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水补宜忌(2) - 健康是三分水补七分食补 - 罗鲜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章水补宜忌(2)

婴幼儿时期,人体内的水分含量最高,按需水量与体重之比,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喝水量最多的时期,尤其是用奶粉喂养的婴幼儿比用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需水量更多。

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水中有毒物质很容易进入婴幼儿身体中,而且婴幼儿对外来污染物抵抗力弱,因此,婴幼儿更需要好水、健康水。

婴幼儿需要从饮水中摄入的矿物质含量比常人高,尤其要注意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的补充摄入。

婴幼儿应喝鲜榨果汁或水煮的水果水、蔬菜水,严禁饮用纯净水。

14.孕妇忌喝含酒精的饮料

孕妇是需要补充营养及水分的特殊群体,只有充分的营养和水分,才能保证孕妇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整个怀孕期,孕妇应当少喝饮料,特别是少喝含酒精的饮料,要多饮水。要知道,妊娠期间大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会有导致胎儿畸形的危险。

在美国,胎儿酒精综合症每年影响约1200名婴儿。受这种情况影响的婴儿,其典型的特征为生长迟缓,大脑体积特别小,有多动症,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并且还伴有面部缺陷以及中枢神经、心脏和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

酒精还可取代其他膳食成分,并改变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

每周饮酒量为27~144ml的妇女中10%的妇女和每周饮酒量大于144ml的妇女中30%~40%所生育的胎儿会发生酒精综合症。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建议,孕妇在妊娠期间应避免或限制咖啡的摄入量。咖啡因的摄入应限制在300mgd以下,相当于2~3杯咖啡、4杯茶或6杯可口可乐饮料所含有的量。

咖啡因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心率和呼吸。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大量咖啡因可致畸;有证据表明,中度的咖啡因摄入量可降低婴儿的出生体重,而出生体重与成年后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整个妊娠期间,母体的代谢很旺盛,所以要保证每天的饮水量,防止脱水。母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也要增加,所以孕妇对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注意,过多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不利于这些物质在体内的蓄帜和供给胎儿,并会引起孕妇身体内矿物质的缺乏。

饮水安全关系到两代人的生命健康,一般来说,婴儿发生怪胎、畸形与母体饮水的卫生安全有直接关系。自来水因存在二次污染,不要直接饮用,最好先经过净化处理,如果水中铅含量过高,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此外,还有多种污染物可以通过母体传给胎儿,这些污染物极有可能造成妊娠期间胎儿的细胞发生畸变或突变。

15.学生忌被动补水

青少年体重的70%以上是水分,青少年运动量比较大,每天每公斤体重失水量更是大于中老年人,所以及时补水,特别是补充优质水,对于青少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学生应该怎样补水呢?

(1)变被动为主动。许多孩子经常放学一进门就“咕嘟咕嘟”灌下一大杯冰开水,这说明孩子处于缺水状态。人感到口渴,实际是细胞已经出现脱水现象,表明体内失水已经严重,若这时补水不及时,缺水加重,细胞内液的水则流向组织间液,这样就产生细胞内脱水。所以,口渴时再喝水,为时已晚。因此,中小学生应养成随时、主动喝水的习惯。

(2)早餐要吃,早晨喝水更重要。脱水严重会损伤细胞,尤其是脑细胞。有些学生上课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劳,精神不集中,其原因除了是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外,很大程度上和细胞脱水有关。因此,学生不但要养成吃早餐的习惯,而且要养成早晨喝水的习惯。

(3)消除饮水误区,提倡多喝健康水。长久以来,饮水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在校学生,但不少老师、家长以及学生在饮水问题上存在误区。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每天喝干净水、健康水,还要向家长、学生普及健康饮水的观念和习惯。

16.补水因人而宜

水虽然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而且在体内担任重要的运输和平衡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用“多喝水有利健康”这句话。以下几种人,就必须控制喝水量。

(1)肾脏病患者

有慢性肾脏机能不全、肾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肾机能不全或肾衰竭病人由于肾脏机能逐渐丧失,无法排泄水分及盐分;肾病患者因蛋白质会经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渗透压,如果过量喝水,就会使水肿更加严重。

(2)心脏病患者

特别是心脏衰竭的病人,会因肾脏血流与灌注功能不正常,无法使身体水分顺利排出,容易产生全身水肿。如果喝过量的水,会增加心、肺负担,甚至诱发低血钠症,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险情况。

(3)肝功能异常并伴腹水者

肝功能异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体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会造成水肿,因此,血中渗透压降低,水分容易堆积在组织中,常有腹部、胸部积水的现象。这类患者就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肿症状。一旦出现水肿,应根据水肿情况限制摄取的水量。

(4)水中毒患者

水中毒主要是因为喝水过量,使水分过度蓄积,诱发低血钠症。

17.忌长期饮用碳酸饮料

饮用过多汽水或可乐类饮料会抑制人体内的有益菌,从而破坏消化系统功能。

(1)增加肾脏负担

(2)腐蚀牙齿

(3)食道癌几率增加

(4)食用添加剂影响肠胃道消化酶的正常分泌

碳酸饮料独特清爽的风味以及不可替代的夏季消暑解渴功能,使得它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但是,近年来的很多医学研究都证明,常喝碳酸饮料对人体的副作用会大大超过其带来的感官刺激,这也成为糖尿病、骨质疏松、肠胃功能紊乱、食道癌、儿童龋齿等多种疾病的一大隐患。

碳酸饮料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大多因为其具有消暑解渴的功能,那么,你知道它消暑解渴的原理是什么吗?

碳酸饮料的发泡和刺激味道来自二氧化碳,饮料内的二氧化碳使用量取决于特定的口味和品牌。饮用时,由于温度增高使二氧化碳汽化,产生刺激感并带走人体热量,所以给饮用者以清凉感。

研究表明,足量的二氧化碳在饮料中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汽化带走体内热量,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

不过,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影响消化。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功能就会受到破坏。

除热量外,碳酸饮料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成分。

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为糖、色素、香料及碳酸水等。它不含维生素,也不含矿物质。

人体吸收了过多的糖分,就会产生大量热量,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等疾病。更重要的是,它会给肾脏很大的负担,是引起糖尿病的一大隐患。

碳酸饮料是腐蚀青少年牙齿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表明,碳酸饮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的。它不但影响儿童时期的骨骼发育,而且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在更年期时出现骨质疏松。也就是说,碳酸饮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人体需要钙、磷之间的比例平衡,一种元素摄入过多,就会干扰另一种元素发挥作用。据专家介绍,理想的钙质与磷酸摄入量应是1∶1。而碳酸饮料的成分大部分都含有磷酸,这种磷酸会极大地影响人体对于钙质的吸收并造成钙质的异常流失。

当碳酸饮料中的大量磷酸进入体内后,体内磷元素含量迅速增加,导致血液中钙元素相对缺乏,为了维持血液中钙、磷元素的平衡关系,骨骼、牙齿中的钙元素便会溶解到血液。骨骼中的钙质经常发生这样的流失便会导致骨质疏松。

据志报道,印度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碳酸饮料人均消费超过70升的国家,患食道癌的人数就比其他国家要多。他们认为,碳酸饮料可能增加人们患食道癌的危险。这种关联性并非巧合,因为碳酸饮料使胃扩张,这样会导致与食道癌有关的食物反流。

许多厂家喜欢选择甜度较高、成本却低于蔗糖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但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只能提供甜味,它们不参与人体的体内代谢,没有任何营养价值。人体摄人过量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会影响肠胃道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使食欲减退,短时间内大量摄入人工合成甜味剂还会导致急性中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