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南海雪盐
几人又陆续敲定了募兵的一些细节,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最先设置的便是海仓募兵点,原计划中想的是其他几地先募,最后差多少再从海仓这边补,毕竟海仓算是大本营,换句话说就是百姓基础好,在其他几个地方,除了海边贩盐的,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自己,说不定还被当地巡检给妖魔化了。
不过考虑到实在是手中可用之兵太少,将手中三个司撒出去就没啥人了,只得先在海仓招满三个司的人,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将其他三个地方给占住。
招家丁的消息一放出去,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附近的民户、军户,甚至有灶户和匠户的子弟都来应征。
一个上午的时间,三百多人便招满了,排队晚了的又是一通埋怨,暗自祈祷下次一定要排在前面。
云哥儿依旧亲自给每个人发了安家银,不过此次只有半日的假期,明日便要入营,然后奔赴各地。
“我滴个乖乖,李大钱,听说把总大人这次要招一千二百个兵呢。”
第二司的队长吴三郎看着在给新兵发安家银的云哥儿,冲着一旁看热闹的李大钱咋舌。
二人都是从辽东来的老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了从民夫到职业军人的转变。
要说什么时候升官最快,当然是军队快速扩张期,二人在上一轮的扩军中便从小兵升任队长,手底下也管着十来号人,每月领着3两银子,手下的弟兄们羡慕的紧。
如果是几个月前,一个月能有三两银子落到手中,怕是做梦都要笑醒,但这人啊就怕对比,以前一起当兵的周大牛,成了已经的顶头上司,一个月5两银子的月饷拿着,还时不时冲着自己吆五喝六的,都是带把的汉子,这谁能忍得了。
“是勒,如今咱们把总这偌大的产业,没有自己人看着怎么能放心,嘿嘿,老吴,这次我们也能往上升一升了,看以后这狗日的周大牛还怎么使唤我们。”
李大钱看着那些排队领银子的新兵,越看心中越是欢喜。
李大钱,吴三郎和周大牛都是一个村子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关系要好的很,平时几人嘻嘻哈哈惯了,说的自然也是玩笑话。
“是勒,老李,我已经算过了,我们这些队长怎么都能升一级,到时候……”
正洋洋得意的吴三郎突然一下愣住了,一脸懊恼道:
“大钱,这狗日的周大牛不也得往上升一升,说不得这次能当百总。”
“害,这小子真是走了狗屎运,百总一个月可是10两银子哟。”
李大钱直接两眼冒星星,拉着吴三郎就跑,嘴里还嚷嚷道:
“走走走,我们先去吃这小子一顿,等他上任了再吃一顿。”
虽然还未正式宣布,但扩军的消息早已经在营中宣传开来,营中士卒俱是喜气洋洋。
如今一队十二人,最小的军官依旧是伍长,虽然伍长的月钱和普通士兵一致,却也是提为队长的最优人选,不少士兵都在琢磨着自己能成为那一级的军官,手底下能管多少人。
正所谓兵是将的胆,曾经没人看得起的苦哈哈们,手底下也要管着几个人了,怎能不让人兴奋。
云哥儿发完安家银,手臂抬起又放下三百来次,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可谓是口干舌燥,手臂酸痛。
这种事云哥儿又不能假借他人之手,虽然现在依旧是搞的兵为将有那一套,但这将只能是自己,特意将发饷的权力划到辎重司,也是有这一层考虑。
后世有一句话,“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同一批人为何投降满清之后,哐哐哐就替满人打下整个江山,云哥儿不可不防。
还未来得及休息,便看见杨伯雄端起一碗凉茶,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说吧。”
云哥儿将凉茶一饮而尽,又洗了一把清水脸,终于感觉凉爽了不少,才开口问道。
“千总,海仓盐场那边的严福来了。”
“严福?他可有说何事?”
“说是大人你吩咐的精盐煮出来了。”
“果真?走,我们去看看。”
云哥儿瞬间来了精神,花了一下午的钱,终于来了赚钱的生意。
云哥儿见着严福时,他正在和老钱说着盐场的事,如今严福管理着盐场的制盐和收盐,占了半壁产量的盐场,自是不能野蛮生长。
“见过大人。”
严福之前也算是半只脚踏入大明官场,自是不会失了礼节。
“哈哈,老严,听说你给我带来了好消息,快让我看看。”
云哥儿大步向前,将行礼的严福扶了起来,严福只觉得大人的脸都笑成了菊花,连忙招过身后的两人,却是当初找来的两名灶户。
只见二人从身后的布袋里,掏出几个包装好的纸团,一一打开,均是食盐。
“大人请看,这便是灶户们使用不同大小的木炭熬煮出来的精盐。”
严福引着云哥儿查看几种不同品质的食盐,并逐一介绍。
从普通泛黄的海盐到精细雪白的精盐,摆在云哥儿眼前一共有五种不同品质的盐,从颜色到颗粒大小,均有细微的差别。
“大人请看,这便是如今市面上所出售的精盐。”严福指着中间的一堆盐,又指着左边两堆盐说道:
“这两堆便是加了不同大小的木炭所熬煮出来的盐。”
云哥儿用手分别捏起一厝放在掌上,最左边的那一厝食盐已经和后世的盐看不出来差别。
当然云哥儿肉眼也看不出来什么差别,这无关紧要,只要和市面上的精盐不同,自己就有法子卖出去。
“老钱,如今这青盐什么价格?”
“千总,如今陕甘那边又是兵灾又是民乱,这青盐运不过来,济南和济宁的青盐已经涨到了5钱银子一斤。”
老钱一边说一边啧啧称奇,5钱银子一斤,这哪里是吃盐,吃银子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