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l
)1.滥竽充数
[释义]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人群里冒充有本领的人。有时也用于自谦。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同义]鱼目混珠
[反义]名副其实货真价实
[例句]在这些所谓的精英人才中,有不少是滥竽充数的。
[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尤其喜欢听许多人在一起合奏,所以他派人四处寻找善于吹竽的人,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乐队。齐宣王给这些人很高的俸禄,还赏赐给他们一些东西。
当时,有一个姓南郭的人,人称南郭先生,他整日游手好闹,不务正业,听说齐宣王给吹竽乐师的待遇很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吹竽的队伍。他四处求人向齐宣王推荐自己,还亲自面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又把齐宣王捧了个不亦乐乎,于是就被编入了吹竽的队伍。
但可笑的是,南郭先生对吹竽根本是一窍不通,他也懒得花心思现学。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其中,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地“吹奏”而且还显得格外认真:双手紧紧捧着竽,双目微闭,嘴唇微微抖动,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其实,他一点声音也没吹出来,只不过谁也没有发现。就这祥,南郭先生在乐队中混了好多年,不但没有露出丝毫破绽,还和别的乐工一样受到优厚的赏赐。有时,齐宣王见他如此卖力,还特别地赏赐他,他就更得意了,以为自己永远可以不费力气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齐湣王也喜欢听人吹竽。不同的是,他不喜欢昕合奏,而喜欢听独奏,他吩咐三百个乐师一个一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吓得六神无主,心想,这回混不下去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齐湣王知道他连声都吹不出来,还不要了他的小命。所以,趁着还没轮到他,南郭先生丢下那枝混饭吃的竽,逃之夭夭了。
)2.劳苦功高
[释义]劳苦:劳累辛苦。指出了很大的力气,立下了大功。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反义]劳而无功徒劳无益
[例句]刑警们为了抓获这个大毒贩,历尽了千辛万苦,可谓是劳苦功高。
[故事]秦末,刘邦与项羽分兵两路向秦都城攻去,刘邦率先占了秦朝都城成阳,派兵去驻守函谷关。不久之后,项羽率军也到了函谷关。他听说刘邦攻下成阳,非常生气,于是他的谋士范曾为他出了一条计策,让他在鸿门举行宴会招待刘邦,乘机把他杀死。
项羽的军力远远超过刘邦的军力,如果他们起了冲突,刘邦很可能就会失败。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刘邦手下谋士张良的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他怕张良同刘邦一起送死,就乘夜赶去报信,张良把项伯介绍给刘邦,经过刘邦热情接待和请求,项伯答应暗中帮助刘邦。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及一百多随从来拜会项羽,又对项羽表现得十分顺从,项羽杀刘邦的心便淡了下来。范曾看见很着急,暗中让项羽的堂弟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刺杀刘邦。项庄的剑屡次在刘邦面前刺过,项伯见了很担心,便也借助兴之名,拔剑起舞,用身体掩护刘邦。
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便借机到门外找到了樊哙,并把席上情景告诉了他。樊哙听后怒发冲冠,一手握剑,一手拿着盾牌,冲进了营门。
项羽见到了樊哙,立刻把手按到剑上,挺起上身问道:“你是什么人。”樊哙答道:“我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这才放下剑把,说:“真是一个壮士啊!赏他一杯酒。”随从听后,连忙端上一大杯酒,樊哙也不客气,拿过来一饮而尽。项羽又赏了他一只猪肘。樊哙先把盾牌放在地上,然后把猪肘放在盾牌上,拔出剑,一块一块切着吃。项羽对此十分欣赏,又问他还能不能喝酒。樊哙道:“我连死都不怕,还在乎区区一杯酒吗?我还有几句话奉劝大王:从前残暴的秦王像猛兽一般,杀人惟恐不多,处罚人惟恐不重,所以天下的人都反对他。楚怀王跟起义的将领们约定说:‘谁先攻破秦都成阳,就立谁为王’。而今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成阳后,城里一丝一毫的东西都不敢动,而是等待大王的到来,他又派兵函谷关,用以防备其他队伍入侵。沛公这样劳苦功高,不但得不到赏识,大王反而听信小人的话,要杀有功之人,这是在走秦灭亡的老路啊!”项羽听后无言以对,打消了杀刘邦之心。
在席间,范曾多饮用眼睛暗示项羽动手,项羽都装作没看见。后来刘邦就借着酒醉返回了汉营。
)3.老牛舐犊
[释义]舐犊:舔小牛。老牛爱小牛犊,常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
[同义]舐犊情深
[例句]王大爷老牛舐犊似的抚摸着刚刚大病初愈的小孙子。
[故事]杨修,三国时曹操手下的主簿。他才思敏捷、聪明至极,很会猜曹操的心思。有一次曹操家中修花园,竣工后家人请曹操来看,曹操看过,也没表什么态,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就走了。家人十分不解,杨修便告诉他们:“很明显吗!你们看,‘门’内加‘活’不是‘阔’吗?曹丞相是嫌园门太大了!”家人把园门改小了,曹操很满意。可是后来曹操知道是畅修猜透了他的心思,便觉得很不高兴。又有一次曹操想测验曹丕与曹植的才干谁高谁低,于是派他俩走出邺城,暗中却吩咐守城的官吏不准放他们出城。曹丕被挡了回来。曹植听了杨修的主意,对守城官吏说:“我奉丞相之命出城,谁敢拦我我就杀了他!”于是官吏便放他出城了。曹操开始很高兴,但后来听说是畅修的主意,不禁大怒。加上杨修屡次猜中他的心思,就决定找机会杀了他。
一次,曹操出兵汉中,准备去攻打刘备,可是攻打了很多次都没什么战绩,就打算退兵却又怕面子不好看。这时一个部将走进来问曹操晚上用什么口令。曹操正在吃鸡,手里拿着鸡肋,想了一想,就说了“鸡肋”两个字。
口令传下来以后,杨修就开始收拾东西,打算撤退,别人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畅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把汉中比作鸡肋,一定是觉得汉中的仗打着也没什么意思,我想快要撤兵了。”曹操听到他的话,便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杀了。后来曹操果然退了兵,便厚葬了杨修。
杨修的父亲也是当时的名人,杨彪。在儿子被杀后,他感到非常悲伤,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越来越憔悴,竟然消瘦得不成样子。有一次,曹操见到了杨彪,见他如此瘦弱,感到惊异,便问原因,杨彪回答说:“愧无日禅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汉武帝近臣金日禅为免后患,杀了两个行为不端的儿子,我没有他那样的先见之明,但我终究还有老牛舔小牛那样的亲子之爱,所以最近才会瘦得如此厉害。
曹操听了杨彪的话,心中也感到有些后悔。
)4.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乐而忘返。三国中蜀国灭亡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洛阳,他贪图享乐,不想回蜀地。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同义]乐而忘返留连忘返
[例句]大城市里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他乐不思蜀,忘记了养育自己的故乡。
[故事]三国末期,蜀国君主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历史上称“蜀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但是他也料理不好蜀国的政务。诸葛亮死后,魏兵占领了蜀国,刘禅投降。从此,蜀国便灭亡了。
这时把持魏国大权的是司马昭,他把刘禅带到魏都洛阳,并封刘禅为“安乐公”,还赐给他许多珠宝、美酒。从此,刘禅便在此心安理得地享乐。
一天,司马昭邀请刘禅参加宴会,有意安排艺人为刘禅表演过去蜀国的杂耍技艺。旁边的人心里都很难过,可是刘禅却嘻笑自如,拍手称快,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此景,司马昭问亲信贾充:“这个人怎么会无情无义到如此地步?”
贾充笑着说:“要不这样,殿下怎么能轻而易举吞并他的国家呢?”后来,司马昭问刘禅说:“你还想念你的国家——蜀国吗?”刘禅脱口而出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意思是说,这里快乐极了,我不想念蜀国了。
这话立即被当作笑料内外传开了。随后主同来的郤正听到后便告诉刘禅日后再回答这祥的问题一定要说:“先人的坟墓,远在陇蜀,我的心朝西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然后就闭上眼睛。
后来司马昭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照郤正教的回答了,司马昭觉得可笑,就问:“怎么和郤正说的一样啊?”
刘禅忙睁开眼,说:“的确是这样。”此话一出便引来哄堂大笑。随同刘禅来的蜀汉官员都为刘禅的言行感到伤心。
)5.厉兵秣马
[释义]厉:磨砺;兵:刀枪,兵器;秣:喂牲口。喂饱战马,磨快兵器。形容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同义]枕戈待旦
[反义]偃旗息鼓马放南山
[例句]各足球俱乐部正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新赛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