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突如其来的政令 - 带着仓库回古代 - 兔子的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百七十五章突如其来的政令

虽然发展方向和李咎想的有区别,不过总体上还算顺利。

现在和青山城那时候不一样。在青山的时候,敢来上门找李咎的只有县令、黄致、尤复、王教谕等少数几个人,并且除非有需要找李咎商讨的事,否则一般他们不会打扰李咎潜心研究粮食。

而现在在金陵城,李咎的侯府就热闹得很,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找李咎走动走动,这个节那个寿的,少不了要下帖子请。花开了要赏花,鱼肥了要钓鱼,风月里来了漂亮花魁也要去听听曲儿,突出一个多姿多彩。

以前在青山城,李园几乎没有单纯的女眷交往,纵有徐氏宁氏等人偶尔登门,那必定是和她们的丈夫一起,李咎出面招待不为无礼。

如今三九明确领了属官有了官阶之后,单纯的后宅女眷的往来渐渐地也多了起来,越发显得诸事繁杂,好处是消息极为灵通。一件事才刚发生,很快就会被各户人家口耳相传地传遍全城。

李咎是个大龄未婚男青年,和顶漂亮的赵三九光明磊落毫无沾染,又有爵位,又有财富,在青山城那会儿,就已经让尤南父子都取中做孙女婿/女婿,现在眼见着身份地位更好了些,那为自家姐妹、女儿、孙女取中李咎的人,便更多了。

这时候之前因为抢公主寝宫的陈设而得罪了三九的几家才觉得有些后悔。

他们有求于李咎,而三九这个位置,想从中给他们下点绊子那可真是太容易了。

为了弥补关系,杨家等几个传统织造人家的女眷隔三差五就来找三九串门子。

所幸三九并非记仇的人,这两年就没少要和她们打交道,到了今年,就仿佛之前的一些小矛盾不存在一般,和和气气地处了下来。

金陵城的初期铺垫都上了正轨,农时也恰好到了不那么重的时候,为了多挣点钱,好些人都愿意再兼一份职业。

今年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就是往李氏学塾蹭蹭课,学点东西。

起初他们对“学塾”是非常陌生的,直到渐渐的各家大户人家都送子弟、门客、掌柜去学图纸等,又有些人送了家眷去学产科、护士,李家学塾的特殊性就扩散了出去。

再等到稍微有空的时候,他们便主动上门求学了。有的功利些,想直接学能挣钱的技术,有的老实些,就从扫盲班开始。

李咎无不应准,本来他的学塾就是为这些人开的,不论他们抱着怎样的目的,能学进去的人总归是越多越好。

正在李咎为了学塾和技术点的发展费尽心机时,皇帝陛下突然下旨,命天下十九道及京畿一带,各择一郡府作为技术站试点。测试期间,技术站的一切开支均由皇帝陛下的内帑供给。现命各道选择郡府试点并派遣组建技术站的人选五人前往金陵求学,又命城阳府府城技术站派遣至少三个从八品及以上的负责人也前往金陵,传授城阳府搭建技术站体系的思路。

李咎十分诧异。不仅他觉得此事突兀,城阳和三皇子也大觉奇怪,他们的这位父亲年轻时确实鲁莽些,年纪渐大之后就非常稳重了,态度突然变得这么激进,一定是有些事情发生。

目前看来是好事。

正值暑热最盛时,他们三人并哑巴、三九和宫女侍卫等俱着夏衣纱衫儿,围在城阳宅子北边的大柳树下凑了一桌冰山纳凉,边吃着瓜果,边一起研究了半日,终究信息不足,琢磨不出个什么来。

城阳便安慰他们说:“既然是好事,就照办事了。这差事若办得好,先生想要什么制度弄不出来。我和弟弟也好放心了。”

三皇子道:“果真成了事,芸娘才不算白死。”

他还记着北方那些事,在他看来,他虽然伸手去救人,到底没救下来,是他疏忽大意了,否则以他的身份地位,不存在要救人而救不下的。不说别的,他若亮明身份直接要求把芸娘收在身边担任女官,也可绝了东莱郡守的盘算。

城阳听见他又提到了让他们俩都不那么开心的话题,忙打岔岔开:“我一会儿就写信问问母亲。这么大的事儿,也关系到我的封地,也关系到金陵的百姓,我去问问是顺理成章,也算不了干政。反而你俩才不方便呢,三弟年纪渐渐大了,是个有能为的男人了,这时候去问这些,怕要被记一笔手伸得太长。而李先生……我都不用说了吧?”

城阳公主很少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特别是对三皇子的部分,几乎只差说破他们家已经到了父亲老去孩子壮年已经有了父子相猜忌的可能,能避免引起父子矛盾的事,就得尽量去避免。

而李咎一向因为钱多、人傻、武力值高、民心所向被各种怀疑,城阳不说,在座的几人也都清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