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吐蕃使臣
“陛下,臣对吐蕃不是非常了解,可在侯府之中的时候,曾经和侯爷谈过天下的形势,那时候侯爷就提到过吐蕃这个地方。”
李二好奇了起来:“哦?马周,你说说看。”
马周对于秦逸说过的话,几乎都不需要回想。
“陛下,侯爷说过一句话,当时马周记忆犹新。”
“他说这世界很大,大唐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所在的长安,比起世界上大部分广袤的地方,连个芝麻大小都不算。”
“在大唐之外,有很多不可知的地方,或许有人说那些地方都居住着洪水猛兽,但我可以告诉你,那里的人也是人,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的原始一些,还在茹毛饮血,有的或许文明得到了发展,和大唐和中原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一条发展的路子。”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那吐蕃。”
李二听马周说话,总是感觉心里面一颤一颤的,尤其是当马周复述秦逸的话的时候,他总是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一般。
这种感觉来源于未知。
“秦逸是怎么描述吐蕃的?”
李二问道。
马周拱手,“陛下,侯爷说这世界上的国家分三种,第一种是靠天吃饭,茹毛饮血,相对落后,这样的国家很多,但咱们看不到。第二种是高度文明,大唐和中原这种。”
“那第三种呢?”
“第三种啊,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比如突厥,比如回纥,比如铁勒部落,还有那吐蕃。”
“侯爷说了,吐蕃和突厥他们不一样,突厥以战养战,不打仗是活不了的。”
“吐蕃不一样,雪山上每年的雪水融化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农耕和饮水,他们不需要像突厥那样必须在马背上苦苦练习,天灾一来,谁也无法避免死亡,也不需要像大唐这般走在文明的前面。”
“他们只需要在他们那个小小的桃源之中维持好秩序就可以了。”
马周说完,李二恍然大悟。
吐蕃的发展,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难怪,难怪大唐和吐蕃之间一直就像是隔着一座无法跨过的大山一般。
这一面的大唐看着吐蕃,试图去了解,那一面的吐蕃看着大唐,想要过来学习。
李二野心很大,淡淡看了一眼马周,就让他离开了。
他想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大一统。
他要把他知道的国家都统一到大唐的疆土之中,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个想法极好,他也不只一次表露过想要统一的决心。
看着秦皇汉武创造的历史伟业,他总是心潮澎湃,从小就有了一种天命所归的志向。
天命所归,就要创造天命赋予的历史使命。
“如果吐蕃那些人不服,就打过去。”
李二淡淡说道,脸上冷意森森。
“陛下,您说的吐蕃,是以前的土尔勃么?”
长孙皇后出现了,每一次李二谈完正事,她就会带着莲子羹出现。
长孙皇后的莲子羹是一绝,李二以前头疼严重的时候,就是这东西救命的。
最近头痛不再有了,但莲子羹成了李二放松压力的最爱。
“呵呵,观音婢,你说的这个,应该是吧。”
李二淡淡一笑,拿起勺子就开始喝粥了。
长孙皇后看着李二吃的那么香,顿时就笑逐颜开。
“陛下,您为什么今日对吐蕃那么上心啊?”
李二擦了擦嘴,“前几天就有人禀告,吐蕃的使臣一路上朝着大唐长安来,朕现在对吐蕃的情形不是很了解。”
“国师不是去了吐蕃吗?”
李二叹息一声,“吐蕃山高地远,国师在那里一个月才传回来一封信,多是吐蕃风土人情,权贵分布,和这吐蕃的使臣,是不能谈这些的。”
“而且,这吐蕃的使臣,国师专门说过,叫什么禄东赞,是个极为有才华和野心之人。”
秦逸当初让袁天罡去吐蕃就没有汇报,这件事让李二郁闷了三天。
可现在想来,这秦逸似乎做得对啊,吐蕃这个地方距离大唐也不远,就是地形地势有点复杂,长途跋涉而已。
按照马周描述,吐蕃和突厥应该是类似的,只是突厥没有根,吐蕃有根的区别。
不管是吐蕃还是突厥,李二都有信心征服。
只是那高丽,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秦逸已经三五天没有传回来消息了。
现在的李二,三天没有秦逸的消息,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
秦逸现在正在悠哉悠哉的晒太阳,东北的太阳和中原的太阳还不一样,毕竟是东北,还是不够热啊。
一路上朝着玄菟城行军,高丽人已经彻底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