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好水如药,坏水似毒(1) - 健康是三分水补七分食补 - 罗鲜英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3章好水如药,坏水似毒(1)

好水如药,坏水似毒,水是被我们遗忘的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人类饮用的好水与自然界存在的好水应当是统一的。

1.人要喝好水,细胞更要“喝”好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无机盐是细胞和细胞间质的组成成分,含较多的无机盐正离子有na+、k+、ca2+、mg2+、fe3+,负离子有cl-、so2-4、hco-3、hpo2-4等,这些离子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后组成特殊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有的则以游离态存在于体液中。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蛋白质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多数蛋白质还含有硫、磷元素,少数还含有铁、铜、锌、碘等元素。蛋白质分子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含有氮元素,也叫含氮类有机物,其含氮量平均为16%。

蛋白质与酶的催化作用、核蛋白的遗传功能、体内物质的运输密切相关,还可与糖、脂肪结合成糖蛋白和脂蛋白,而脂蛋白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组成人体的细胞及其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但都与其功能相适应。例如,血细胞较小,有利于流动;肌细胞细长,便于收缩;能传递兴奋的神经细胞有很多长短不一的树状突起。细胞的结构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其中的超微结构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专家通过实验观察纯净水、健康水、海水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发现纯净水造成细胞低渗脱水,海水造成细胞高渗脱水,健康水则可以保持细胞正常渗透压。三种水引发血液红细胞的形态发生三种不同变化。

好水能增加细胞繁殖数量,延长细胞寿命,延缓细胞衰老。所以人体健康首先要保持人体细胞健康,而细胞健康则必须保证占细胞80%以上的水的健康。

2.干净安全的水不等于是健康水

健康水是一个大的水种概念。

生命与非生命体最大的区别在于生命体具有代谢、遗传、繁殖、适应能力。从人体生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生命体的生理需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生命维持、生命质量和生命异常。健康水不仅有提高生命维持,还有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但安全水不具有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

我们应当强调一点,干净水、安全水、健康水是三种不同的科学概念,而现在有不少消费者把三种水混为一谈,认为干净水、安全水就是健康水。

水的干净与安全主要是针对水污染而言,健康水主要是针对水对人体的健康来讲。水的干净、安全是健康水的前提之一,但干净、安全的水不等于是健康水。

医疗水应该是干净水、安全水,但它是健康水吗?医疗水不同于健康水的概念,作为医疗用水,在饮用的过程中有以下特点:特殊人群饮用;在医生指导下饮用;每天饮用要限量;对某些疾病有特殊治疗作用,但要长期饮用。

健康水是大众可以饮用的,不限量,强调的是增强人的生理功效,而不是治疗作用。作为医疗用水,则要根据个体身体的特点和需要进行选择,而且其饮用量和使用方式要有所限制。

健康水科学理念的提出应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规律:

(1)进化规律

首先要弄清楚人类进化400万年来喝的是什么水。

(2)自然规律

人和自然应和谐统一。饮水不仅要建立在顺其自然的基础上,更应该尊重自然。纯净水是改造自然的产物,普通矿泉水是顺其自然的产物,而健康水是尊重自然的产物。

(3)科学规律

科学研究或科学理论就是先提出一个假说,然后利用测定仪器和研究技术加以证明。目前还没有很精确的仪器、手段能完全揭示健康水的奥秘,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科学的求实与验证,会不断深入揭示出健康水的奥秘。

人类饮用的好水与自然界存在的好水应当是统一的。健康水的研究内容不是研究超越自然状态的水,而是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好水。

所谓“中道”,是指“中行”、“均衡”,在健康水的研究中,其始终贯穿于对自然界水的观察分析、健康水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健康水标准的制定等过程。健康水强调在水中保持适宜的矿物质含量、适宜硬度、适宜氧和二氧化碳、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等。然而,当下市场上的一些水为了追求时尚,人为地制造超自然状态的水,强调增强、减少或分化水中的某些成分或物质,这些水的制造技术显然违背了自然界的好水及健康水的“适中”、“均衡”的规律。

3.健康水的七大标准

水质标准的制定是一项严密、严谨的工作,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指标的制定都凝聚了众多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各国的水质标准均是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及检测方法的改进,而根据需要不定期地进行修订和补充的。

《健康水标准》草案中,在安全项目的基础上更提出了很多健康指标。

七条标准的提出首先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标准的提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健康水应遵循的七条标准是:

(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2)水硬度(以caco3计)适中(30~200mgl);

(3)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比例适宜;

(4)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

(5)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6mg/l,二氧化碳在10~30mgl);

(6)水分子团小(半幅宽≤100hz);

(7)水的营养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氧化还原性)较强。

研究健康水首先需要从多方面研究,先要搞清人体细胞应喝什么样的水,然后还要调查自然界的好水是什么样的。专家近十年来对全国优质的水源地的饮用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作了水质分析,找出了好水的共性及特征,其共性均反映在了上述的七条标准中。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及认识的不断深化,今后对健康水的认识和理解、对健康水的研究、对健康水的标准将会作不断的修订、充实和完善。

4.好水出自好水源

拥有了好的水源,就拥有了健康之源。作为饮用水的直接水源有两大类:一是天然水;二是自来水。

天然水补水的来源有三种:冰川水,地球上98%的淡水资源以冰川形式存在;海水,地球上97%的水资源以海水形式存在;地下水,自然涌出和人工掘井抽出。

由于人类的活动及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得没有污染、没有退化的天然优质水资源越来越稀缺。正因如此,对于人类饮水健康而言,水资源的选择与评定就显得极为重要。

好水源应符合的基本条件有:水质优良,水龄长,活性强;水源无任何污染;当地人群的健康特点为长寿;当地具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

水质综合评定是科学确定水处理工艺的依据。工艺是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属于软技术。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只注重硬设备购置,而忽略了工艺软件的研究,而且国内很多企业的水处理工艺大多是一个模式,这也是很大的误区,水处理工艺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水质分析评定而确定。优质水的活性较强,就要采用保护活性的工艺和设备;源水活性较低的,就要采用能增强活性的工艺和设备。科学的水工艺就是要保留水中的有益成分,去除水中的有害成分。

水质的综合评定包括评定水质、水量及常年稳定性、健康性指标。作为健康水,更要重点注意健康水的指标,国际上普遍认为天然优质水源应具有低温、低钠、低矿化度、自然涌出的特性。

水系评定包括对补水来源、贮藏、水龄状况等的调查。

水的特性与水中矿物质含量及当地的地质构成有直接的关系。

水源周边的点、面污染源状况及水源保护措施。优质水源首先要做到无污染,特别是无有机物的污染,以化学需氧量(codmn)为例,应该控制在1mgl以下。据我们多年对水源的考察,有很多优质水源codmn一般为0.4~0.5mgl。所以水源应远离密集居民区、农作物种植区、畜牧区、工业区等。水源地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严格的措施。

水质好坏与植被有关,特别是具有一定药用性的植物和天然抗虫、抗病的植物,它们会通过根系的分泌,利用水的波动把抗虫、抗病等自然功效的信息带入水中。

水源地周边人群的流行性疾病及健康调查。地区性的疾病与当地的一些水质缺陷有直接的关系,而有些地区的水源一般都比较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