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青州风云
从兰州出发,一路朝着青州赶路的时候,秦逸已经从黑甲军和齐平传过来的消息里面知道了青州的事情。
青州之地,多有贼寇。
这些人从隋朝大业年间就有些不安分,一直以来,虽然李二已经统一了大唐,但青州这些人只是明面上的屈服而已。
这些人可不是一般的贼寇,他们想要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没有突厥大患,李二早就腾出手把这些小喽啰收拾了。
可青州之外,还有利州。
这两个地方连成一片,让李二始终无从下手。
世人都以为大唐初年兵多将广,可以轻松收服天下。
可没有人知道,唐初的时候,整个大唐人口剧烈减少,战争带来的后遗症,还有粮食方面的储备不足,让李二已经想要停战了。
不管是任何势力来犯,李二只要守住,等待大唐崛起就可以报仇了。
可时不我待。
青州的人就是那些养狼的人,他们和外族人勾结,将豺狼虎豹送到了大唐境内,还一路到了蓝田。
这已经不是无意为之了,至少需要提前几乎三个月。
秦逸突然想起,在李二的习惯里,每年四月就是李二出去狩猎的日子,只是今年因为大唐过于繁重的压力,李二放弃了这个娱乐活动。
豺狼虎豹,都是凶猛的野兽,这些东西运送到长安附近,然后在李二打猎的时候,给上这么一下子。
再加上其他的刺杀,青州的这些人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纵观历史,青州这个地方出现的人大都是有些反意的,哪怕是唐朝延续那么多年,李家后人也不怎么喜欢用青州之地的人。
然而在秦逸眼中,这个青州之地的喽啰们,其实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他们一个个都是平民老百姓,他们想要造反,具备相应的条件吗?
就算青州整个城都是造反因子,他们的基因里刻着的都是造反的符号,可开玩笑,青州这种地方,没有钱,没有粮食,他们凭什么?
这时候,秦逸想起了利州。
按照利州李孝常的尿性,定然会将青州那些人纳入自己的势力管辖之中。
而利州的李孝常,乃是李渊的族弟,更是皇亲国戚,大唐皇族之中和李二等人最为接近的人。
用李二的话来说,他的叔叔想要造反,他只能忍痛杀之。
李孝常是个极为有头脑的人,在隋末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华阴县的县令,在李渊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朝着长安进发的时候,他就直接投降,毫不吝啬。
美其名曰,手足兄弟,自然支持。
可李渊这个人,眼睛是有问题的,他只当这李孝常的投降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件,却没有想到,李孝常不服,他亲眼看着李世民篡位之后,就萌生了叛乱之心。
所以,王君廓成了他最好的伙伴。
距离李孝常不远的青州,则是成了他的后花园一般的存在,养着那么多试图造反的人,让他具备了出兵的实力。
王君廓这个人就更诡谲了,武德年间,在幽州也是地位极高,可李二登基的时候,王君廓就立马选择了离开幽州,一路朝着突厥投奔。
秦逸思索着,很快就理清了里面的时间线还有发生的事情。
“齐平搞的这些情报看起来很有用,如果不是他,我可能还想不到王君廓会和李孝常在一起造反,更不会想到,青州那些人,竟然是他们豢养的贼人。”
这样也好,一切都可以集中力量去解决了。
说起这个王君廓,秦逸就冷笑起来,这货如果放在后世,那就是汉奸之中的汉奸,老阴比一般的存在。
以前的王君廓只是一个亡命之徒,和一旁盗匪在一起聊聊数千人,经常出没于长平一带,简直就是无恶不作。
后来正好李密开始造反,他就直接投奔了李密,没成想,李密很快就败于李世民之手,无奈之下,他归顺了唐军。也正是在那时候,他开始积累军功,不管这军功是怎么来的,他终究是积累到了一个让李渊难以拒绝的地步。
一度在朝中颇有威势。
可以说,一个亡命徒到大唐将军,已经算是人生传奇了。
如果他愿意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现在也就没有那么多幺蛾子了。
右武卫将军,和牛进达程咬金之流平起平坐,难道不好吗?
反正当年跟着李二的那些人,有几个出身良好的?
又有几个是善茬?
可这个王君廓偏偏不走正道,庐江王李瑗被分封到幽州的时候,李渊觉得需要一个人去辅佐一下这个侄儿,于是让王君廓过去。
从那时候开始,王君廓其实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这几乎已经是他的巅峰了,一度和皇室宗亲结为亲家。
但盗匪本性就是如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狗改不了吃屎,王君廓怎么可能改的了两面三刀的本性?
李瑗和李建成谋划的时候,王君廓本来就知道李瑗这个人优柔寡断,不可能出事,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这个决定就让他成为了大唐千古罪人之中之一,当然这个锅也被李二背了。
那时候的李瑗异常信任王君廓,王君廓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了,立马就撺掇李瑗出兵抗拒朝廷,果然,李瑗过于信任自己的亲家,于是李二暴怒!
武德九年,发生的事情极多,秦逸穿越过来的时候,李二刚刚杀完自己的兄弟。
但李瑗的死,和李二一点关系也没有。
凶狠诡诈的王君廓早就算计好了,乘机鼓动李瑗举兵抗拒朝廷的时候,他手中的屠刀也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