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做生意的想法 - 那男人他句句不离:听我媳妇的 - 洛浅浅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04章做生意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江帆家的江晚,竟然考上了京大。

这可是全华国最好的学校了。

乐的江家人直接在京市最好的国营饭店请了几桌。

当然,能被邀请的都是一些至交好友。

晚晚这小姑娘打小就斯斯文文,知书达理,学习从来没让人操过心。

被她江南水乡出身的祖母,培养的落落大方,娇俏动人。

江韬则相反,从小就是个坐不住的性格,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是大院里的孩子王,整天带着几个小弟逗猫热狗。

虽说性格跳脱,但是确实是个好孩子。

他的性子其实更像母亲白玉,是个闲不住的,活的很自在洒脱。

因为家传,他注定这辈子是要进军队的。

所以前几年初中毕业后,实在学不进去,就被他爸丢部队里历练了。

他没赶上好时候,不然,江家人逼都会逼他上完高中再做打算,毕竟谁知道还能恢复高考呢?

除了李清韵和顾庭舟这样的“预言家”。

这些年江帆的父亲,靠着顾庭舟时不时的提醒,当然也有他自己的敏锐,就这样一路升上去了,已经离开这个军区。

作为他的嫡系,顾庭舟也是升职加薪不在话下,现在还被调到了京市,离权利中心更近一步。

江帆也同样被调任到京市,比顾家更早,就搬到了京市,他们家在京市有自己的豪宅,说起来还离顾家不太远。

就连陈建鹏这样的边角人物,因为这些年紧跟顾庭舟的脚步,也有幸被调任到京市,现在混到了正营级别。

对他这样的普通人来说,有这样的造化,已然很不错了。

陈建鹏过上了自己梦想里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两个人一起为共同的家庭努力。

这些年范小丹陆陆续续也给他生了几个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女儿。

这些娃娃都被李清韵教过,现在最大的也有八九岁了。

这些年李清韵和白玉范小丹形成了大院里最坚固的铁三角。

白玉为人耿直,合的来的人,她并不会在意出身。

如果硬要说,李清韵和范小丹都是泥腿子出身,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但是就是这样的组合,竟然维持了长达几年近十年的友谊。

范小丹是个有自知之明且有分寸的姑娘,她虽然土,但是不傻,守着属于自己的幸福,不去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大家在这段友谊里各得其乐。

陈建鹏调任到京市以后,他们也分到了单位的房子,就是比较偏远,三人想再聚,就很难得了,毕竟家家都有几个孩子,想出门一趟还得拖家带口的。

不过白玉和李清韵还是经常泡在一起。

白玉也辞了老师的工作,本来是想在京市再找的,结果赶上晚晚备战高考,她这半年来干脆就在家里伺候女儿。

虽说不会做饭,但是可以在女儿累的时候,带她出去散散心,开导开导她。

所以这俩无业游民妈妈这半年来就走的特别近。

恨不得天天腻在一起,两人几乎逛遍了京市的每个角落。

李清韵是暗搓搓的在寻找商机,观察地理位置。

白玉则纯粹是在家无聊,跟着出来瞎逛。

不用孩子们上课,男人也不在家,她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他们还一起看了不少房子,白玉家底子厚,被李清韵忽悠着买了两套老宅子。

顾家的三套二进四合院也是那时候买下的。

白玉回家才反应过来,自己干嘛买房子啊,家里这么大的宅子,够住几代人还富裕了。

这个年代的人根本没有囤房子的想法,有的住就行。

毕竟这房子也不贵,需要随时再买就行了。

当时怎么就一时脑袋发热呢?

可能是听多了李清韵画的大饼吧。

李清韵怎么说来着?

这孩子大了,咱们当父母的要早做打算,给他们一人准备一套房子,成年就赶出去自己生活,在眼前晃来晃去,愁的慌。

孩子们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咱们大人也有自己的日子,分开过,舒坦。

他们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喜欢大人管着了,留来留去留成仇,不如自己独自潇洒,孩子们爱咋咋。

特别是男娃娃,结婚以后婆媳关系太难处,分开过谁也不用迁就谁,偶尔见一面,大家都高兴。

白玉对这些话深有感触,她这些年挨着婆婆,也有很多自己的难处。

虽说她家婆婆明事理,又能带孩子教育孩子,是大家眼中的完美婆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