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最后的制度课2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兔子的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五百四十六章最后的制度课2

秦王紧紧捏着拳头,李咎脑海里闪过一张知名表情包。

“我全都要。”

……倒也不是不行。

李咎说道:“你应该知道这事很难,所以,你可能要付出一辈子的精力和时间来探寻其中的道理。”

秦王坚定地点点头:“这样的事总得有人做。无论将来如何,我要做成这件事。”

“好。那么我们已经知道了税怎样调剂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知道了现在的情况,富裕之地、中上之地、平凡之地、贫苦之地各有各的诉求……我们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开始写情况。真正贫困的地方占大多数,想必秦王应该亲眼见过?”

“当年游历时,确实曾经见过最苦、最穷的人。他们不会说官话,也不认得字儿,不知道天子,没听过法度,一年四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秦王一下子想到了许多极端贫困的地方,大雍之大,也不过这么点儿城市,城市以外的村落几乎都很贫苦,而更远的犄角旮旯比如老鹰崖之类的地方,更是随时可能自然消亡。村落的消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村落的人,并不是有了更好的去处,而是死绝了。

白纸上已经有了税的定义、功能、影响机制等概念,影响机制往旁边延伸,几道箭头,带着增加减少推动阻碍等各种关联在进行串联,是税收的影响力的抽象概括图。

李咎往旁边加了张纸,顶头一个写的京畿道,往下写的金陵、岭北道定波港,这两个是典型的富庶之地,其后有九衢、淳城、云梦州等新兴或也算比较富足的州府。

再往下就是现在的大湾府和曾经的青山城这样中不溜,不算特别有钱,但是也官仓民仓都满的殷实地方。

剩下的是好歹还能和外界往来,百姓靠耕种纺织尚能温饱,且有余力进行一些商业活动的地方。

最后就是秦王刚才说到的那些,若非他坚持要去,若非他带着人砍出道路来,则无路可达,永远在山野之中沉默着直到消失的极度边缘贫苦的村落。

新税法对这四种地方都有影响,且正在执行中,这不是今天的话题。

今天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话题是细分人群。

其中第一个就是京畿道附近的劳动力动向的问题,他们代表富庶之地的人群,和金陵、定波港等地不一样,不过有一定的共性。

李咎顺手敲了敲墙上的地图:“知道为什么我要了更多的数据吧,如果不了解最近两年的人口迁徙和劳动力流向,不知道基本生存支出占整个开支的比例,我们又该从何得知现状到底如何?那不成了盲人摸象了嘛!”

秦王赞同地点点头。

李咎则继续往下写,当前人口数量,生育速度,工厂作坊的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年粮食消耗量,耕地数量,年均粮食产出,劳动力粮食及钱财的输入输出,运输效率等等。

这里头的生育率暂时没有数据,大雍也很难统计这个,大雍的人口统计依托户部的人口簿子,但是这个东西并不实时更新,很多人要到第一次与官府打交道比如读书、娶妻、分田地、立户的时候才会第一次被登记到户簿上,大家见怪不怪,许多流民黑户都是如此操作的,李咎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劳动力需求倒是可以估算出来,小莲那里有模型可以现算现套,过去几年工厂作坊商户增长幅度如何,资金投入如何,雇佣工人的数量如何,自立门户的小经营者数量如何……虽没有成型的趋势图,不过她可以很快搭建起这个模型来做预估。以前她时常帮着三九用模型法预估市场大小以安排短工和原材料的提前量,并不十分准,只是有个大略罢了。但是大略知道,也差不多够用了。

粮食产出、消耗和耕地数量都有现成的,秦王的幕僚甚至能根据今年的气候和种子、化肥、大棚估算今年的产量增长……准不准的另说,李咎对这个思路,以及他们对农业粮食的关注程度,表示相当的欣赏。

再往后的数据都不是那么重要,只是补完数据的版图。数据不会说谎,如果本地有短缺,必然是外地输入,外地输入又依赖交通运输……有了粮食钱财和劳动力的输入输出规模,再加上各个工厂、商人的产出,差不多就能推算出京畿一地的运输效率。

如此京畿的经济模型就算搭起来了,是一个立体的、有机联系的,能知过去、能预测未来的这么一个模型,再结合税收制度调整,大概就能看出来总的发展趋势。

这个模型有用,但粗糙,不能精细地推断具体个人的情况,且不能算人心和社会价值取向,然而作为一个参考,还是不错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