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达成一致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淳于琼弃之不顾的外郡罪兵,对我来说却是无价珍宝。本以为从地方郡县里面拼杀起来的淳于琼会为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而不愿意放人。
可没想到竟然为了区区几个空响名额,就硬生生的把一位统军大将推向了我的怀抱中。这算不算是屠龙勇士最终化为恶龙的时代悲剧呢?
这固然是徐晃的不幸,确实我的大幸。我实在是没有想到,思虑准备良久的谈判会进行的如此顺利!这第一项提案竟然在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里面,就与淳于琼达成了协议。
正所谓即得陇,可望蜀也。趁着这股子开满红,大哥适时的提出了我们到来的第二个目的。
“淳于将军,在下还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将军成全。”
一个条件都答应了,还怕你有第二个吗?淳于琼自然是答应了大哥的请求。
“操公子,既然大家都这么熟了,还谈什么不情之请啊!还是我刚才说过的那句话。只要是我淳于琼可以办到的事情,就一定会帮公子办到的。”
主事人都做了保证,大哥的底气就更足了。
“多谢将军成全,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操想向将军打听一个人。”
要人这事本就是让人生疑,更何况是对同一个人提两次呢?淳于琼即使是再神经大条,也明白这里面肯定有着自己不知道事在里面。
人总是对未知的事情总是感到很好奇,喜欢用自己的妄加推测来揣摩事情的真相。更何况当下朝廷里面也不太平,丹毒大案刚刚落幕,这种种原因此也不由得淳于琼对我们这么着急要人的行为产生疑虑。想到骇人之处,吓得他是出了一身的冷汗,把那点入肚的酒精全都给驱散了。
可是我们两兄弟前有陛下圣旨作为幌子,后有曹老爹引为后援。无论是从情理还是规则上讲他都不得不接受我们的要求。现在情况可以说是明知道我们是一火坑,他都要闭着眼睛跳下去了。
“两位公子,我在这里能问一句。你们这么着急的挖人到底是要干什么吗?”
虽然知道淳于琼能问出这番话透漏出了对我们的不信任,可我们还是不可以把真相说出来。即便是我们有老爹和陛下撑腰,可是仇家的身份也不简单,这回我招惹的人不是贵戚世家,就是黄老门生。
若是让他真知道了我们要拿从他这里挖过去的人去对付那等庞然大物,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和性命,估计他肯定会找到万般理由来推辞掉我们的请求。
“淳于将军你想多了,我们那里敢在洛阳城里有什么小动作啊。只不过是我这小弟颇为顽劣,不仅是记得别人的好,还记得自己仇呢。
之所以向将军您要徐校尉他们,是为了让小弟高兴。而我要的另一个人则是跟我小弟有仇,甚至到了必须要亲手收拾他的地步。
纯粹是为了个人原因,绝对跟其他事情无半毛钱关系,还请将军不要担心。”
意思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纯属私怨,跟朝堂上的那些腌臜事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具体是什么事,你还是不要多问了。今天能来这里跟你说一声,已经是我们仁至义尽了,希望你能掂量掂量自己的地位,不要给脸不要脸。
能有什么深仇大恨啊,无非又是这些个公子哥们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为难自己手下的大头兵,用以寻欢作乐罢了。
淳于琼地方行伍做起,见多来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凭借着自己往日的经验判断,这次也是像往常一样的情况。虽然是在心里头免不了有一番兔死狐悲般的悲伤,但是让他为了一个大头兵而开罪太尉家的公子也是万万不可能的。
‘兄弟,虽然我们素昧平生,可是这回我淳于琼对不住你。不是哥哥我不想保你,实在是你这回招惹的人来头太大了,就连哥哥也开罪不起。
若是强出头保下你,估计哥哥的仕途也就到头了。我从草莽之中发迹,好不容易能做到杂号将军的位置上,可谓是千难万险爬过来的,真的不甘心放过这到手的一切。
更何况哥哥还有一大家子人指望着我生活呢,所以请饶恕哥哥这回的背叛吧。那位不知名的兄弟,你就安心去了吧。放心,每年清明节时,哥哥会给你多烧一份纸的。
要是你在底下觉得心里憋屈,这冤有头、债有主。要找就去找老曹家的兄弟两个吧,千万别来找哥哥我啊。’
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淳于琼也不再迟疑,直接对我们询问那人的名字。
他的举动让一直注意他举动的我们感到分外诧异,因为我们实在是没有想明白刚才淳于琼到底脑补了些什么东西。
竟然一改抵触的情绪,变得十分的配合,感觉就像是……自暴自弃。没错,就是有种绝望的放弃某件事的感觉。
不就是多要个人吗?至于这么要死要活的吗?
难道那个人很重要吗?不会啊,现在的乐进处境虽然比徐晃好一些,但是说白了也就是个厉害点的大头兵。没道理要他,这淳于琼就跟死了爹妈似的呀。
不管了,既然淳于琼都全力配合了,那我们还有什么放不开的。不管他有什么样的打算,先把好处吞下肚子总是没错了。
“乐进,那个和我有仇的人叫乐进。还请淳于将军把他交给我,以解我心头之恨。”
虽然淳于琼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与淳于琼那原本和谐的关系出现了些许的变化,好像他对我们的态度更冷淡了。
军伍不亏是军伍,办事效率就是不一样。这边刚刚谈完了事情,那边淳于琼手底下的主簿就已经到位了,也算是事情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来我以为既然是转移军籍这种大事,不说向后世退伍一样经过层层审核才可以被批准,但这么着也得给个凭证吧。却没想到主簿就在这竹简册子上划了两笔就算是万事了,而且闻着这竹简的竹子清香,好像还是新做的册子。
虽然经过参观太尉府黄阁的资料存储后,我就对大汉的档案制造不抱有任何幻想。可是你也不能拿个空册子来糊弄人吧,真把我们兄弟两当冤大头了(#゚Д゚)!
“淳于将军,你这也太糊弄人了吧!仅仅是在现场做了个新册子,在上面勾画两笔,就算是完成了这军籍的更换。这以后若是陛下问起来这护卫的来源,那我们可是没法交代啊。
要不淳于将军,你再另外开个证明,好叫我们兄弟二人安心。不知将军您意下如何啊?”
对于我们的要求,淳于琼显然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想想也是,看他平日里只知道拎着个酒坛子满校场晃悠的大爷做派,怎么可能对处理案牍这类军务琐事感兴趣呢?
我们只要又把目光投向了主簿,本来期望着这家伙能比他家将军靠谱点,事实是我们想多了。一个糊涂到能拿白板手册来糊弄人的主簿能比不管军务,只知道打仗练兵的莽夫将军强到那里去呢?
最后还是‘点子王’大哥曹操提议起草了一份保证书,让淳于琼签字画押才结束了这出荒缪的闹剧。总算是把徐晃的事情做了个结尾,下面就该轮到乐进这小子了(ಡwಡ)。
原以为徐晃的事情结束的相对顺利,那地位远低于徐晃的乐进招揽起来不得手到擒来吗?事实证明我错了,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他的地位太低了,使的主簿那里根本就没有记录。
“不可能,黄阁里面都有他的记录,你们这些底下的郎官怎么可能没有备份呢?”
我本来是不想跳出来的,可是眼见这活生生的大将因为主簿的无能而生生逃掉,是实在忍不住了。这种憋屈的感觉不亚于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被马匪给截了的那股子郁闷。
眼见我马上就要发作,为了避免殃及池鱼,淳于琼不得不为自己的营中主簿辩说两句。
“小公子息怒啊,此事确实是怪不得这主簿。实在是上任主簿走的匆忙,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能用的资料,这才出现这种情况,还望小公子恕罪啊!”
这理由表面上说的过去,可实际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啊。这朝廷法度规定,凡是按规定正常调任的官员都要进行详尽的资料调查,除非被强行顶替的才可能发生交接不全的情况。
再联系到淳于琼作为羽林军统兵将军,竟然给他配了个不知兵的算账主簿,基本上可以确定那个不靠谱主簿的官绝对是买来的。
果然大老板的政策害人不浅啊,想我曹疾两世为人总共算起来吃的亏,都比不上在大老板刘宏一个人身上吃的亏要多。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主义者,我本来是不相信什么天命循环,因果报应的。可是在遇到刘宏后,我是事事不顺,诸事不宜。总而言之,就是倒霉透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