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q
)1.歧路亡羊
[释义]歧:岔道;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因情况复杂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说符》
[同义]误入歧途
[例句]如果没有老师对同学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就难免会有歧路亡羊的危险。
[故事]《列子·说符》中记载了这市羊一个小故事。
杨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有一天杨朱的邻居家里突然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老少都出去寻找,又请了左邻右舍都来帮忙。当去请杨朱的仆人时,杨朱问道:“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呢?”
邻居显得非常的无奈,回答道:“村外的岔路太多了,人去少了就找不到。”杨朱听后觉得有道理,就把家中仆人都派去了。
过了好久,找羊的人陆陆续续地全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没有找到。”邻居显得十分沮丧,杨朱觉得非常奇怪,不解地问邻居:“去了那么多的人为什么找不到一只羊呢?”邻居垂头丧气地回答说:“唉!还不是岔路实在是太多了。而岔路中又有许多的岔路,简直像是树枝一样,没有人能够知道羊究竟是从哪一条路上跑的。”
杨朱听了邻居的话,沉思良久,表情十分严肃,没有一丝笑容。这时他的学生都在他的身边,见到他现在这样,都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于是学生们就去问他:“只是丢失了一只羊而已,况且这只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会如此不高兴昵?”
杨朱听到后,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我并不是因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我是从这件事上联想到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有许多的岔路,无法知道羊是从哪一条路上逃走的。同理,如果我们做学问的人,不能专心致志,没有明确的目标,而是去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么就会像去找歧路上的亡羊一样,一无所获。”
)2.气壮山河
[释义]气:气概。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好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同义]气吞山河
[例句]在战斗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凯歌。
[故事]南宋人赵鼎,才华横溢,21岁考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他到开封任职。
公元1125年冬,金国出兵侵宋,次年太原失陷,宋钦宗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大臣贪生怕死,就劝钦宗割地求和,赵鼎极力反对说:“祖先留下的土地,怎能拱手让人?”
可惜,钦宗软弱胆小,竟答应金兵的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可是他没有料到,金军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南下,一直打到帛都开封。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城池就亲自去金营投降,结果被金兵扣留。金兵到开封城大肆掠夺,还把钦宗和他父亲徽宗当成俘虏,带回了金国——北宋灭亡了。
钦宗的弟弟赵构建立了南宋,他即位之初,任用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得到了重用,后来还被任命为宰相。随着金兵不断南侵,赵构渐渐丧失了斗志,秦桧知道他想编安江南,便劝他与金国讲和,这引起了赵鼎的反对。秦桧就经常说赵鼎的坏话,赵构一气之下把赵鼎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住在朱崖,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秦桧认为他活不了多久了,就派地方官监视他,让他们每月都去报告赵鼎的情况。
赵鼎62岁时,患了重病。临终前,对儿子说:“秦桧一定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就会对你们下手,我死了,才不会连累你们。”说完,长叹一声,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衔和姓名的长幡),挥笔写下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骑着箕、尾两座星宿回归天上,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长存于南朝。”几天之后,赵鼎绝食而死。
)3.千钧一发
[释义]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千钧重物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同义]间不容发危如累卵
[反义]安然无恙
[例句]眼看火车就要撞到这个老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飞奔过去,把老人拉下铁轨。
[故事]枚乘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擅长写作辞赋。
枚乘曾经在吴王刘濞手下做郎中官。刘濞很有野心,他想谋权篡位,自己做皇帝,就暗中联络楚王、赵王等阴谋造反。枚乘发现了这件事,觉得不妥,就委婉地劝咀刘濞,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是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而下边是无尽的淙渊,这种情况,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上边断了,我们是没有办法把它接住的:一旦掉入了万文深渊,我们也无法把它再取上来。您反叛朝廷,也就像这缕头发吊着的千钧东西一样危险啊,请您三思而行,不要再去反叛朝廷了。”
但刘濞根市昕不进去,仍然进行反叛朝廷的阴谋潘逾i?i&蘸无奈之下,为了躲避灾祸,只好离开了刘濞,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54年,吴王刘濞纠台其他六个诸侯国起兵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希望诸侯王们能够退军,但刘濞他们还是不肯罢兵。这时枚乘又一次上书刘濞,希望他能迷途知返,不再反叛朝廷,可惜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景帝派大将周亚夫率军打败了吴王等人带领的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他五个诸侯王不是自杀,就是被杀,这场历经三个月的叛乱彻底失败了。
叛乱被平息后,枚乘得到了景帝的赏识,被召入京中做官,不幸的是他死于进京的途中。
)4.前功尽弃
[释义]功:功劳,努力。以前的功劳和努力全都白费了。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
[同义]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反义]一举成功功成名就
[例句]学习外语一定要持之以恒,如果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
[故事]战国后期,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愈加强大。秦昭王统治期间,为了能统一天下,重用了大将军白起。
白起是一位十分英勇又深通谋略的大将,擅长带兵打仗,于是秦昭王经常派他去攻打别的国家。他也没有辜负秦昭王的期望,屡屡取得胜利,先后打败了韩国和魏国,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81年,秦昭王又要派白起去攻打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国人听说是白起要带兵亲了都十分慌张,就连周朝人也深感自己国家岌岌可危。当时的周国已不再像原来那样强大、统一,而是分裂成东周、西周两个小国,名义上还是各诸侯国的领袖,可实际上没有哪个诸侯把他放在眼里。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苏厉的名士,他昕到这个消息后,裁童安萄见东周的天子周赧王,对周赧王说:“如景大梁被秦国攻占了,周朝也就危险了。”接着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对此周赧王感到惊慌失措,连连追问苏厉该怎么办才好,苏厉说:“应想方设法阻止白起发兵。”周赧王忙问:“应该怎样做才能说服白起不发兵呢?”苏厉拍拍胸膛说道:“我有一个好主意。”于是他把这个办法说给周赧王听,赧王听了十分高兴,便按这个方法派人去见白起。
被派去的那个人见到白起说:“您英勇无敌,曾经大破韩、魏的军队,杀了魏国的名将师武,又夺取了许多赵国的土地,您已经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现在再去攻打大梁,就不怕失败吗?如果一旦失败了,一切就会前功尽弃,您的英明也就全毁了。所以我劝您还是称病不要出兵的好。”
白起听手,认为十分有理,就照办了。这样魏国以及周朝的危机就解除了。
)5.巧夺天工
[释义]巧:精巧:夺:胜利,超过;天工:指自然形成的。精巧的程度胜过天然。形容制作的技艺高超绝妙。
[出处]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
[同义]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