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洞悉者
微风拂过,送来一阵茗香,杜六叶慢慢地合上书,端起手边的清茶,嗅了嗅……顿时感觉置身于高原惹雾的森林,满眼尽是碧绿的茶叶子,沁人心弦。汤色澄净甘亮,轻啜一口,山与水的味道,尽在其中。
放下茶杯,杜六叶又惆怅起来,听着李旦的意思,是不打算管这件事了。也对,原本姚元崇的事,就与他无关。再说他最近也是诸事缠身,丧兄之痛……国之大统,何去何从?压力重重,只怕他也是夜不能寐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与姚元崇不是好兄弟吗?况且,她还听说,姚元崇救过他的命,自己又是这样的主动相求,他还真的打算不管?思考了许久,杜六叶只得又道:“我也明白你现在的难处,但你是没有看到姚元崇,他已经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母亲又日日啼哭。你若是知道内情,不防告诉我,也能帮他应对一番。”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旦觉得时机已到,失不再来。也不想再饶什么圈子了。凝肃道:“只怕你帮不了他,这次母后仿佛有很大的盘算,你听说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上次同心阁失火的事,你也在场。母后已经动了雷霆之怒,要下大功夫惩治他们。”
听得杜六叶一怔,风驰电掣般,头脑里旋过一阵激烈的风暴。同心阁失火,她当然在场,只是,这关姚家什么事呢?八竿子也打不着啊?完全不着边际嘛!
望着杜六叶虽是茫然,却眸中思绪纷纷,似有头绪,又似无头绪的样子。李旦有些侧怜,又出言道:“你对姚家可能不太了解,姚元崇他到是想要利用,但却并没有把姚家的情况,据实相告吧?”
李旦站了起来,在院中慢慢地踱着步子,反正医丞也嘱咐过他,让他无事应该多运动,这样更有利于筋骨康健。他既然有收揽之心,当然也不想对杜六叶有所隐瞒。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倒了出来。
这其中的原委之曲折,到出乎杜六叶之外,姚元崇也确实没有跟他提过,他的姨父亲本是洪州都督,并且与史部尚书崔怀有过同窗之谊。两人私交甚笃!
而且姚懿的堂兄,正是剑兰道边关征西将军姚慰。姚家世代为官,在朝中的势力的盘根错节,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数不胜。提到影响力,当数姚懿和姚慰,这几人都是太上皇在位的时候,就提拔起来的,世袭的荫职。轻易自然没人敢动他们,可是偏偏武三思几兄弟看上这些个肥差,就在太后面前吹了不少的风。也是武三思使了手段,姚懿才连连遭降,听说剑兰道那边,军心已是不稳了……
而姚家也觉察到了危险,才想在要通过姻亲,来改变这种局面。所以坊间才传闻,姚家正在与崔家议亲。崔家在几皇子与太后之间,一直保持中立,太后对他也是不放心。再加上那天晚上在同心阁,崔怀的态度,也是意味不明。
就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杜六叶的心里万种念头密密麻麻的闪现。太后对崔怀和姚家都是有所忌惮的?武三思吹了耳边风?怕是太后有心想要铲除他们吧?想起武曌提到姚懿时,那种咬牙切齿的态度,可见对他成见已深。但新科的状元也是她挑选的啊?姚元崇才学出众,是不可多得的能人,只要姚家表明支持武曌登基称帝,这其中的关节,也未必不能打通吧?
但,女子为帝亘古未闻,姚懿和姚慰的人品,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有人能说服他们吗?武曌只怕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她没有把握,为防夜长梦多,只得慢慢的剪除姚家的势力?可她昨天还破格攫升崔秋羽为郡主?这又是什么道理?这不是存了心要拉拢崔家吗?
在同心阁,崔怀虽说对李显恭敬有加,可对太后,也并没有怠慢之处,实在左右逢源,恰到好处啊!
难道说,太后要打击崔家,又要收拾姚家,怕首尾不顾,民心不稳,所以行了缓兵之计?表面上对崔家施以恩和?再慢慢想办法,徐徐图之?
假如一切都像她猜想的那样,这姚懿,只怕是救不回来了吧?他降职,应该已是定局了。自己跑前跑后,只怕是白忙一场,毕竟是高高在上的武曌要对付他们,谁还能首眼通天不成?到时候她又怎么跟姚元崇交代?
见杜六叶的眼神越来越清晰,李旦知道,她这是想明白了。他嘴角露出晴笑,望着日头西斜,似苦有郁的问道:“你现在明白了吧?姚懿不是得罪了其他的人,而是,母后她有称皇之心,所以李家旧臣,统统一律遭到贬、降、杀。他并非个例……”
杜六叶僵在原地,如同木塑,没有动弹,她也不敢动弹。她知道武曌会称帝,那是因为她是个千年之后的人!可李旦呢?闷声不响,足不出户,却洞悉天下!一切就像他所料想的那样,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虽有环顾,却并没有禀退下人,可见冀王府,被他经营得如同铁桐一般,密不透风。
即使是这样,再反观他的几个哥哥,俱是个个出乎杜六叶的意外,性格迥然,却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不知道李旦这会又打算怎么样呢?
起初她理解李旦的艰难尴尬处境,此时想来,却感觉如同刀在脊背,令人阵阵发凉。李旦的困局,只怕比任何都更加的严酷。
李旦正背对着夕阳,脸色淹在一遍黑暗的阴影里,杜六叶也看不清他的脸容,许久,才听李旦声悠而淡地问道:“你喜欢姚元崇吗?”
这是什么话?为何突然这么问,这纯属个人隐私啊!但李旦通透如斯,应该不是个随随便便就胡问的人,杜六叶也不好回避地,只得期期艾艾道:“喜欢。”
“你想和他在一起吗?”李旦转身,也说不上是喜是忧,面色复杂中尽力镇着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