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四章战友情
下午五点多,在谢昌云焦心的等待中,杨成武带着几名骑马的警卫员和通信员一路马不停蹄终于来到了灵丘。
“昌云!”
“杨政委!”
两个人在县政府的大门口一见面便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杨成武是共产党有名的年轻将领,年龄实际上只比谢昌云大了不到两岁,谢昌云参加红军时他就已经是团政委了,亲眼看着谢昌云奋不顾身炸碉堡,而后又以出众的才略在不到一年内就成为了一个中级指挥员。在长征途中,谢昌云基本都是跟着或带着红四团行动,转战黔北、巧渡金沙江、通过彝族区、奔袭泸定桥、翻过大雪山,杨成武与谢昌云始终都是并肩作战,而且由于年龄相差不大,与谢昌云和肖华三人最为谈得来,关系可谓情同手足。
两个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是三七年的七月在延安,算起来已经有整整六年了,此次相逢如何能不异常激动!
“昌云,我一听你来了,中午饭都只吃了一半,这一路上连喝水都没有下马。,你得好好的慰劳慰劳我。”杨成武与谢昌云牵着手往屋子里走,果然是一点都不讲客气。
谢昌云道:“东西早就准备好了。大米饭、茅台酒、鸡汤、腊肉腊鱼、香肠、罐头,你只管敞开了吃喝。”
杨成武道:“提前过年喽!不过就是过年也吃不到这么多的好东西。昌云,你要来怎么不提前告诉一声呢?”
谢昌云道:“昨天才最后定下来要来的,哪里来得及通知?今天还差点被你的老三团在平型关打了个埋伏,能和你平安见面就不错了!”
杨成武坐下后道:“这可不怪我们,你以为根据地是随便进出的?听聂司令员说要打大仗了,你是不是为这个来的?”
谢昌云道:“这只是个借口,主要还是想来看看你和聂政委,谁知运气不错,半路上却先遇上了我的警卫员李家书,我把他也一起带来了。”
杨成武道:“是小李和你运气都不错。我带了了军区任命他为老三团政治处主任的命令,正好可以在这里把话给他谈了。”
谢昌云笑着到:“也多亏遇见了李家书,我才知道你已经结婚好几年,娶了一个北平来的女学生,女儿都四岁了。我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弄的给嫂子和侄女什么都没带,我尽快想办法给补上。”
杨成武道:“小李这家伙,一见到自己以前的首长就什么都汇报。昌云,你呢?结婚了没有?”
谢昌云道:“儿子都十个月了。对了,我这里带着有相片,给你看看。”
说完谢昌云就从身上掏出了一个皮面本子,把里面夹着的一张何欣怡抱着果果坐在沙发上的照片递给了杨成武。
“你这个儿子很漂亮!嗯,你老婆更漂亮,还是个上校,官不小呀!”杨成武把照片看了一会儿就递还给了谢昌云。
谢昌云道:“她在四战区政治部当主任助理,年纪比我大三岁,当个上校也差不多。”
杨成武道:“你谢昌云能看上的女人肯定不简单。一晃几年过去了,我们都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了。不过变化最大的是你,都已经当上了上将和盟军中国战区的副统帅,真是难以想象!”
谢昌云道:“要论艰苦和作出的付出,我可比你们在敌后差远了。我这几年危险经历过不少,你看这头上还留了一个伤疤,但是却从来不用为吃穿发愁。说实在的,每次一想到你们吃糠咽菜我就心里不是滋味,不过前几年国共关系一直紧张,我也不好太公开的帮你们。现在好了,有了盟军战区副统帅这块牌子,八路军也是盟军的一部分,我就不用顾忌太多了。我向毛主席提出了要给晋察冀装备一个师最好的武器,还建议让你来指挥,毛主席已经同意了。”
杨成武道:“这件事聂司令员电话里和我说过,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晋察冀和晋冀鲁豫野战纵队,晋察冀野战纵队准备让我担任司令员,原来是你在里面起了作用!”
谢昌云道:“主要还是毛主席和中央对你的认可,我就是个敲边鼓的。不过这件事要暂时放一放,等把这次山西战役打完了再说。”
杨成武道:“聂司令员电话里也提到了这件事,说总部的计划还没到,让我先问问你都有哪些具体打算?”
谢昌云道:“这个我们的会儿边吃饭边说,免得你饿着肚子没有心思听。吃饱了肚子,我们说一个通宵都行,我这里好茶叶有的是。”
杨成武道:“准备打仗的事边吃边谈可以,但有一件事我要马上跟你定下来,聂司令员还等着回话呢!”
谢昌云道:“是什么事让聂政委这么着急?杨政委你请讲。”
杨成武道:“我们在冀中地区征集了不少粮食,有六百多万斤,准备运到山区来,今年山里的机关和部队就指望这些粮食过冬了。但是日军对平汉线的封锁太严,大批的粮食根本通不过封锁线,这么多粮食在冀中存放时间长了随时可能出问题,所以聂司令员想请你帮助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谢昌云道:“马上要打打仗,粮食不够也是个问题。这样吧!我们两条腿走路,冀中的粮食一定要运进山来,决不能让鬼子再夺了去。另外明年初我再给你们补充三百万斤大米和面粉。冀中的粮食计划要从什么地方通过封锁线,你们把准确的位置告诉我,我派飞机把那段封锁线的日军据点全都炸光,再让我们在冀中的部队和空军给你们控制几天缺口,到时候你们集中力量把粮食抢运过来。”
杨成武没想到谢昌云竟会用这个办法,愣了一下后翻了翻眼睛道:“炸开一个缺口?这得用多少炸弹?”
谢昌云道:“我那里的轰炸机一架就可以装五十公斤的炸弹三百颗,来十几架炸开二十公里的缺口应该没问题。不过你们要提前动员铁路两边的老百姓躲开一些,免得误伤了他们。”
杨成武叹道:“唉!和你这个盟军副统帅没办法比呀!这种打仗我连听都没听过。好吧,我就按你说的向聂司令员报告。”
谢昌云道:“杨政委,以后你打仗也会用上飞机的。等你的野战纵队组建了,我让人来给你们讲一讲现代化作战的课,另外还会派战术教官来帮你训练部队。你先去给聂政委打电话吧,打完了电话我们就开饭。”
这一夜,谢昌云与杨成武一直谈到了凌晨四点多,除了回顾一些往事和相告几年来各自经历之外,也把下一步作战配合方面的较大事项也商议好,中间王秋给泡了两饭盒的方便米粉送来,杨成武吃得是连声道好,说多年都没有尝到米粉了。
杨成武去休息的时候,谢昌云并没有睡觉,而是抓紧时间把对晋察冀经济发展方面的设想和建议抓紧写了出来。
通过杨成武口中谢昌云了解到,其实晋察冀在自给自足的经济上还是很具规模的,也有往根据地以外的经营渠道,其中军区、各军分区、各团的单位都开办有手工作坊,有的甚至有货栈,尤其是酒类基本都被军队的酒坊给包了。
不过这些经营项目出产有限、效益较低、尤其是对特产资源开发不够,对根据地的百姓生活和基础经济并无多大直接的促进。
所以谢昌云的计划主要是从扩大经济林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开拓对外的流通入手,首先使老百姓的手头都能有零用钱来解决基本的生活所需和改善生存状况,而后再设法将种植经济与加工经济结合起来产生更大的效益。
最为核心的措施,就是谢昌云可向晋察冀提供一千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于启动山区的种植业和改善交通条件,第一步首先实现“现有的特产全部能够销出和户户有二十颗以上果树”的目标。
这方面谢昌云有很大的把握,华南几省的罐头厂销往欧美和中东的桃子、梨、苹果等水果罐头供不应求,自身也要不小的消费量,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原料的限制,自从通往西北的铁路修通之后,陕西和豫西的水果大部都被华南商人购买了去。
将计划写完之后,谢昌云又叫来了李廷秀和麦德彪,让他们去把随从和警卫部队带来的粮食和食品、以及个人身上的糖果零食等全都收集起来。
结果除了谢昌云原来预备的一百箱罐头和几百斤腊肉之外,又收集了三百多斤大米、两百多筒罐头、两百多包压缩饼干和两百多包方便食品、两罐奶粉、一罐咖啡、五包白糖、几十颗糖果和几块巧克力。
谢昌云让卫士们将零碎的东西分成了四份用麻袋和面袋装好了,上面写上了聂荣臻、杨成武、李家书和县委书记的名字,其中咖啡是给聂荣臻的、奶粉是聂荣臻和杨成武分了,糖果巧克力都给了杨成武、白糖则给了李家书一包,给县委谢书记的那份等于是变相付了伙食费,不然别人肯定是不会收钱。
上午十点杨成武起来之后先和李家书谈了二十分钟的话,然后又与谢昌云继续交谈。午饭是谢昌云、杨成武、李家书和县委书记四个人一起吃的,主食还是大米饭,菜额全都是南方特色。
午饭过后,谢昌云就准备启程回去了。他指着房间里放的几个袋子道:“杨政委,这些东西都是我单独送给你们的,名字都写好了,你那一份主要是给嫂子和侄女的,可别拿去充了公。剩下的那些东西你做主分配就行。这封信是给聂政委的,麻烦你那信和东西一起送去。我回去以后就派一个联络组过来,再把繁峙的电话线路和你们连接起来。我估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我们又可以见面了,不过那时候见面的地点肯定是在北同蒲或者是太原了。”
杨成武很是不舍的拉着谢昌云的手道:“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只相聚一夜半天又要分开了,连话都没有说够。回去以后代我向你父母和全家问好,如果再到延安,别忘了代我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问好!”
谢昌云道:“我一定会转告到。好了,我得走了,杨政委你也多多保重!”
杨成武道:“不说了再说都要掉眼泪了!让李家书代我送你们,一路顺风!”
说罢,两个人又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
谢昌云趁机在杨成武的耳边道:“你那个面袋里有一千块钱,是给你和嫂子补的结婚贺礼,看到了别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