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世间始终你好
“如果把权利比作人,那英雄就是人手上的那把剑,就像所谓的什么江湖,就像那句口口相传的
江湖恩怨江湖了。
曾几何时,掌门师弟陈海也是一位义士,为了姜国,抛头颅洒热血,
当年在琥珀关,姜国被东域北上入侵,姜国边境线三十万守备军,结果被打的节节败退。
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镇北王也不是镇北王,而是一位戎马将军,虽然从小云隋帝就不喜欢他,云隋帝就是赵先皇的谥号,他不喜欢镇北王,更喜欢当今圣上赵廷松。
尽管他镇北王能征善战,就算他立下得功劳比圣上更多,尽管他是长子,是亲哥哥,但是先皇不喜欢他,所以遗照就是让赵廷松做皇帝,我当时就是先皇身边的太监…”
“哦?”于一剑听完觉得很诧异,打断了执事长老说话,虽然这很不礼貌,但他还是干了。“您还是先皇心腹啊,没看出来。”于一剑的话变得阴阳怪气,阴阳怪气中带着一丝轻蔑。
但执事长老权当没听见,他继续讲着这个没讲完的故事。
“东域退兵之后,掌门师弟成为了大功臣,封了平虏将军,领三千户,虽然只是个杂号将军,这在当时,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作为他的好朋友,我很欣慰,本来这一切都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
“先皇驾崩,按照遗照,圣上登基,长子因守卫边疆有功,被封为镇北王。”
“原来镇北王这么来的。”于一剑寻思道。
“后来,圣上就开始了刑部大臣李寻的建议,开始了一项重要命令,整顿吏治!”
“没站好队的都以通敌罪,这种莫须有的罪杀了,像户部侍郎王拓,户部尚书陈童,刑部尚书陈开,和镇东将军邢育林……”执事长老还没说完,于一剑把这句话截住,“等等?邢育林不是聊城的捕头吗?”
“没错!本来邢育林是要被杀死,但是有人把他保下来了。”“保他的就是前朝老臣司空刘侍安。”
“虽然邢育林的命保住了,但是职位一贬再贬,最后撤掉了镇东将军的称号,下放到了聊城做了一名捕快。”
“但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优秀,据说这位镇东将军做的还不错,好像还做到了捕头,成了首屈一指的名捕!”“只是最近这几年没听到他的消息了。”
于一剑听完,心想,他大概是不知道邢育林已经死了,而且还是死于盗圣之手,恐怕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后来也殃及到了掌门师弟,十二道金牌把掌门师弟从琥珀关给召了回来,”执事长老说到这里,愤愤道:“圣上居然说掌门师弟是跟那个东域贼将其塔茸唱的双簧,要因为这件事治掌门师弟的罪。”
“知罪?”于一剑有点疑惑,
“就是杀头!”执事长老接着说道,他心想这个于一剑装傻的本事一流,可是于一剑是真不知道。
“掌门师弟最后被拖上了法场,和王拓,陈童,陈开一起,一个一个并排着准备被杀掉,我当时在场,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
执事长老说到这里,内心咯噔了一下,恍惚之间觉得这事情就发生在几天前,还是那么清晰,尽管已经过了这么多年。
“可是陈掌门不是头两天才被盗圣杀掉吗?”于一剑问道,倘若那时候陈海就被杀了,不可能活到现在。
“没错!最后镇北王出面求情,碍于亲哥哥的面子,圣上才没有杀掉陈海,毕竟掌门师弟是有功的,杀掉掌门师弟不过只是排除异己而已。”
“所以后来陈掌门就到了阿东来开了武馆?”
“没错,掌门师弟的下场也不好,收回掉所有封赏的东西,拔掉了平虏将军的称号,贬为庶民,从那之后,掌门师弟就来到了镇北王的封地阿东。”
“我也心灰意冷,掌门师弟离开朝廷之后,我也辞官了,追随掌门师弟一起来到了阿东,因为我做过太监”执事长老顿了顿,“又是先皇身边的红人,最后我出钱,他出力,一起办了这个武馆,这就是齐武门的雏形。”
“当时齐武门还不叫齐武门,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武馆,直到后来,”
“荆州开了一个岳门会,掌门师弟代表武馆去参加了,在岳门会上,掌门师弟本来可以拿冠的,但是他输了一个剑客于人杰一招,虽然最后没有拔得头筹,但也给武馆带来了名气,好多人因为掌门师弟的大名,都来拜师学艺,渐渐的,这个武馆的名气越来越大,掌门师弟就把我的姓拿了出来,就是今天的齐武门。”
“后来因为我们齐武门的名气越来越大,引来了周边江湖同道的警告。”
“像三剑堂的掌门马保国,和腾讯山的掌门马化腾,他们就曾找过掌门师弟的麻烦。”
“最后三剑堂和齐武门刀剑相向,打的不可开交,甚至都出了人命,最后惊动了阿东的太守,镇北王的亲信李小康,”
怪不得暮云庄借金丝甲最后只有三剑堂九幽宗和腾讯山,偏偏没有齐武门,于一剑心想。
“不是江湖恩怨江湖了吗?为啥官府还出面管?”于一剑不解的问道。
“没错!这就是今天我给你讲这个故事的原因。”
“最后镇北王把这事压了下来,”“但是镇北王还是给了警告,最后他说”
“以后他府上有任何事,阿东的武林同道都要给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