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命运(下册)》(41) - 当代风云录珍藏版 - 陆天明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三百五十二章《命运(下册)》(41)

这两天一直在市里参加政协会议的高士达集团的董事长何振鸿先生,晚上一回到他的董事长办公室,就急于找金德昌。助理告诉他:“金总在他自己的办公室,刚才还打电话来问您回来了没有。他好像有急事要找您。”何振鸿又问:“晚上安排有应酬吗?”

助理说:“别的都替您推掉了,只安排了一个活动,会见加拿大的雅芒公司总裁。”

何振鸿说:“这个也替我推掉,让李副董事长去出面。”

助理说:“可是已经通知雅芒方面的人,今晚您亲自会见他们的总裁。”

何振鸿说:“告诉他们我病了,突然发高烧。非常非常抱歉。”

助理说:“晚上的洽谈,关系我们明年在加拿大的市场份额。”

何振鸿说:“明天我再去拜会他们这位总裁。你现在马上替我把金总请来。”

不一会儿工夫,金德昌手里掂着一个公文皮包,风风火火走进何振鸿办公室:“怎么样,政协会开完了?有新精神吗?”

何振鸿说:“怎么会那么快就结束?还有两三天哩。我是请了假赶回来的。”一边说,一边从皮包里取出一份书面材料。

金德昌问:“什么好玩意儿?”

何振鸿说:“你看看。”

金德昌一看,是一份铅印的内部材料。封面上印着的标题是“关于深圳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想(征求意见稿)”。

何振鸿解释说:“政协财经组发的内部文件,未定稿,让我们提意见的,还属于秘密级的文件,用完后要原样上交。你看,每一页都打上页码了。上交时,一页都不能少的。我一看,跟你前一段时间拿给我看的那份打印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那一份,你是怎么搞到手的?当时还属于绝密级的啊!”

金德昌神秘兮兮地笑笑:“五叔,诧异了?”一边说,一边从皮包里拿出一本铅印材料,放在何振鸿面前。

何振鸿拿起来一看,竟然也是一本正式铅印的“关于深圳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构想(征求意见稿)”。从版本上来说,和何振鸿带回来的那本居然完全一模一样。

何振鸿惊诧了:“你哪儿搞到的?我们在会上领这材料时,一人只能领一份。还都签了字的。非财经组的委员暂时都还看不到。”

金德昌得意地说道:“制度在他们这儿从来都是约束执行这个制度的人,而不是针对制定制度的人的。”

何振鸿疑惑地问:“是政协内部的人给你的?”

金德昌微微一笑:“这,您就不用问了。我答应过对方,要对他负责,要守口如瓶。我还以为你在会上拿不到这个材料,所以特别着急地在找你。”

何振鸿说:“从这份材料来看,下一步,深圳要有个大发展是肯定的了。你的房地产公司要赶快在那两条高速公路沿线有所动作了,包括那个未来的高科技园区。”

金德昌说:“我已经派人去探听那块荒地的情况了。”

何振鸿说:“只有那一块地不够,远远不够!”

金德昌说:“我当然还在谋划拿别的地块。”

何振鸿说:“从政协会上传出的消息还说,市里很快要搞土地拍卖了。”

金德昌说:“我们当然不去跟别人到拍卖会上去争地块。我不上宋梓南这个当哩。绝不跟着那些二百五一起去哄抬地价!”

何振鸿问:“一旦开始拍卖后,你还能有别的途径搞到地块吗?”

金德昌说:“我亲爱的五叔,别忘了,这是什么地方?大陆!大陆什么最厉害?不是法规,不是制度,不是廉政公署式的纪委,更不是舆论和狗仔队,而是官,当官的。在这儿,官指挥一切,官大一级压死人。我就不相信,他宋梓南真的能像我们香港那样,会把所有的地都只拿到拍卖会上出手。今后面对比他大的官的亲笔批条,他敢不给地!除非他横下一条心,不再想当这个深圳市委书记了。”

何振鸿说:“不要听信境外那些媒体的说法。大陆的干部并非像他们说的那样,全都是那么糟糕。深圳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中国这两年的发展也正在证明这一点。要谨慎,要守法……要多做一些对大陆发展有好处的事。”

金德昌敷衍道:“行行行,我当然会守法依法行事。我是香港的好公民嘛!现在也要争取做大陆的好公民,深圳的好公民。”

这时,一个助手匆匆忙忙,甚至有一点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

那个助手喘着气说:“那块地……那块地……已经被那个叫冯宁的小子拿下了。”

金德昌和何振鸿一惊:“什么?!”便同时站了起来。

这时候,也有个消息传到货运站的主任那儿。有人告诉老主任,这一个阶段,那块荒地的地价疯了似的飙升了上去。毛估一下,它已经能值五百万左右了。

主任瞪大了眼睛,惊讶地反问那个来给他传消息的人:“多少?你说那块地现在值多少?”

那个工作人员忙说:“我也是听说的,说是闹得好,冯宁那小子至少能赚五百万。”

主任瞪大了眼睛,怀疑道:“五百万?做梦呢?!那块地闹啥能值五百万?那地里能出金条?钻石?还是能出劳斯莱斯、宾利?”

这个消息显然也扰乱了高士达集团两位老总和新任地产公司副经理张弓的心。消息是公司一个工作人员带给他们的。

金德昌计算了一下说:“搞得好,这块地上的产出不是五百万的问题,而是五千万,甚至更多。看样子,得尽快接触一下这个冯宁。”

张弓关心的却是另一档子事,他问那个带来消息的人:“那家伙确实叫冯宁?”

那个助手说:“那没错。”

张弓又问:“一个退伍大兵?”

那个助手应道:“是的,退伍军人。”

张弓追问:“老家在东阳市,父亲是一个中学的副校长?家里还有一个妹妹?”

那个助手答道:“我没问那么详细。但知道他一直在给货运编集站打工,最近才从站里承包了一个劳动服务公司。一开始干得还挺困难的。”

张弓说:“那就是他了,没错,货运编集站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我知道他。他手里怎么可能有这么一块地吗?这事太夸张了嘛。最后一次我见到他,在内地一个电子元器件订货会上,他连会务费都出不起,混进会场,让人发现了,还给逮到派出所去了嘛。这么一个人,基本没有经商经验,更谈不上经商手段,在深圳也没任何人脉可利用。他从哪儿去搞这么块地?别制造神话了。天上就是天天在掉馅儿饼,也没有任何理由会掉到他头上啊!况且还是这么一块超级馅儿饼哩。”

那个助手说:“我亲自到那个大队去了,找到他们的大队书记了,人家说得特别清楚,这块地已经交换给了这个冯宁。”

何振鸿忙问:“他拿什么跟这个大队交换的?”

那个助手说:“那个大队跟香港一家公司合作制造电子元器件。冯宁替他们推销产品,大队就答应把这块荒地当作推销的劳务费,交换给了这个冯宁。”

张弓仍坚决地摇着头说道:“我不信,那是大队的人在搪塞打发你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