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二美情急相约劝玉楼都督悯花全孝葬姥姥 - 辛亥情事:传奇都督之生死情缘 - 王本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2章二美情急相约劝玉楼都督悯花全孝葬姥姥

尹昌衡走后,嫣云即到后院玉人轩去,见良玉楼伏在床上失声痛哭。她便好言相劝:“尹都督爱你太深,你也将跳出火坑了,为何还这样伤心?”良玉楼只是哭,并不说话。嫣云急得没法,自叹道,“如果我是你,我会高兴得睡不着觉的。可是我不是啊,我这辈子只有做烟花女子的命了。再过些年人老了,没人要了,我就只有独守空房,或是流落街头,乞讨度日,甚至老死空巷了……”嫣云说着竟流下泪来。

良玉楼抓住嫣云的手哭道:“嫣云妹妹,你是不懂得的了。尹将军纵然有这份心,但我没这个命呀……”

嫣云便说:“你怎的没这个命了?醉香阁的姑娘都眼睁睁盯着你哩,八大胡同的姑娘们都酸溜溜地羡慕着你哩!难道你还担心尹都督不是真心的?”

“不,尹将军他是一片真心,只是我……”良玉楼不往下说了。

嫣云忍不住嚷了起来:“你怎么了?你说呀!”

“我不配的,一个青楼女子,哪能与尹将军这样的人相守一生呢?我清楚我自己的命相,我不能有这样的奢望的。”良玉楼话说到此,再也不吭声了,只默默地流泪。

“你真是不可理喻!”嫣云没法说动良玉楼,垂头丧气地走出玉人轩,路过堂屋时见惠娘倚在门边嗑瓜子儿,过去说道:“妈妈,你可得要想个法子了。玉楼姐不吃不喝,没完没了地哭哭啼啼,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惠娘哼哼道:“她这是在耍哪家子的派了?我真弄不明白,尹都督对她那么痴情,她却来上脾气了。哎哟,这个玉楼姑娘,她道自己是谁?是大清王室的格格,还是达官豪门的千金?”

嫣云道:“妈妈,你可别这么说了。尹都督是真心要赎她,要我劝劝玉楼姐,也不知为啥,我怎么劝她也不听。”

惠娘就说:“那你再好好劝劝她。你去对她说,错过此渡无好舟啊,她可得要想好了,免得将来后悔。”说罢返身进屋去了。

当夜嫣云又去了玉人轩,见玉楼仍是不声不吭地躺着,送去的饭菜也没见动过,她没了法子,只得陪在床边流泪。她忽然想起袁二公子来。此事要是让袁克文知道了,也许会有办法的,然而自元宵夜后袁克文就没来过醉香阁。她寻思着如何给袁二公子报个信儿。

第二天吃罢早饭,嫣云逛到云吉班串门儿。小凤仙和几个姑娘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见嫣云来了,好不高兴,即将她拉到房间里唠私房话。二人嘻嘻哈哈了一阵子,但见梳妆台上放着个嵌有蔡锷照片的相框,嫣云不免感慨万端,心下想道,玉楼姐有尹都督疼着爱着,凤仙姐有蔡都督疼着爱着,自己却没有一个真正执著的心上人。想到这里,嫣云心里忽生悲意,沉默不语。

小凤仙笑道:“嫣云怎么了?”

嫣云神色黯然道:“我真羡慕你和玉楼姐。”

小凤仙叹息道:“我们又有啥值得你羡慕的了?”

“算了,别说了。”嫣云笑了笑,说,“我想给你说说玉楼姐的事。”

小凤仙问:“她怎么了?”

嫣云便将尹昌衡要赎娶玉楼的事和玉楼自回醉香阁后不吃不喝的情况说了。小凤仙听了便感叹起来,说:“难怪元宵夜观灯吃酒时袁二公子吟出一首诗来取笑尹都督,那诗中就有‘我欲自为仙子婿,一生长与饭胡麻’的句子,原来尹都督竟然是当了真的。”

嫣云即道:“尹都督自然是当真的了。他要我帮他劝劝玉楼姐,可不管我怎么说,玉楼姐就是不点头。她说她无论如何是不会答应的,她说她不配。

唉,我真不知道她心里是如何想的了。”

“她算是遇上个痴情公子了。”小凤仙自语似的说着,心下便想,也许玉楼是有她自己的考虑,否则这么好的一个人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怎么就放弃了呢?别看蔡锷将军对自己也知人知心的,但料想也难达到尹将军这般痴情的地步。

“凤仙姐,你说话呀,给拿个主意吧!”嫣云催促着。

“我能有啥主意,蔡将军也好几天没来过了。”小凤仙叹息着,“等蔡将军来了,我说给他听听,他肯定会跟袁二公子说的。该怎么拿主意,全凭他们的了。”

“这样也好。”嫣云又说,“要不,你过去一趟,我们一起再劝劝玉楼姐如何?”

小凤仙想了想,便答应了。二人来到醉香阁,到了后院玉人轩,就见良玉楼斜卧床上,呆呆地想着心事。嫣云道:“玉楼姐,凤仙姐看你来了。”

良玉楼动了动身子,轻轻地唤了声“凤仙妹妹”,轻得让人难以听见。小凤仙坐在床沿,拉过良玉楼的手来捂在怀里,说:“玉楼姐,我听嫣云说了。

尹将军对你可是一片真心,你怎么就拒绝了他?除非你心里没有他,除非你并不是真心爱他,否则你是不应该拒绝他的。”

良玉楼便又流下泪来:“不!我心里怎会没有他,我怎会不是真心爱他?

我是太爱他了,我才这样的啊……”

小凤仙与嫣云便都糊涂起来。她们无论如何是明白不了良玉楼这话的真正意思的,而良玉楼也不会敞开她那令人难以揣测的内心世界。

小凤仙无可奈何,便说:“那你总得要吃饭呀!”

良玉楼道:“我吃不下,什么也不想吃。我心里总在想,我一定是伤透他的心了。”

嫣云道:“这还用说吗?尹都督为你已是伤透心了,却丝毫也没责怪你的意思,还特地叮嘱,要我好好劝劝你哩。玉楼姐,我真不明白你是咋想的,你可千万不能犯糊涂啊!”

“我没犯糊涂,真的,我只能这么做了。”良玉楼说罢再也不吭声了。小凤仙和嫣云坐了一会儿,只好告辞。

午后,嫣云又到玉人轩去探视,见玉楼多少吃了点东西,也就放下心来,高兴地说:“这样就好了,要是真的不吃不喝,我们都会被你吓死的,尹都督也会被你吓死的。”

说到尹都督,良玉楼便又神色忧伤起来。

此后两天,良玉楼都静静地躺在床上,盯着挂在胸前的那枚红心石发呆,脑子里全是尹昌衡的影子。她心里非常清楚,即使自己不得已拒绝了尹昌衡赎她娶她的情意,但她的心是永远也离不开尹昌衡了。她是他的影子,也只能是他的影子,一辈子紧随着他,不分离。

尹昌衡从醉香阁回到怡居宅院,当晚派给张得奎一个差事。第二天一大早,张得奎骑马直奔城外东郊,黄昏时分,满身尘土地回来了。

“找到了,殷庄和杨庄都找到了!”张得奎喘着气说。

尹昌衡很高兴。得奎又说,他先到的殷家庄,问了庄中的人,说庚子年全庄的人几乎死光了,庄北头那一大片坟地埋的全是那年被英国鬼子杀掉的殷庄人。杨庄在殷庄北面,他找到了杨二家,杨二的母亲已经不行了,很可能熬不过这两天的。

尹昌衡唤来吴七,说:“明天我打算往城外走一趟,来回可得百多里路了。我是好心,先给你说一声,跟还是不跟,你们自己拿主意吧。”吴七一听就傻了眼,匆匆去了。

第二天一早,马忠和张得奎就备好了马车,而吴七的队伍竟然换成了一班骑兵在门外候着。尹昌衡登上马车,吩咐先到八大胡同。

他原想陪同玉楼先到殷庄祭扫她父母兄长的坟茔,再去杨庄看望她病危的姥姥的,哪知到了醉香阁,才知玉楼病了,病得还不轻。尹昌衡便将去看姥姥的事隐了下来,安慰了玉楼几句,又向嫣云作了交代,托词离去。

城外道路十分难行,好在张得奎事先探过路,一路也还顺畅。约莫行了六十来里路,赶到殷家庄时已近晌午时分。在庄北头那片坟地里找到了玉楼的父亲殷绍和她母亲兄长的坟墓,尹昌衡挨次上过香火拜祭后,便又朝杨庄而去。

行不多久到了杨庄,尹昌衡只叫张得奎跟着,徒步进去。到了杨二家门口,就听一阵哭号声从里面传了出来。残缺不全的土墙围着的小院内站着一些庄户人,探着脑袋朝房内瞧着。看这情势,尹昌衡便知玉楼的姥姥刚刚过世了。他和张得奎走进院去,那些庄户人乍见来了两个衣着体面的外地客,都觉奇怪,呆呆地将二人盯住。

这是一座北方常见的低矮的土墙房屋,正面三间屋子和左侧的一间偏屋都已破烂不堪。走进屋子去,就见炕头上躺着一位蓬蓬白发、已经离世的老妇人。杨二跪在炕前哀号着,猛见尹昌衡二人走了进来,不知是何来头,心下便慌了,立即停止哭泣,站起身来,战战兢兢道:“二位爷干啥来了?俺娘死了哩!”

尹昌衡道:“我们从这路过,听说你家长辈过世了,便来瞧瞧。你是杨二?”

“我是杨二。”杨二哭道,“二位爷是咋了,俺家死了人有啥好瞧的?俺家穷,俺娘死了连棺材也没一口,都怪我这当儿子的没出息啊……”

张得奎便道:“杨二,这是我家尹老爷。他可是个好心的人了,碰上穷苦人有了伤心的事儿,就想来瞧瞧。算你有运气,今天就给碰上了。”

杨二听了,扑通一声跪下,叫道:“哎哟我的尹大老爷,可怜可怜我杨二吧,可怜可怜我死去的老娘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