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猜疑
聂辰逸后来回到了那个黑衣人进去过的房屋,在卧室内发现了一本日记。
聂辰逸大致浏览了一下,记的全是些日常琐事,不过上面某几页被撕掉了。回想起当时听到的撕纸声,肯定是黑衣人当时撕下的。
不管为什么,这里面肯定有重要的信息。
不过这日记本上竟然都没有写屋主人的名字,聂辰逸问了问附近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并且,可能因为附近的人太多,也没有人注意到这间屋子已经没人居住了。
先回亚尔曼那边吧,看看他进展如何了。
聂辰逸回到了亚尔曼的住处,亚尔曼正待在书房里看着自己的一些记录。
“你那边咋样了?”聂辰逸问。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搞到关于尸体的信息,我做了详细的记录,你看看吧。”亚尔曼把手中的笔记本递给了聂辰逸。
然后亚尔曼继续说:“莉兹的父母叫乔伊和珍妮,这是某个邻居在案发后不久说的,至于是谁也没有记录。另外,有人提供信息说约翰在住到那栋别墅后就换了一个新门,原因是之前的已经被破坏了,不能正常使用。”
聂辰逸一边跟亚尔曼讲着自己的发现和经历,一边看着记录。
记录上说,这四起案子的受害者都有刀伤,而且身上没有被魔法攻击的痕迹。
第一起案子的受害者杰克身中数刀,其中有一刀直接贯穿心脏。第二起案子的受害者玛丽更惨,身中十几刀,也是有一刀贯穿心脏。而第三起案子的受害者约翰虽然同样身中十几刀,却有三处致命伤,心脏有两处,头部有一处。
最惨的,是第四起案子的受害人,乔伊和玛丽,身中几十刀,且无致命伤,要么最后流血过多而死,要么死于大火。
“你不觉得有些规律吗?”亚尔曼问。
“嗯?啥?”聂辰逸看了看,没发现有什么规律。
“你看,第一案死者是个虚弱无力的老人,我不认为能犯下四起案子的凶手杀害一个老人还需要几刀,正常的话,一击足以致死。”
“呃,确实。”
“而且,这四起案子死者的社会关系根本没有交叉点,所以凶手绝对不是仇杀之类的动机,我怀疑他纯粹是为了杀人而杀人。”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凶手根本不存在动机这一说。”这点在聂辰逸得知杰克老头没怎么与人来往时,已经初步认定了。
“尤其是第四案,下手几十刀却无一致命伤。”
“这能看出什么?”聂辰逸觉得亚尔曼只是重复了一下记录,并没听懂具体含义。
“显然,凶手在进步。”
“进步?”
“你看,先对一个老头动手,又对一个女人动手,然后是一个男人,最后是一对夫妻。明显行凶的难度在逐步上升。你再看,通过第四案的刀伤判断,这个凶手从一开始就没想一击致死。”
“怪不得,原来如此。这个凶手的技巧也越来越精湛了,一开始凶手杀一个老人都不小心弄了致命伤。后来对玛丽下手时遭到了反抗,肯定是情急之下才一刀致死。”聂辰逸搞明白了亚尔曼所说的规律。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亚尔曼点点头。
“杀害约翰时,因为他会点魔法,凶手慌了,立刻想把约翰弄死,所以才有三处致命伤。而到了第四案,凶手简直太熟练了,每一击都精准地避开了要害。”
“但是他为什么这么做?”亚尔曼问到了聂辰逸心里。
聂辰逸沉默了一会儿,回想着玛丽佳丽现场的疑点。
如果凶手每次作案都是不想一击致命的,那就能解释为什么玛丽受到攻击后还有机会去寻找工具反击了。然后凶手见玛丽要反击,情急之下赶紧一刀把她弄死。
不过,为什么要用现场的书架和沙发掩饰血迹?这看起来简直就像......像凶手不想让人知道玛丽还挣扎过。
我明白了,掩盖血迹之后,一进屋子第一想法就是玛丽在墙角被捅了好几刀,但是看到被掩盖的血迹就能发现玛丽其实是从门口那里被攻击的。
再结合上凶手曾把散落在地上的厨具归位,那就说明......说明凶手不想让人知道玛丽有机会反击过他!这样就说得通了!
为什么呢?作为一个凶手,这些东西就算被发现也不能确定他的身份呀。
不过,这看上去就像是凶手为了完美地完成目标一样,先是不一击致命,又不能有反击的机会。
难道说,有人在检查凶手的作案情况?凶手难道是被指使的?
“也许是这样......”聂辰逸把想法告诉了亚尔曼。
亚尔曼听了之后微微点了点头,紧接着像是有了什么重大发现一样,目光都亮了起来。
“难道......”亚尔曼自言自语。
“啥?”
“哦不,没事。对了,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别墅,带我去看看吧。”
到别墅前的时候,亚尔曼停下来望了一眼别墅,聂辰逸注意到了他意味深长的眼神。
进入别墅,聂辰逸先是感叹了一下这里太大了,然后建议去阁楼下面的房间看看。
“先去图书室。”亚尔曼说完,就快步走向了图书室。
什么?他怎么知道图书室在哪?
聂辰逸心生疑虑,不过还是跟在亚尔曼后面。
果然,亚尔曼肯定了解这个地方!他像是知道路线一样,直接去了图书室,但是我可没跟他说过图书室在哪。
“你当时说的是这些书?”亚尔曼指着全是带有印记的书的书架问道。
“嗯。”
“你移动过它们的位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