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国子监?很厉害吗?
“若是陛下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可以参照一下侯爷。”
李二若有所思,对啊,这一点他怎么就没有想到,他感觉到了奇奇怪怪的地方,其实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解释。
那书山学院看似奇怪,实则仔细想来,那些孩子一个个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秦逸那种人吗?
秦逸是什么人,脑子里有东西,胸中有沟壑,为人正直,脱离世俗,真正的聪明人。
而最近李二总是觉得李泰和李恪哪里不对,原来是这样啊。
唯一让李二觉得还差不多的就是李承乾了,似乎只有自己的这个儿子,还依旧在大唐和学院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
只是李二自己不知道,李承乾也很无奈啊,他必须要继承大唐皇室给他的一切,但又舍不得放弃学院之中的新思想。
只能在指间煎熬着,寻找真正的平衡。
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李承乾会出现如此让人不解的状态。
李二思前想后,总是觉得不妥。
那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知的辉煌的向往。
就像是一个农村小伙明日就要进城之前,夜晚无法入眠,紧张,惶恐,憧憬在内心交织。
面对发展,面对不同,面对那些出现在大唐的新兴起来的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李二陷入了混沌之中。
这是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和国家成长之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任谁想要走捷径,也无法避开这一个过程。
这就是所谓成长的代价。“朕知道了,马周,你先去做事吧。”
李二已经打算了好了这一届学生筛选之后,他就要没事过去学院看看,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就像是秦逸所说的,大唐是自己的天下,学院是自己的学院。
……
三天的考试之后,秦逸看着李承乾陈洗象等人批改试卷的样子,就觉得有些残忍了。
这些学子你说他们不优秀?
他们可能已经是大唐范围内读书人里面中等以上的人了。
但他们面对学院的已经放低的合格线,还是差了许多。
“这家伙是谁啊,这么蠢,鸡兔同笼的问题,换个形式,就这么死板吗?”
“果然是对数科不重视啊,大唐学子,如果不知道计算,那以后出去买菜都是问题,难道出门要带个记账先生吗?”
“老师,你看看我这里这个,先有千里马还是先有伯乐,这么简单的问题他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李承乾挠着头,一点也没有太子的样子了,毕竟答案有很多,但符合他心意的并不多。
“还有这个问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他回答先有鸡,问题里第二问,第一个是如何来的?他回答生活所迫!”
秦逸顿时就笑出了声音。
果然从古至今,孩子们脑子里的东西都是大同小异啊。
这人一看就是常年在青楼流连忘返之人,先有鸡这个操作估摸着是胡说,第一只鸡生活所迫,已经有点调皮了。
……
批改卷子的时候,李承乾总是生气,可批改完成之后,他看着面前那一百份卷子,脸上就开始笑了。
“老师,这一次一共两千名考生,顺利通过的有一百个。”
两千个,通过一百个。百分之五的概率有点低啊。
“一百个有点少,承乾你计划一下,冬季再招生一次。”
秦逸从批阅卷子的地方刚刚出来,就被人围了。
魏征的小儿子才七岁不到,看着秦逸的时候,脸上还带着鼻涕。
“秦逸,我家小子看起来是没有考过,我回去问了,都是一些他回答不了的问题,你看着办,以后同朝为官,总不能让我家的孩子……”
秦逸打断了魏征的话,谁说魏征刚正不阿,从不收受贿赂?
他只是不做小事而已。
“这件事你问陛下吧,如果陛下觉得可以,那就可以。”
反正现在李二是院长,朝着他身上推就行了。
魏征不吭声了,大唐书山学院有规矩,陛下如果是院长,自己该如何去求情呢?
其他勋贵现在也是在发呆,他们以为这个入学考试就是一个象征性的过程,自家的孩子就算是再差,从小也是在名师教导之下成长的,怎么可能比那些底层出身的人差呢?
这考试不是分分钟就过了?
可他们现在一个个侧面打听了之后,才知道,可能这一次通过的人并不多。
“秦逸,真就不能通融吗?”
秦逸淡淡一笑,“不是我不通融,而是书山学院的规矩是,只有过了那个分数线才能进入学院学习,哪怕是压线也行,两千个考生,若是都过线了,自然都可以进入。”
“但不好意思,只有一百个人过了。”
狄仁杰和李元芳站在远处,被这些勋贵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