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养(十四) - 不要叫朕大王 - 蓝小伞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不要叫朕大王 >

☆、七年之养(十四)

作者有话要说:

这被环都找上的人便是他的知己――西岐大公子伯邑考!

当初大公子来到陈州,得知了环都的事迹,十分欣赏他的品德,因而时常与他交谈。环都买卖人出身,待人接物自然有度,虽然少了贵族子弟的儒雅,却也少了那份繁文缛节,给人以亲切、直爽之感。

大公子见他这般性情,哪里还能将他与印象中唯利是图的买卖人比作同一人?又见他站在陈合背后,日夜辛劳只为报答前任陈州侯昔日对自己的恩情,却叫一方百姓摆脱贫困的折磨,这份不以己欲的贤德实在叫他十分感动。

而环都起初对大公子只是客客气气,毕竟对方是陈合的师父,如何也不能得罪去。另一方面,环都知道自己是何等出身,也很清楚西岐人对他们这些买卖人的看法,所以对伯邑考,他并没有特意结交的意思。

但是叫他意外的是,这位来自西岐的世子与讲究礼节,鄙视经商人的周人十分的不同,不仅来到陈州这片重商的州府住下,而且见到陈州经商的百姓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轻蔑,反而时常坐在市集之上的凉棚下弹奏乐曲――环都曾经路过那凉棚,听过那琴声,虽然环都不是什么高雅的人,但他能够听出伯邑考所弹奏的并不是多么高雅的乐曲,相反琴音轻快,叫听者不由得放松下来,即便是满身疲惫者也会感到一身轻松。

从这些琴声中,环都听出了伯邑考对陈州百姓的亲近之意,身为陈州现在真正的主事者,环都接受了这份善意,渐渐地也用真心相待于大公子。

但是真正叫环都将伯邑考因为知己却是由于半个月之后的一件事。

却说此前那一场内乱,着实叫大商元气大伤,不仅死了许多人,而且经济上也遭到了巨大的动荡与灾难,尤其是田地之上,大半的农作物在战争中都被糟蹋了个干净。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于狗皇帝而言当时他突然遭受雷霆一击,有野心的诸侯都蠢蠢欲动起来。眼见促使内乱爆发的大好时机就在眼前,狗皇帝即便知道会叫底下百姓受苦也在所不惜。

好在他知道内乱结束后,最大的麻烦便是人口的锐减,因而对现有的百姓倒是多了几分“仁慈”,竟然将那些在战争中贪墨来的贵族的家产拿了出来,也不需全部拿出,只将他们的粮仓打开,便让这些贵族封邑内的百姓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如此,百姓有了吃粮,终于不用担心饿死,也有了力气将荒废了的田地休整,重新种上农作物。

那些本就推广了新品粮种的地方,大多家中还有这些粮食的存粮,而这些粮食如番薯、玉米,粮食本身就是种子。勤劳的百姓有自己的智慧,并不会在这种时候犯糊涂,而是熬着这些时候吃着朝廷发放的粟米等旧种粮食,也要将更加多产口味也更好的新种粮食种下。

至于那些还没有推广到的,或是家中被洗劫一空的人家,却也只能熬一熬,等等看朝廷对新种粮食的推广。

却是朝廷也有了麻烦,毕竟内乱一起,那些已推广的地方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多余的粮种可以让朝廷收购?就连冀州,也有大片的田地遭到破坏,保住自家口粮的同时也只能多出一些些出售给朝廷。

至于强行征收什么的,需知道此时朝歌现任宰相可是费仲,这费仲与冀州的感情那是非同一般,莫说狗皇帝没有提出征收新粮种,便是说了费仲也要努力争一争,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打消狗皇帝的主意。

因此,那些主张从冀州强行征收粮种的奏折统统被费仲压了下来,而那被雷劈了一次的纣皇在无人提示的情况下,自然不会去想这些压榨百姓的事情来。

好在各地贵族的粮仓没有叫纣皇失望,百分之九十都是满满当当的,百姓分了这些粮食后节俭一些倒也能结余出粮种,虽不是新种,但也好过两手空空没种下地不是?

而新种粮食的收成是众所瞩目的,那费仲从冀州做了大半年宰相,倒是变得与百姓更贴心起来,竟然请奏纣皇发下皇榜,诏示天下的百姓,只要新一季的粮食上来,必然优先这些未被推广到的地方发放新种,并且是免费的。

如此一来,这些百姓心头便有了盼头,即便此时一日两餐吃不饱肚子,心中也没了对朝廷的埋怨,反而感念朝廷的恩德。

而陈州,这个因为土地贫瘠而不得不钻营商道的小城池,自然对粮种之事不甚在意,令他们在意的是――棉!

自从内乱之后,朝歌以及冀州将士装备在身的棉衣立刻被天下人熟知,陈州百姓遍及大商各个角落,消息也比别人更灵通些,很快便知道这棉衣是从哪里来。

这棉衣最大的好处便在于保暖,而如今这冬季是一年长过一年,一年冷过一年,棉衣的用处自然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可以说许多诸侯此刻就巴望着这棉衣的原材料――棉花能够进入今年新种粮食的推广名单里,这样自家就能多多种植这样好东西,冬季也能少死一些人口。

却不料,因为这一季新种粮食根本就没有收上来多少,那狗皇帝便没有在这件事情多花心思,只按过去的规矩办事便算了结!

狗皇帝这般一弄,可叫诸侯们失望之极,许多诸侯纷纷上奏折恳请纣皇能将棉花推广开来,就连东伯侯姜桓楚也凑了一脚热闹。

但是纣皇却以大商的田地连百姓口中的粥米尚且种不出来,哪里还有多余的地方种植棉花为由,统统打退了出去。诸侯此时式微,不敢与之争辩,却也不肯眼巴巴地将这等好东西错过了,于是千方百计地想从冀州这边下手,从江一春的手里买到棉花的种子。

那江一春又非是蠢笨之人,岂会让他们如意?莫说种子了,就连棉花、棉布都不肯施舍一点,着实叫诸侯们十分记恨!

而陈州此时也盯上了这棉花,但他们不如那些诸侯有野心,只想从冀州那里买来棉花棉布,贩卖到其他地方去罢了,毕竟现在的冬天实在寒冷得很,若是能将棉花这样货品拿下,出售给贵族家中,那必然是一项极大的进项!

可是不管环都派出多少人去游说,甚至是他亲身上阵,那冀州城主江一春就是不肯松口。不肯松口就算了还分明暗示他们这些棉花冀州自己根本消化不掉,但是就算这样也绝不会卖给别人,你们就眼红去吧!

环都的确是眼红了,对于商人,绝对没有什么比明明看到了商机却不能把握更能叫他眼红的了!

最后却是伯邑考从陈合口中得知了环都的烦心事。在得知了江一春对陈州的暗示后,以他对纣皇的了解,哪里不知道对方其实是在暗示不是不肯出售棉花,而是觉得陈州给的好处还不够,还不够啊!

可是环都听过伯邑考的话后,却摇摇头,告诉他陈州已经报出了十分高昂的收购价格,如果再往上加的话,就没有什么赚头了,陈州人经商是为了赚取利润,而不是给冀州出售棉花到各地做免费脚夫的。

伯邑考听了环都的话,确实灵光一闪,不由得愣了愣,然后低头想了一下,便抬头对环都说道:“邑考与冀州城主过去颇有几分交情,对他的性情倒是了解几分……”略微掂量了一番,大公子的眼神虚心地向两旁撇了撇,而后违心说道:“依邑考看来,江城主并不是一个贪恋钱财之人,于他心中百姓之利,天下之利远胜于一己之私。”

环都听罢这话,微微皱眉道:“既如此,又何必如此为难于人?”

伯邑考进一步说道:“他那般暗示于陈州,便是有意将棉花交予陈州兜售,只是好处却还差一些。”顿了顿,伯邑考继续说道,“但是邑考认为这好处不是钱财,而是其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