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破釜沉舟
“第一,就一个字,拖。想办法拖延各地诸侯壮大的速度,不能让哪一家一家独大,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这样我才有发展时间。第二,屯田。现在到处都是流民,大部分的土地已经成了无主之地。昔年孝武皇帝曾经屯田戍边,我觉得这个方法,是目前为止,解决粮食和流民问题的最好的办法。第三,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以前各路军阀总是骑在我头上,他们仗着的不就是自己手里有兵,欺负我年幼无权。有这三条,只要给我时间,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像光武皇帝那样,但也绝不至于,就这么葬送了汉家天下。”
刘协信心满满地说完,然后满是希望地看着宋辞。
宋辞心里非常惊讶,刘协提出的这三个方案,第一个无非是制衡,第三个是掌握兵权。这两个想法倒不是什么新鲜事。刘协能提出这两点,说明他已经认真努力去想了。制衡和兵权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要实施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这两点先不说,单单这第二点,就足够让宋辞对刘协刮目相看。因为刘协这想法非常正确,而且非常可行。他可不像宋辞是穿越者,可以按照史书抄答案。
为什么曹操后来能够常年打这个打那个,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实行了屯田。当然这也不是他原创的,更不是他第一个实行的。在这个时代,陶谦、公孙瓒等人早都已经开始实行了屯田。
比如陶谦,就是因为他实行了屯田,徐州才物阜民丰,成为了战争年代难得的乐土,使得百姓纷纷往那逃去。值得一说的是,陶谦实行屯田的时候,任命的典农校尉,是鼎鼎大名的徐州守护者、生鱼片狂陈登。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比起其他想法,实行屯田要来的现实可行多了。况且刘协还能清除地意识到,自己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时间,他得有足够的时间成长。现在的军阀们一个个春秋鼎盛,只有他还是一个小屁孩。如果没有发展的时间,十几岁的孩子对着三四十岁的各方诸侯,他拿什么跟他们斗?
这虽然是他的巨大缺点,但也是他最大的资本。如果他现在能够积蓄力量,韬光养晦,发展自己的实力。就能趁豪强们相互兼并,在夹缝中壮大自己。刘表、刘焉这些人,不就是趁别人打得你死我活,没时间管他们,才发展起来的吗?
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他必须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且在这一时段之内,能够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是受别人的控制,被人借来壮大别人。
这一点,谈何容易?
宋辞仔细又想,似乎现在不是没有可操作的余地。刚刚刘协所说的,争取时间是可行的。现在刘协虽然说是在曹操的势力范围内,但由于吕布的介入,曹操对刘协的控制力是相当虚弱的。他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来完成对刘协的控制,核对中央朝廷的掌控。
再看吕布那边,他刚刚夺取兖州,根基自然没有稳固,曹操当然也不会放过他。一时之间,他也很难抽出手来对刘协进行控制。即便他来,有曹仁、荀他们在,他想成功也很难。而且如果他敢贸然离开鄄城等核心要地,曹操立刻就会抓住机会。因此短时间之内,他也不敢冒这个险。
再加上吕布仍然打着讨董英雄、大汉忠臣的名号,他本人又真的没什么远见和谋略。从各个方面来说,他可比曹操好对付多了。只要在一段时间之内,让他在兖州待着,不被曹操打跑。那曹操对许都,就一直是鞭长莫及的状态,这不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了吗?
至于吕布,他是怎么被曹操打跑的,别人不知道,她宋辞知道啊,这一点完全有可操作性。
再看南边,杨奉那里问题并不大。用不着他们操心,荀和曹仁就会想办法摆平。以荀、荀他们的脑子,把杨奉忽悠瘸了,都完全没问题。
只要能够保持许都,在一定时间内的稳定和不受曹操控制,赢得发展壮大的时间。不管其他,至少刘协还是能够有机会积累一部分实力,也给了他时间成长。
思索许久之后,宋辞又开口了:“你这些话,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但实施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不说其他,我就问你一句,你怎么给自己赢得时间?难道发一道诏书,让人家全都暂停下来?”
一听这话,刘协立刻蔫了。
宋辞又问:“还有,我再问你,这些与让荀先生转过来帮助你有什么联系?”
刘协有些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我准备,把这些告诉荀先生。”
听到这话,宋辞简直被他逗笑了:“就你这简单的三言两语,连我都说服不了。还想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鼓动如簧之舌,去游说荀先生吗?”
刘协顿时哑口无言。
见他偃旗息鼓,宋辞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只这么几天,你就能想到这些,已经非常好了。没有那么糟糕的,你现在缺的的确就是时间。”
宋辞的安慰显然没什么作用,刘协依然蔫了吧唧的。
“别那么丧气,至少,你那条屯田的想法打动了我。跟你说实话吧,实际上我一直觉得,你没什么希望的。因为真要说起来,你的确没有像光武帝那样的本事。如果换做是他,在你这个处境上,我觉得还有希望。另外一个就是客观现实,天下大乱的时候,你实在年纪太小了。这么小的年纪,要靠你去收拾烂摊子,这也不现实。不过,的确像你说的那样,如果给你时间,一切还未可知,毕竟你最缺的就是时间。”
听到这话,刘协眼泪都要出来了。
“说实话,我自己其实也只是个普通人。对于这种对重大时势的把握,若不是占了一些别人都没有的便宜,我做出的判断也不一定准的。说不定在很多方面,我的想法还不如你的,毕竟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想的还不如你呢。所以,只靠我们两个在这里纸上谈兵,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去把荀先生请来吧,把你的想法对他说。”
听到这话,刘协惊讶地抬起头来:“阿姐不是说,这些打动不了荀先生吗?”
“那是当然,就你这话都能打动荀先生,他就不是敢弃袁绍投曹操的荀了。”
宋辞这话让刘协糊涂了:“那阿姐为什么?”
“我让你跟荀先生说你的想法,是想让他知道,你并不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只有让他认识到这一点,他才会正视你,把你纳入考虑的范围内。”
“这样,他就会帮我了吗?”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在正常情况下,你与曹操孰优孰劣,谁是现在最好的收拾残局的人选,这不是明摆着的吗?荀先生是想用最短的时间,尽快结束乱局、光复汉室,他又怎么会弃曹操而选你呢?”
刘协顿时不说话。
宋辞又摸了摸刘协的头:“你别管那么多,只管把荀先生请到这里了。把你心中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告诉他,剩下的就交给我了。”
刘协看着她,宋辞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刘协总感觉,她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无形之中有一种破釜沉舟的气势。
荀这时正在处理杨奉的事情。曹仁等人据城固守,荀则委托钟繇带着金银珠宝,去杨奉大营游说众人。钟繇为人处事机警多变,手段甚是灵活。现如今的他,还没有什么为人所知的事迹。不过荀深知他的才干,他知道把这件事交给钟繇,就没什么不能成的。
荀对钟繇信心十足,曹仁倒没有这种信心。他把自己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命令手下士兵严防死守。准备一旦撕破脸,就和杨奉死磕到底,绝对不辜负曹操对他的信任。
刘协派来的人找到荀的时候,他正在许都城墙上督查城防。
闻听天子传照,荀简单交代几句,立刻跟着来人走了。
走着走着,荀暗自觉得奇怪。领路的人带他走的,并不是去天子居所的路。走了一段时间,荀这才心中恍悟,知道去的是哪里。
刘协的人把荀带来之后,宋辞就暂时避开,让荀和刘协秘密交谈。想一想就知道,当荀听到刘协内心的真实想法的时候,他心中会是怎样的惊异和忧心。
宋辞在其他屋子里待了很久。她特地找了一间离得最远的,以免听到两人的对话。
这段时间里,宋辞也凝神静气,做着准备。因为她已经做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许会改变自己、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一旦说出口,后果会怎样,连她己都不知道。宋辞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以前她看穿越小说的时候,里面的主人公或许会有逆天改命的举动。当时她还不觉得怎么,如今事情落到她的头上。宋辞这才知道,原来其中的滋味,并不是那么好受的。
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经置身于一个巨大无比的赌局上。成或不成,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