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召见吴使,兵力调整,各方反应
随着吴杨俩军各自撤兵,杨二在朝廷上召见吴使。
“不知道陆先生,能否给我一个交待?”杨二问道。
“不知道杨主,想要什么的交待?”陆抗说道。
“在我国攻打新野的时候,吴国为何要偷袭我国?而且还不断的阻拦我国从荆南向荆北的水运渠道。”甘宁说道。
“那时,我国听道有人要进攻贵国的水运渠道,所以我国特定派兵保护,后面为何骚扰渠道,这我就不太清楚呢?”陆抗说道。
“那我军也不太清楚谁会骚扰贵国的城池喽。”鲁肃笑道。
“事情已经过去了,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纠结于过去于事无补。”陆抗说道。
“确实于事无补,不过这次前来,不知道陆先生有什么目的?”杨二问道。
“我这次前来只是联络一下感情,并没有其他事情。”陆抗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陆先生你先回去吧。”杨二说道,随后陆抗离开,前往获取信息的地方,而所获得的信息是杨二特别给吴国提供的信息。
而吴国等人看到信息之后。
“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信中的信息写道杨国大部分的兵力都在汉中和天水,而长沙一带亦有些兵力防守。”吴主说道。
“目前我军也确实没有能力攻打杨国,但是杨国之前有清洗了一波眼线,这份信息的可信度不是特别高。”吕蒙说道。
“我也这么认为,按照杨国的能力还不至于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不过这也可能是杨国故意给我们的情报,让我们不用担心杨国的进攻。”陆抗说道。
“杨国有没有能力攻打吴国还不太清楚,只是按照杨国出动的兵力而言,感觉还是太少了,按照益州和荆州的人口,我觉得兵力应该还能征召。”黄盖说道。
“杨国的征兵比例一直很低,因为杨国的粮草供应一直不足,导致了能够维持兵力的数目不多。”周瑜说道。
“年后可能各国都会出兵征战,我军如果要攻打寿春,那么这边的防守必然减弱,就怕到时候杨军的突然袭击。”张昭说道。
“面对凉楚俩国,杨国未必有足够的兵力,而且为了维持汉中和天水的兵力,粮草不断的从荆南运道荆北,这也是为什么这次杨国要和我们死磕的原因?”太史慈说道。
“我军维护江夏的粮草也不少。”张昭说道。
“目前江夏的战略意义其实不是很强,哪怕出现意外对我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吴主说道。
“寿春现在的防守,我军亦不好攻下,如果再放弃这边,可能...”周瑜说道。
“目前杨国暂时没有能力攻打我国,所以先减弱这边的防守,等杨军具备威胁之时,再将强防守。”吴主说道,随后留下部分兵力,撤军回建业。
面对吴国的撤军,杨二令张任从上庸发兵攻打宛城,令严颜从新野发兵攻打宛城,目的在于侵蚀宛城的领土。而后令张允再永安一带训练水军,令甘宁范围江陵一带的水域。令魏延再桂阳一带征召交州和荆南一带的士兵,征兵一万加深原本荆南一带的兵力约俩万兵力,加强训练。
在益州减少益州的防卫兵力,防卫兵力只维护地方治安,汉中兵力维持为俩万兵力,天水兵力维持一万兵力,而上庸兵力维持一万五兵力,新野维持兵力一万五兵力,水军维持兵力为俩万兵力,襄阳维持兵力五千人,江陵陆军维持兵力一万人。总兵力维持在十万余人,不包括地方维持治安的兵力。
而面对杨国减少了西凉和楚国的维持兵力的时候。
“你们觉得为什么杨国突然将兵力减少这么多,难道粮草不济吗?还是打算休养生息几年。”楚王问道。
“去年那场战争,杨国同时面对我国,西凉和吴国,兵力突然增多,必然导致粮草消耗巨大,而且能够耕作的劳动力变少了,所以粮食产出减少很多了。”黄忠说道
“我觉得杨国可能打算修理一下吴国,毕竟突然袭击粮道和后方,不给点教训不太可能,杨国每年维持的兵力的比例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李严说道。
“不太可能,现在杨国的维持兵力已经差不多十万人之数,如果加上地方守卫,这样的粮草消耗已经很恐怖了。”邓艾说道。
“而且攻打吴国对于杨国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战略意义。”伊籍说道。
“但是如果教训一下吴国的能力还是有的,特别是等待吴国进军寿春的时候。”马谡说道。
“不过我军亦要有所准备,如今杨军对我军的威胁不大,我们应该趁此机会做出一些行为,来扩充我国的实力。”楚王说道。
“目前我国只能攻打西凉或者魏国,如果惹毛了魏国对我国来说太过危险,所以我军还是攻打西凉会比较好点。”马良说道。
“西凉一直骚扰我军,这个时候正是我军报复的时候到了,我觉得西凉也会是这么觉得的。”黄忠说道。
“也是时候给西凉一个教训了。”楚王说道。随后将宛城的兵力维持在俩万,而在长安维持五万兵力。并且训练部队,已做后面的打算。而西凉亦是如此行为。楚凉的战场气息越发严重。
在魏国首都许昌,群臣亦在讨论以后的战略。
“你们觉得杨国之后的动向是哪里,楚凉都打算打起来,说明杨国无意征战北方。”魏王问道。
“上一年杨国兵力和粮草消耗巨大,想必是向修养一年,再做打算把。”荀攸说道。
“我看未必,杨国虽然消耗巨大,但还不至于修养,我觉得应该是想教训吴国,毕竟吴国搞了一个幺儿子。而且杨国的粮食运到受到威胁,势必会将其维护起来,所以不管如何,杨国应该会攻打吴国。”郭嘉说道。
“我看未必,如今杨国的兵力亦在十万之数,兵力很难在维持太多,而且杨国年年征战,人口势必锐减。而且每次杨军都对粮食十分看重,说明粮草短缺。”曹仁说道。
“如果杨国攻打吴国对我军亦是好处,郭嘉你再次前往杨国一趟。”魏王说道。随后郭嘉再度前往江陵。
而另一方面在吴国。
“如今杨国将兵力减少,你觉得是什么原因,粮草不足还是兵源不足?”吴主问道。
“我觉得都有,江陵和襄阳和新野的人口都被楚王迁移到了长安一带,人口必然不足,而且杨军的征战次数过多,都会导致粮草和兵力的不济,现在楚凉俩国都无视杨国,打算从对方手里获取到相应的力量。”吕蒙说道。
“不过现在的杨国可能会出兵攻打我国,毕竟我国之前的举止,让杨国已经产生了敌视心理,加上不能大规模的兵力作战,势必会加强水运的防御能力。”周瑜说道。
“虽说如此,但是杨国既然没有足够的兵力,以及相邻地带不适合作为战略目标,那么可能也就会小打小闹,或者修养一年。”张昭说道。
“我国的目标应该还是寿春,让江夏加强对杨军的监视。”吴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