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几争锋
李令月想了想,摇头道:“并没有。要说师姐你也真是聪明,把这么个烫手的山竽,丢给他们。
既让我们知道东宫的漏洞,又让九皇兄与明崇俨对上了。
但那明崇俨真不是个好东西,虽然我不太喜欢九皇兄总是背着我们,暗地里搞些阴损的小动作。如果他真的是为了父皇的身体着想,我也会支持他。
父皇本来是要赏他的,可母后不同意,说他纵容属官草菅人命,大理寺正在查他呢……还让他必须禁足在府中,不得随意走动。
为此父皇母后才争吵了很久。”
“虽然这次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封赏,但他一遍孝心,勇气可嘉,皇上必定更加青睐他了。可皇后娘娘却是相反了。一来,皇后娘娘对他那些阴谋诡计,并非毫无觉察。二来嘛……”杜六叶叹气,思索良久,不知道这话当说不该说?二来,肯定是因为李贤坏了她的事。
皇后娘娘不喜欢李贤,除了因为她公正严明,绝不徇私。就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又或者有什么别的想法和打算?这可真是耐人寻味。可这种话,却不好当面对李令月说,这样残酷的揣测,对于李令月来讲,有着诛心的杀伤力。
毕竟她对自己的母后,还是相当敬重的。那是她的亲人。
杜六叶还是决定不说,而是感慨道:“这叫凡事有得必有失吧!不过于我们,却是再好不过的事,暂时不用担心有人来行刺了。太子殿下也可以安心养病。”
世间阴私,少知道一件,就多快乐一点!
几人不再讨论宫中局势,而是说起,过几天清江酒楼就要开张了,大家送些什么贺礼。最高兴的就是李令月,她可是好久都没有吃到清江酒楼的菜肴了。她让岚烟好好准备准备,出门穿些什么衣衫,送那个玉脂合适呢?还是送珊瑚合适呢?
杜六叶却觉得,应该把五虎带到渊歌山去。因为让他们跑跑腿,搬些重物,或许可以。但让他们跑堂,他们可是连小孩子的糖都抢的人。别把食客都吓跑了。
李令月感觉她说得对,两人笑闹了一阵。见李弘确始终不发一言,杜六叶好奇地走过去,出言道:“太子可是有哪里不舒服?姒玖呢?”
杜六叶环顾四周,发现从外面回来,就没有看到姒玖的影子。
“不……并没有哪里不舒服。姒玖在后院忙着配药。不用叫他。我只是想着……”李弘像是考虑了许久,也疑惑了许久,不安、纠结、痛心种种情绪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才艰难开口道:“我想了许久,也不知道我府中,有谁还会背叛我?杜六叶,你不如告诉我,是谁向他通风报信,我府中就没有一个可信的人吗?为什么?”
杜六叶深深吸了口气,因为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句话。
有时候,我们明明对周围的人都很好,很用心,也很尽心。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刁难谁。衣食住行,样样大方。从不亏待任何人。但我们收到的,却不是同样的真心。
他们的低眉顺眼,卑躬屈膝或许从一开始就带着目的,带着面具。他们不过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利益;也可能是受不住更大的诱惑。
当别人的心,都改变了的时候,你的心却未改变。那么,你就等着别人用行动来撕碎它吧。
迟钝,懦弱、善良、忍让……也会纵容那些贪婪地膨胀。
现实残酷得令人体无完肤。
我们却幻想着,穿上衣服,追求简单。
最终她也只是淡淡地改口道:
“太子殿下何必问我呢?我不信你一丝感觉也没有。再说,那天晚上,程伯献不是也看到了吗?我劝殿下不必在此事上多寻烦扰。你看虽然九皇子是在东宫安插了少少眼线,但他也未免用得好。比如这次进宫……”
聪明者其心不正,则容易反被聪明误。
李令月怕他难过,也过来开导道:“是啊!皇兄,你也不要多想了。你应该好好养病。你看你这几天都好多了。可见你的病是可以医好的。把心放宽一些……
我告诉你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我在来洛阳的路上,不是遇到土匪吗?我……”李令月又开始她的“传奇冒险”生活了。她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一路上所有的事,毫无遗漏的讲了一遍。还命人去拿她的风筝过来……
岚雾她们几个,则忙欢欢喜喜的配合她。
李弘既惊讶于她们这一路上的种种险阻,又惊讶于杜六叶的胆量与智慧。
他虽听过方方面面的传言,但从不知道其中的细节与经过。如今听李令月娓娓道来,果真是跌宕起伏,叫人激动不已。他不由得对杜六叶更加信任和谦敬了,刮目道:“想不到你们吃了这么多苦头,都是为了来洛阳救我,弘真是感激不尽。”
杜六叶觉得李令月故意说得很夸张,就是为了帮她在太子心中竖立忠恿的形象,真是让人汗颜,她连忙弯腰恭谦道:“殿下哪里话,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如果不是殿下派的隐卫送了第一封简信,只怕我们早就没命了。
正在门口端着茶杯的如曼听到此言,身形大震,久久没有动弹。
惜金却发现了她,一把夺过她手中的茶杯,把她劝了下去。
那些茶,她却一口也不敢给太子喝,而是用来浇花了。
李弘看到她们有些灰心,如今已是见怪不怪了。苦涩含笑道:“那也是因为杜姑娘聪明,料定早有一劫。于我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不过,我也有些疑疑,可否请殿下为我解惑?”杜六叶思索了几许,干脆问了出来。
李弘客气道:“请说……”
杜六叶想了想,说道:“第二封信,到比我预计的时间要到得早些。不知这是为何?”
“哈哈……”李弘少见爽朗的笑出了声,他赞叹道:“杜六叶啊,你果然心细如发。说起来我也不敢独占其劳,那第二封信,其实我还未来得及向母后请旨。我猜测,母后应该是通过自已的眼线,提前得到了消息,得知月儿有难。所以才紧急的派人赶往长安颁布懿旨了。
因为那段日子,本宫正好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