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产褥期禁忌(2)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 丁海红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9章产褥期禁忌(2)

2保持大便的通畅。

3如感外阴伤口肿胀、疼痛,要请医生看,一般可用95%酒精纱布湿敷或50%硫酸镁热敷。

4极少数产妇会阴部发生感染,应请医生治疗。

产妇忌轻易做剖宫产

现在有的产妇愿意做剖宫产,认为剖宫产可减少分娩时的痛苦,这是不全面的认识。其实,剖宫产对母、婴并不是完全有利。

对产妇来说,剖宫产是个较大的手术,其合并症比阴道分娩要多些。

1剖宫产须用麻药,偶尔会发生因麻药意外而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剖宫产的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切开和缝合腹壁、子宫肌的层次要比阴道分娩的多,特别是较胖的产妇,麻烦更多一些,因此,产后出血、感染也比阴道分娩多;阴道分娩出血量在50~200毫升,而剖宫产平均出血量在200~300毫升以上。

3由于剖宫产手术的干扰,术后头两天,产妇的胃肠功能会受到影响,有的术后胀气,进食少,身体恢复和子宫复原比阴道分娩的要慢,住院时间也长。

4剖宫产由于手术较大,术后其疼痛时间也要比阴道分娩长些,疼痛度也要大一些。

5做过剖宫产的产妇不宜于短期内再次妊娠。因为子宫上有瘢痕,一旦妊娠,人工流产难度较大,易发生一些合并症,对再次生育也带来一定困难。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有时会造成子宫旧瘢痕破裂,如得不到及时抢救,会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

有一小部分剖宫产的婴儿,因为没有经过阴道分娩的挤压,出生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有时易并发肺扩张不全或误吸羊水等。

必要时产妇忌恐惧剖宫产

有的产妇一听剖宫产就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坚决反对。实际上剖宫产是阴道分娩有困难或产妇、胎儿有紧急情况时,必须立即经腹部娩出胎儿所用的一种分娩手术,在此情况下进行剖宫产对母婴更安全,完全不必恐惧。

如果具体了解了需要做剖宫产的必要情况,就会不再恐惧,而与医生合作了。剖宫产的主要适应证是:

1产道异常。如骨盆发育不好、子宫肌肉发育差、子宫畸形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做剖宫产。

2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不能从阴道分娩,需做剖宫产。

3产妇出现异常而不允许经产道分娩等,如妊娠末期或临产时发生产前大出血,胎儿尚未娩出而胎盘与子宫已剥离,使胎儿在子宫内得不到来自母体的血、氧供应,应立即进行剖宫产。

4胎儿情况不允许阴道分娩者,如临产胎心不正常等,为了抢救胎儿,需立即进行剖宫产。

总之,以上情况对产妇及胎儿安全和健康有一定危险性,均以做剖宫产为最适宜。因此,对剖宫产不必恐惧。

还有,在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今天,剖宫产的技术已有很大提高,加之麻醉技术、输血及输液、抗生素药物的进步,剖宫产的安全可靠性更强了,产妇更不要多虑,应轻松地与医生配合,完成剖宫产的全部过程。

产妇施行剖宫产后忌不注意异常

剖宫产后可能出现某些异常现象,对此不可大意,应查其原因,进行处理。

体温

剖宫产术后,产妇一般都有低热(38c内),这是由于手术损伤的刺激和术后机体对伤口处出血的吸收所致,均属于正常现象。若术后出现持续高热不退(38.5c以上),则属异常,应立即找医生查明原因(多见于感染),并及时处理。

脉搏、血压

术后产妇的脉搏、血压均应较术前低,若出现脉搏加快,而血压却明显偏低,应考虑是否还有原发或继发的出血存在,要立即检查和处理。

局部异常现象

局部异常现象可分为近期和远期两种情况。近期的异常现象主要是:切口感染、不全,切口深层及浅层出血等;远期异常现象主要是:线头存留、缝合处反复红肿、疼痛,切口处膜壁薄弱形成切口疝,腹腔器官粘连,子宫恢复不良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就诊、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剖宫产后恢复期忌忽视保健

产妇施剖宫产手术后,其保健意义比自然分娩还重要。

1无论局麻或全麻的产妇,术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每隔3~4小时在亲属或护士帮助下翻身一次,以免局部压出褥疮。产妇平卧时应注意将两腿伸直,以利于宫内残留积血流出。放置伤口上的沙袋一定要持续压迫6小时,以减少和防止刀口及深层组织渗血。另外,应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注意及时更换消毒软纸。

2在术后排气以前绝对禁止进食。排气是肠蠕动的标志,只有在肠蠕动恢复后方可进食。一般24小时以后出现排气,若在48小时之后还未排气则为异常,需找医生检查处理。为了及早恢复肠蠕动,在24小时以后也可以在家人帮助下,忍着刀口的疼痛,在地上站立一会或轻走几步,每天坚持做3~4次。实在不能站立,也要在床上坐起一会。这样也有利于防止内脏器官的粘连。陪护人员还可在产妇卧床休息时给产妇轻轻按摩腹部,方法是自上腹部向下按摩,每2~3小时按摩一次,每次10~20分钟,这不但能促进肠蠕动恢复,还有利于子宫、阴道对残余积血的排空。

3产妇在导尿管拔出以后,最好能增加饮水量。因为插导尿管本身就可能引起尿道感染,再加上阴道排出的污血很容易污染到尿道,故通过多饮水多排尿可冲洗阴道,以防泌尿系统感染。

4产妇在肠蠕动恢复后进食,起初应进食流质类食物,如牛奶、鱼汤、鸡汤、蛋汤等,以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大米粥等,然后才可以进食固体食物。一般肠蠕动后的第3~4天可吃固体食物。此外,产妇可口服人参蜂王浆、鹿茸、阿胶等。对生冷水果最好暂时不吃,或煮一下再吃。

5剖宫产后1周即可拆线出院,在住院期间均应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抗生素类药物,出院后可适当肌肉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6产妇分娩后1个月内,可适当下地走动,走动时间根据产妇身体情况而定。每日下地走4~5次,每次10~20分钟,逐渐延长时间。还要注意洗肛门,勤换卫生巾。

产妇忌不了解产褥期的正常现象

产妇在产后进入产褥期间,此期间身体内部发生了变化,有些变化也引起了外表现象的变化。只有掌握了这些正常的变化现象,产妇才能自我判断是否有异常,是否患有疾病。

心情

产妇分娩以后,正像剧烈运动以后一样,十分疲劳却又轻松愉快,所以往往产后不久就熟睡;醒来后除觉得全身软弱少力外,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仅有少数产妇在分娩以后发生寒战。

呼吸与脉搏

产后由于腹压降低,横膈下降,呼吸变深变慢,每分钟6~14次左右。又由于胎盘循环停止以及卧床休息、精神放松的缘故,脉搏也较慢,每分钟约60~70次。

体温

产后24小时内,由于能量消耗过多,机体产热超过散热,体温会升高一些。不过,一般不会超过38c,属于分娩反应。

出汗

产妇多汗,尤其是睡着和初醒时汗更多。这是因为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的缘故,妊娠后期体内所潴留的水分必须在产后排出体外,出汗是排泄水分的途径之一。产妇多汗是正常现象,并非是身体虚弱的表现。

大小便

产后24小时内,尿量可多到2000~3000毫升,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内潴留的水分。产后常有便秘现象,这与产妇尿多、汗多有关。

恶露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