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大结局!
雪,依旧弥漫。
覆盖了金陵的城墙、京城的宫门、深宫的房檐。
今年的冬,对于老百姓而言,相较于以往几年,尤为之幸。
蜂窝煤借着低廉的价格、高效的燃性,以快速升温的功效,驭万民之室温。
雪花飘飘,漫天飞雪。
片片晶莹的雪花在宫内的灯火下,显得愈发剔透,红里透黄,晶莹剔透。
雪花飘散到东宫的琉璃窗上,并未融化,而是如同贴纸般镶嵌在了琉璃上。
东宫内,已是皇太孙的朱允熥执笔,孤身一人于正殿内在桌前挥洒着笔墨。
几笔勾勒,便是一道画上朱批的奏疏。
殿内静悄悄的,似乎唯有窗外雪花碰撞到琉璃之上那沉闷的声响得以被人所听到。
“哎——”
朱允熥叹了口气,用手拾起一张奏折,有些生硬地将其放在一旁厚厚的一沓奏疏上。
“细细算来,本王已是如此疲劳六年之久。”
他自言自语道。
回忆起六年前,他于自己的父亲太子朱标灵前,向那位有些衣衫褴褛的老人展露出自己的鸿鹄之志时。
他便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是一去不复返的。
一条路走到黑。
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继续隐忍?或是像历史上的朱允熥一样,碌碌无为,终其一生,无奈相随,晚年唯有高墙为伴,郁郁而终。
他能做到的。
唯有争!
好在,这一世,自己争气。
争出了自己的天地。
争出了这一方天下!
不过,归根结底,朱允熥知道。
这一切,离不开那位老人的垂爱。
若不是前世的自己太过懦弱,朱元璋怎会弃之自己的嫡子身份而不顾,反而去立一个庶出的朱允炆来立为皇储?
显然不大可能。
也就在六年以前,朱元璋彻底看清了朱允熥这孩子的潜力。
是个好小子!
老人在看到后辈争气的时候,更多的,便是欣慰之情。
而这股欣慰换来的是什么呢?
摆烂!
老朱:咱直接开摆!
古往今来,称得上最勤政的帝王,朱元璋,亦有偷懒的想法。
没办法,人之常情嘛。
故而,老朱一股脑的把政事交由朱允熥处理,不仅如此,还总是向朱允熥强调一件事。
“等咱没了,你可万万不能再搞那什么宰相制度了啊大孙!那狗日的制度,他他娘害人不浅呐!”
“咱就是让它给耍了嘛!”
懒得听老朱头的碎碎念,朱允熥自然是点头哈腰,句句称好。
不过心里想的鬼点子……暂且不提!
总之,自从老朱头懈怠以后,朱允熥便有了朝廷大当家的感觉……
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他干的事比皇帝一样不多一样不少。
朝野上自然有人低声私语,说朱元璋成了太上皇,朱允熥成了当朝圣上。
不过,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朱元璋压根儿不在乎。
他心里甚至还想着:赶紧让咱大孙登基称帝得咯!省着咱在这冷板凳顶上坐着!拔屁股!
如今,洪武三十二年,一月。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在六月天驾崩殡天的。
而朱允熥的到来,似乎让这一历史向后延续了一年。
经历了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之痛的他,能在这封建时代活得一个七十一岁的年纪,属实算是高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