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实践课1
钱八月的人生在遇到李咎的那天发生转变,到开始转稻基鱼塘彻底改变。
一年遇到了暴雨,稻子抢收了一波,没熟好,是欠了,不过那年的鱼极肥,靠着稻田鱼和赈灾粮,那一年也还过得去。
去年就很好,粮食大丰收,官仓民仓都堆得冒尖,养了鱼的鱼获不菲。他去年还养了稻田蟹,巴掌大的螃蟹捡了一篓子。这螃蟹比不得富贵人家精细饲养的肉蟹,也比不得海边的一个就有两三斤的青蟹,胜在一个“顺带”,它也饱满、多肉,不过风味欠缺些,仍是很不错的额外进项。
云梦两道的使者分散到沿途好几个村子“采风”,就有两个人晃荡到了钱八月家的地头。
只看田里还有鱼在御沟上唼喋,就知道这里必然是稻基鱼塘的种法了。
两人一个来自武州,姓欧,一个来自藩州姓辛,两人都农门跳出来的秀才,不比书香门第的读书人目下无尘。欧秀才和辛秀才一没忘本,二也希望改变家乡的面貌,便都留了下来刻苦学习。
他们俩的运气不错,从皇庄实验田离开,才进附近的第一个村落,就看见了实装的稻基鱼塘。
更珍贵的是,钱八月在地头上正在挑拣的螃蟹。
他从蟹塘捞起来螃蟹,大的留下,小的方回田里。收满一兜就送去小河边挖的水渠里清洗干净,再用芦苇菖蒲等长条叶子捆扎起来。
两个秀才沿着田埂走了走,最后也来到了水渠边的大树底下,向钱八月礼了半礼,说道:“老丈,我们是李园的学生,就是丰穰侯李老爷的学生,正在学怎么在稻田里养鱼哩,能不能向您请教请教呀?”
钱八月为了学稻田鱼稻田蟹,官话能听也能大概说说,听见这么一口字正腔圆的官话,一看是两个非常文气的青年,模样打扮虽然平常,不过一眼看去就是读书人。
他忙往蟹篓子里洒洒水,将荷叶往上一盖,再往背后一背,说:“说啥请教哩,您是状元公,我们这乡下人哩。我们这是李老爷教的,状元郎做什么不问李老爷,倒问我们呢?”
钱八月对读书人非常恭敬,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平头百姓对上读书人都是这样的,除非那读书人本人不太行,那么其他人也会好好给他上一课阳奉阴违。
欧秀才和辛秀才态度端正,说话也好听,钱八月听见是李咎的学生,那就等于是恩人的学生,又要再恭谨上几分。
一路叨叨,一路就到了田头他自家的院子。
稻基鱼塘是好的,也不是所有田地都适合,至少钱八月屋子旁边的烂菜地不适合。
路上辛秀才也解答了钱八月的疑惑:“李老爷把什么都教了,只怕我们学了个纸上谈兵,就是空念书本,不会实地看,所以让我们出来到地头瞅瞅。我看呀看的,和书上写的没啥区别,就想找一位真正在稻田里养鱼养螃蟹养鸭子的的人仔细请教。”
“哎哎,教不教的我哪儿能教你们哟。就和你们唠唠养鱼养蟹的咋个事儿。”
辛秀才长得十分俊秀,嘴也甜,钱八月看了都喜欢,就把人请到了自家场院坐着。
钱八月的儿子不在家,趁着这几日有空,他去村里的公田帮工了,这里就钱八月一个人。
他将螃蟹放在阴凉的墙角,用个陶盆儿兜着底下以防干到失水。放好螃蟹,他又从屋后的大楠竹竿上拆了一截竹筒一分为二,削成两个杯子,打了两杯烧开后放凉的井水,端出来给两个秀才一人一杯,说道:“你们读书人细皮细肉的,小心上面的倒刺儿。水是烧开的水,我们这里除了懒汉癞子,都喝烧过的水。”
两个秀才道了谢,接过去竹筒杯,各自抿了一口。
辛秀才问道:“这也是李老爷教你们的吧?”
“是啊是啊,李老爷在城里开了个学塾,我们农闲的时候都去听课。李老爷说了,这个生水,生鱼啊,生肉生菜,都不能吃不能喝的,会长虫。我们这就都不兴吃生的喽。”
钱八月自己也端了一碗水,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