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两国暗斗不相让重权在握不由己
“陛下,我军被逼撤兵,但是也不能就这样便宜了汉军,臣有一计可以让汉军也难以得到并州。”荀攸见曹操依旧不甘心,心中顿生一计,便道。
曹操闻言,猛然抬头道“公达有何良策?可速速道来。”
“陛下,华夏军能够从汉朝的防御下进入我国境内,又为何不能从我国境内进入汉朝疆域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荀攸徐徐道来。
曹操闻言豁然醒悟,喜道“好,就这么办,刘大耳不让朕吃华夏这块肥肉,他也休想得逞。这件事儿就交给你去办了。”
“传令退兵吧,让出青州,调动兵马境内除敌。”
“诺!”
……
汉朝,国都洛阳,刘备一直坐镇后方,自从继位之后他还没有出战过,主要还是手下大将不缺,四大都督每一个都能够坐镇一方。
这日,刘备得到消息,华夏军从诸葛亮处突围进入了魏国境内,似乎在筹划什么,与此同时,司马懿统率的鹰鸷军作为刘备的情报部门,探得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华夏军在突破诸葛亮防线进入魏国境内的同时,也有一支军队进入了汉朝境内,但是由于华夏单军作战能力极强,却是使得汉军很难查到他们的行踪啊。
得到这个消息后,刘备勃然大怒,当即召见司马懿以及在京城的法正刘巴等谋士。
“仲达啊,华夏军进入我大汉境内销声匿迹,这个消息可靠吗?”刘备看着司马懿,沉声问道。毕竟这只是一个消息而已,至今没有人看到这支华夏军的存在。
“陛下,臣已经下令鹰鸷军四处探访,查看,但是一直没能找到这支华夏军的踪迹啊!不过这个消息却是魏军方面传来的,因为他们撤军之后在境内扫除华夏军,在抓获的俘虏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不过……”
司马懿说到这里沉声不语,刘备见状便道“有何话,但说无妨,朕恕你无罪!”
“谢陛下,只是魏军的这个消息没有传给离他们最近的臣的军中,也没有直接传达给陛下,而是……而是传给在并州作战的孔明先生处。”司马懿说完拱手退后,言尽于此,不再多言!
刘备闻言大惊,继而愣神沉思,片刻后问道“孔明最近战况如何?”
“陛下,诸葛都督在开战初期出奇兵致胜,歼灭华夏军三万,吕布的旧将成廉魏续被阵斩,可谓是大获全胜,进而占据了河东,逼近并州上党。然而数日前,不知为何突然撤兵河西,将河东还给了华夏军,并且在撤军之际被华夏军追击后军,损失较重。”一旁的兵部尚书法正据实言道。
刘备闻言看向司马懿道“仲达,若是汝率军撤退,会被敌军袭击后军吗?”
“陛下,行军打仗,讲求进退有度,退兵之前就该考虑到后军安危,当设伏军以防不测!”司马懿言道。
“哦,看啦朕没有记错啊,那么孔明他为何会被袭击后军?”刘备看着众人问道。
“陛下,或许诸葛都督当时情况紧急,来不及布置后军伏击,故而被华夏军追击。”刘巴于此时出言道。
“可是,鹰鸷军探得当初诸葛都督并未与华夏军交战,而是连续几日高挂免战牌,紧接着就主动撤兵了!”司马懿再次补充道。
“孔明智计过人,深谙兵法,岂会不知退兵当防敌人追击?其中有缘故啊!”刘备意味深长道。
司马懿见状,双眸猛然睁大,但是只一瞬便恢复原样,开口道“陛下,魏军被华夏军深入境内,逼得不得已退兵,放弃了已经到手的青州,而华夏军进入其境内的原因却是诸葛都督防线的纰漏,如此,只怕曹操会介意颇深啊,而魏军撤兵是否与华夏达成协议,这个也无从知晓,只是其探得情报直接传给诸葛都督,倒是让人不解啊,若非鹰鸷军恰好得到这份情报,只怕吾等至今不知啊,臣在截获情报之后,便将原件继续传给了诸葛都督,他可曾向陛下汇报此事?”
刘备闻言,沉默摇头,此时心中却是五味杂陈,难道诸葛亮真的存在问题吗?
得胜的大好局面突然撤兵,严谨的治军却被华夏军成功袭击了后军,严密的布防却让华夏天子率领单军进入境内,魏军得到大汉境内有华夏军的消息直接通知诸葛亮,是提醒,还是……互通消息?
一桩桩一件件,都指向诸葛亮了,刘备心中越发的不安起来。
次日,华夏有一支兵马有冀州黄河渡口乘船西进,于司隶河东郡附近消失,待汉军抵达之际已经找不到行踪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刘备当即再次召集文武官员商议,法正出列奏道“陛下,已经有一支华夏军潜伏于境内,未曾查得其踪迹,如今又来了一支,前一支华夏军是魏军的消息,我军未曾见到,但是这次的华夏军却是我军斥候亲眼见到的,若非其人数不多,行踪诡异,也是可以抓获的。华夏天子吕布曾两度率领单军突袭魏国后方,使魏国一度丧失主权,有先例在前,此次只怕也是真的,不得不妨啊!”
闻言,众文武皆表示赞同,需派军歼灭这支潜伏的华夏军,刘备闻言,也是赞同道“既然已经确认华夏有兵马潜伏于我大汉境内,那就必须出兵剿灭,只是京城兵马不可轻动,众爱卿有何建议啊!”
闻言,满朝文武皆是沉默不语,非是不知,而是心中自有想法,却无法开口罢了。
刘备见状,冷笑道“诸葛都督久战不利,且魏军撤兵,我军失去支援,再打下去也是徒劳,朕欲令其退兵回来,剿灭境内华夏军,不知众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臣等赞同!”
是日,洛阳城中一道圣旨传出,前往并州战场,诸葛亮军营宣读。
接到消息的诸葛亮,仰天长叹,哀声道“本都督刚刚识破华夏军一次突袭计策,奈何有人误导天听,奈何啊,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