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孩子废了,耳朵和嘴巴长一起去了
饭冰冰在一片蒸腾的雾气中看到了传说中的“东北大饼子。”
但令她奇怪的是,竟然嗅到一股排骨炖豆角的味道。
待雾气散去。
锅底咕噜噜冒着排骨炖豆角的汤汁。
排骨不用多说,是昨日杀猪的新鲜排骨。
而豆角都不一样了。
是干瘪的豆角。
在东北农村,每个人家都有前后院。
也就是菜园子。
百姓会在夏天种上各种蔬菜。
其中就包括豆角,大萝卜,白菜等等。
而保存豆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干。
干干巴巴的,能保存一整个冬天。
毕竟,东北的冬天实在是……
这么说吧,菜比肉贵。
想要吃根新鲜的黄瓜,那就好比如樱花国吃西瓜。
而在锅的边缘一圈之上。
便是的大饼子了。
这种吃食,紧紧贴着锅边,外表呈现金黄色。
李嫂子拿着铁铲,铲下一个饼子。
一翻。
露出另一面,呈现糊面的焦黄。
“哇!”
饭冰冰看的神奇:“这就是又烙又蒸的大饼子?”
李嫂子笑呵呵的说道:“对,不过这个也叫一锅出。”
饭冰冰挽着发丝,有所感悟:“就是一起出锅呗。”
“对的。”
其实,早期的大饼子,并不是后来人们司空见惯的苞米面大饼子。
而是多用高粱面,亦称“秫米面”大饼子。
事先,要把高粱米用水泡过,上磨碾成粉面。而后,发好面,兑好碱,再把锅水烧开,就可以“贴”了。
贴时要用双手团团拍拍的把面团弄成巴掌状,随着“啪”的一响,一个饼子便稳稳当当地粘在了锅帮上。
贴大饼子忌讳锅凉,那样会往水里出溜。
贴完大饼子要盖上锅盖,继续往灶膛里添柴烧火至熟。
新出锅的大饼子粮香扑鼻,又甜又香。
一般的情况下,贴大饼子时锅底同时炖土豆和豆角,又叫“一锅出”。
特别是再加上大饼子底下那层脆生生的黄色糊嘎巴儿,更是醇香可口。
但高粱面的大饼子已经几乎没人吃了。
全部改成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饼子。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高粱米这个东西,即便是北方人老一辈经常吃,吃习惯了,他们也会告诉你,这玩意他妈的吃起来喇嗓子。
在生活条件不好的以前,不得不吃。
现在生活好了,大米饭都吃不过来,高粱米一年能在夏天吃上几回就好不错了。
很快。
“一锅出”被端上桌。
此时的牧尘和李哥小酒已经倒上了。
两人一碰面,便开始称兄道弟吹牛逼。
东北人喝酒有个臭毛病,那就是爱吹逼。
李哥自然是不能免俗的。
只见他比比划划:“想当年,十里八村的,谁不得称为我一声帅哥?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小伙子嘎嘎逼的否,当年,那追我的小姑娘……”
“喝点破酒也堵不上你的嘴。”
李嫂子瞪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