鼓,把状纸递上随我进去审案。”
崔文昊上前说道:“虽是响了一通鼓,却是我们都要告,于大人公正廉明,不妨就在大街上审案,不失成为一桩美谈。”他不等于塘开口,向身后的衙役喝道:“你们还不去把桌案搬来,大人要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清清白白审案。”
势成骑虎,于塘也没了办法,便让衙役按照崔文昊说的办。崔文昊随即煽呼百姓为于塘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