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元朝著名战役
元朝有以下著名战役:
1.襄阳之战(1267年底至1273年初):
-背景:南宋末年,权臣贾似道当政,对内欺君误国,对外屈辱求和。蒙古皇帝忽必烈有意吞并天下,改变以西路四川为主战场的传统战术,将进攻重点转为襄阳。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依岘首山而峙,夹汉水而立,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险要,城坚池深,仓储丰厚,是南宋军事重镇。
-过程:忽必烈即位后,采纳宋降将刘整提出的先取襄阳、樊城、浮汉入江、直趋临安的建策,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进围襄、樊。蒙古军针对襄、樊设防情况,采取四面筑堡、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南宋虽有几路援兵,守将吕文焕也多次出击,但因南宋权相贾似道把持朝政,怯战乞和,不派得力将领率兵增援,宋军始终未能改变被困局面。期间发生了安阳滩之战、吕文焕反包围之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樊城之战等多次战斗。
-结果: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因突围无望,又慑于元军压力,最终以城降。荆湖都统范天顺不屈,自缢而死。襄阳之战是元灭南宋的关键一战,元军攻占襄、樊后,突破南宋战略防御体系,为长驱直入南宋腹地打开通道,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2.崖山海战(1279年):
-背景:襄阳之战后,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元军一路南下,南宋大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幼主赵昺退至崖山。
-过程:宋军以千余艘战船在崖山海域摆下阵势,试图抵御元军的进攻。元军采用火攻等战术对宋军展开猛烈攻击。
-结果: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幼主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军民纷纷跳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崖山海战标志着元朝统一中国,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3.元朝三次征越战争:
-背景: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统一北方后,开始大举进攻西亚和南宋。占领大理国后,计划占领位于东南的越南(陈氏王朝),以此从南方对南宋发起进攻。
-过程:
-第一次征越(1257年):元朝发兵三万,由名将兀良合台率领,从云南出发,一路打到越南首都。越军起初不敌,但随着元军深入,抵抗愈发激烈,元军撤退路上又遭到越南土寨人袭击,死伤不小,只得撤出越南。战后,越南主动表示愿意向元朝入贡,但元朝想要彻底征服越南。
-第二次征越(1282年):南宋已灭亡,元朝集结重兵,会合广东、福建等地的水师,右丞相唆都领兵五十万,以征占城为借口,攻打越南。元军攻占了越南大量城池,但在长时间战争中损失惨重,遂又撤军。
-第三次征越(1283年):元世祖再次发兵五十万,并打造三百艘战舰攻打越南。这一次元军遭受了三次战役的最大损失,五万人被俘,数万人阵亡,最后再次撤退。
-结果:元朝三次出征越南,动员的总兵力超过八十万,但未能征服越南,损兵折将。
4.塔儿湾之战(1368年):
-背景:朱元璋率领明军打败陈友谅、覆灭张士诚后,誓师北伐蒙元。元军统帅脱目帖木儿从蒙古中兴之地元上都征调五万精锐铁骑陈兵洛水北岸,扼守明军北伐必经之路,企图半渡而击,一举覆灭北伐军。
-过程:明军统帅徐达命令渡河,常遇春身先士卒成为第一批渡河的先锋大将。明军在船头架上床弩、火器,靠近河岸便万箭齐发,使蒙骑死伤数百人后撤退休整。随后,明军3000勇士成功登陆滩头。常遇春单枪匹马冲阵,连杀数十人,搅乱蒙军大阵。待徐达主力登岸投入战斗后,蒙古大军彻底胆寒。
-结果:明军取得大胜,这一战让常遇春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明第一勇将,也为明军北伐打开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