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摄政双王,四辅四相
第385章摄政双王,四辅四相
传音大阵的存在,让源自帝都的旨意,能用最快的速度让各大州郡知晓。
这一裁,只花了不到两个月。
让原来足有一百四十万人的地方守备军,几乎全员被裁。
叶凌天适时的调拨钱粮,让各地用好新兵营的人,兴修道路和水利工程。
剩下的官兵们,以为到此为止了。
殊不知又一道旨意在一天之内,从帝都传递到了每一个县。
又传到了每个将领的手里,让他们五味杂陈。
经过之前一轮裁军,留下来的兵员,至少都是人武境四重。
先不论武脉品质如何,他们的修为和实力,足以碾压普通盗匪。
但他们,仍然面临着被裁掉的压力。
因为每个大郡,只保留一千个人,作为地方守备军长期任职。
多出来的,要么去武院任职兼做学员,要么被裁回家。
他们还能怎么选?
比起那些被裁掉后自费才能进武院的人,他们不但不用自费,还是拿着军饷进去的。
这待遇已经够好的了。
所以第二次裁军,也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绝大多数被裁掉的人,都拿着调令去当地武院任职了。
裁军和兴建武院,是同时进行的。
一郡一天武,人口较多以及富庶的大郡,会额外加人。
除了这些天武境强者,一些战斗经验丰富的地武境老兵,也被调到各地武院担任导师。
这类地武境导师,主要是地武境中低阶。
他们想修炼到地武境巅峰,往往需要好多年。
与其呆在军队中空领军饷,不如出去当导师,每年多拿几瓶融灵丹。
家境富庶的人,自然看不上这几瓶融灵丹。
但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家境一般甚至贫穷的。
融灵丹光是下品,一瓶就要上千两,比他们的军饷还多。
所以一年几瓶融灵丹,对这些出身一般的地武境强者而言,是极强的诱惑。
同时这也让大秦帝国的财政压力,进一步增大。
叶凌天要裁军,就是为了节省开支,把钱用在武院上。
玄域子民千千万,不知有多少出身穷苦的天才,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一生。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接触到修武者,更不会有机会成为修武者。
兴建武院,就是为了把这些被埋没的天才,从人山人海中挖掘出来。
虽然他有为他人提升武脉品质的方法,但那种方法不能大范围使用,否则后果难料。
相比之下,在人群中找寻那些本就资质极高的人,并派人领他们入武道,要效率的多。
这是关乎大秦国力的事情,值得他花时间和财力去做。
各地武院陆续建立起来后,对于高品武脉乃至圣体、神体的挖掘,成功率必然会大幅提升。
当初的兰沛柔,若不是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神体的威能,再被官员上报皇室。
她很可能会一辈子埋没在人堆里,直至死去。
与她有相似遭遇的神体肯定还有,而圣体会更多。
只要找出那些人来,对大秦帝国的国力提升,将非常明显。
如今已是大秦圣武七年。
叶凌天比预计多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将白虎至尊功第三层修炼完成。
然后开始修炼金身不灭诀。
不过这多花的一年,有半年是在为建造新帝都做决策。
另外半年是在帝都新朝廷建立起来后,处理那些必须由他亲自处理的事情。
比如新朝廷官员的任命,五国官员争抢的非常厉害。
甚至在他面前破口大骂、大打出手,风度全失。
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五国统一为一国之前,彼此的关系都算不上好。
而现在这个时候,官越大,福利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