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论诸侯实力(一) - 带着基地回古代 - 神秘司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52章论诸侯实力(一)

天成帝喜怒不形于色,随手取一根放在地形图上的棍子,指着那些黄色的小旗道:“说一说这些藩王吧,他们的实力如何?”

冷祭此刻心中对陛下更是敬仰,陛下只是换种表达方式,所表达的意思还是一样,与其让大家胡乱猜测谁可能造反,还不如问各个诸侯实力如何,只要有对抗朝廷的实力,那就得敲打。

下面的人听了也更能接受,更方便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可没说你可能造反,只是给陛下说一说你的实力而已。

百里空城一听陛下这么问,只是问实力,又不是问我谁会造反,既然这样那就好说了,我只要把诸侯实力好生分析,剩下的交给陛下决断,毕竟事关藩王,哪怕身为军部首辅,也得小心翼翼。

百里空城答道:“太祖皇帝开国之后分封七个异姓王,十八个国公,三十六侯,一百零八伯。”

“之后玄英宗时期遭遇沙井之变,禁军全军覆没,狼族数十万攻入长城,北方遍地狼烟,国朝累如危卵,其中四个异姓王居然不听从朝廷号令,挟兵自重。”

“后来英宗禅位,武宗上位,有些贵族更是心怀不轨,更有甚者,趁武宗御驾亲征之际,居然派兵攻打京师,真是无法无天。”

“武宗背水一战,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用火炮炸死了狼王,打败了入侵的狼族大军,屠戮十余万铸造京观。”

“武宗秋后算账,杀了四个异姓王,又封了一个闽南王,诸多公侯伯贵族被武宗杀的杀,关的关,贬的贬,流放的流放。”

“自此,开国勋贵少了七成,后来武宗又封了一批,但是人数只恢复到开国勋贵的五成左右。”

天成帝回想这段历史,厉声道:“疾风知劲草,坦荡识忠臣,在国朝危难之时,没有想着如何渡过难关,却还想着明哲保身,和外族眉来眼去,更有甚者,还有谋逆之心,该杀。”

百里空城继续道:“现在有封地的藩王有九人,分别是四大异姓王:凉王褚立中,辽东王于啸雨,镇南王沐晨波,闽南王安新。”

“还有陛下的子嗣,大皇子魏王易浩炆,三皇子齐王易浩铭,五皇子蜀王易浩珖,六皇子琼州王易浩柘,九皇子西南王易浩然。”

“这里面实力最强的是凉王,凉王府经营凉州两百多年,管控着西域的贸易路线,财富惊人,而且凉州兵马悍勇,历代凉王都励精图治。”

“凉王褚立中也是身经百战之辈,二十五年前,带着凉州兵马跟随陛下血战长城三年,天成二年,西域诸国暴乱,不服王化,又率领本部五万兵马五万禁军将士平乱,大战两年,牺牲两万将士,平定西域。”

“四年前,宁夏回乱,出兵两万策应朝廷大军,历时三月,平定回乱,细看凉王一生,可谓是战功赫赫。”

“凉王用兵,善于隐忍,谋而后动,动则必攻敌七寸,凉王府拥兵五万,其中两万驻扎在西域,镇压西域诸国,两万在自己封地内,还有一万驻扎于西域的门户玉门关。”

天成帝边听百里空城的分析,又看着面前的沙盘,把目光盯着凉王的地盘,随后又投向嘉峪关和兰州城,百里空城瞬间明白天成帝的意思。

百里空城道:“陛下,嘉峪关驻守禁军一万,边军三万,由历代祁青侯镇守,现在的祁青侯是冯永望,乃第一代祁青侯冯不败第十三代子孙。”

天成帝闻言点点头道:“嗯,我知道,当年太祖皇帝为了抗击狼族,派大将祁青伯冯不败来此,冯老将军最后选定此处建关。”

“太祖皇帝巡视此处,大感震撼,感其功绩,加封祁青伯冯不败为祁青侯,后世十几代祁青侯不停的加固建设此关,已经是天下雄关,几百年来,为稳定西域,抗击狼族发挥重要的作用。”

百里空城也感叹道:“嘉峪关有如此雄姿,冯不败老将军功不可没啊。”

感慨两句,缅怀一下,当然要接着说正事,百里空城明白天成帝担心什么,道:“嘉峪关是朝廷跟西域的门户,朝廷一直都重兵把手,现在的祁青侯冯永望也是熟谙军伍之人,有他坐镇嘉峪关,也能称得上铜墙铁壁。”

“嘉峪关再往西九百里,是凉王控制的玉门关,驻兵一万,那边汉民少,各种军械补给要靠凉王府输送,但是不管凉王出西域,还是从西域回凉州府,都必须经过嘉峪关。”

“四年前,宁夏回乱平定,微臣受命巡视西北边防,在嘉峪关住了半月,认真查勘了嘉峪关兵力布防,没有二十万精兵,绝对拿不下嘉峪关。”

“陛下再请看兰州城,兰州城乃是甘肃首府,甘肃巡抚衙门,总兵军务衙门都在此地,常年驻扎五万精兵作为机动,一可支援凉王西域之地,二可驰援长城,三可震慑宵小,以防回乱,这第四点,陛下应该知晓。”

天成帝一听,心中一松,这百里空城把话都说道天成帝的心坎上了,这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第四可以威慑凉王。

只要嘉峪关和兰州城在朝廷手中,任凭凉王怎么蹦达也翻不出浪来,出西域得经过嘉峪关,进中原必须过兰州,这两城都是天堑,深深的把凉王卡在中间,让他不敢生出二心。

天成帝又把目光投向东北,看向四家子城,是一杆黄色小旗,那是辽东王于啸雨的封地,淡淡的说道:“别管凉王了,说说辽东王吧,这几年他的奏报不少,都是东北一些和女真部落的战报。”

“朕有一点很奇怪,这几年关于辽东王上奏的战报不下百封,而且基本都是捷报,很少有战败的奏折。”

百里空城微微一笑拱手道:“那是因为陛下英明,辽东王勇武,君臣一心,自然百战百胜,那些不服王化的夷狄怎能抵抗天朝之威。”

天成帝闻言哈哈一笑,道:“你啊你,什么时候也学会说这些虚头巴脑的奉承话了。”

“两位爱卿,辽东王这几年上百战报送到朝廷军部,根据统计战报显示,基本上是百战百胜,如此多的战功之下,为何辽东各部还是不服王化,敌视天朝,难道他们的血流不尽么?”

百里空城也严肃起来,道:“陛下,这个问题从去年军部就发现了,当时军部也感觉奇怪,是不是辽东王的捷报都是假的。”

“后来想一想,这不可能是假的,一个王爷没必要搞一个今天斩杀一百人多,明天又斩杀几十人的假捷报,不过为了稳妥期间,军部这边先后派了三批人前往四家子城查看,又随机去几处战场勘察。”

“反馈来的结果就是辽东王的战绩都是实打实的,没有一丝水分,没有弄虚作假。”

天成帝看向冷祭道:“不错,这几年朕让玄衣卫也去暗中调查了几次。”

冷祭拱手道:“回陛下,微臣不敢隐瞒,的确如此。”

天成帝一脸凝重的说道:“这才是朕关注的地方,上百战报,这里面的军功加起来可以称的上几次大捷了。”

“但是辽东却给朕的感觉越来越乱,这是为何?朕左思右想了一下,无非有这三种情况。”

“其一,辽东王不出全力,在养寇自重。”

“其二,辽东王在给自己练兵,把那些女真部落当成磨刀石。”

“其三,就是辽东王没有能力一举平定辽东女真之乱。”

“但是,朕日思夜想,前两种情况已经被朕排除了,辽东王是各藩王里面地盘最大的,出了长城,那基本就是他的地盘,他们于家世代镇守辽东,在自己的地盘养寇自重,于情于理说不通。”

“也没有见他上奏折要兵马钱粮,所以不存在养寇自重的说法。”

“至于第二种情况,辽东王兵马主要作用还是策应朝廷,威慑狼族,只要辽东王在辽东关外,就是狼族的草原的一根刺,想练兵的话,找狼族部落练兵岂不更好,为何要在自己地盘打打杀杀,所以第二种假设也不成立。”

天成帝说完叹口气道:“既然前两种都不可能,那就只有第三种情况了:辽东局势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复杂,辽东王根本无力平定辽东。”

“那些女真部落实力比我们想象中强,尔等军部要重新去估算辽东局势,玄衣卫也要加强对那边情报的搜集,有重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奏于朕。”

天成帝眉头皱成一个川字,忧心忡忡道:“朕恐辽东有大变,辽东要是出事,长城局势就会急转直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