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向阿里巴巴学习11个挣大钱的小心机
从成立至今,google一直走在全球创新的最前沿。长期稳健发展的背后,google凭借的是一套比别人更好的方法论。
1.踩刹车,而不是加引擎
在公司一百人左右时,google的创始人、ceo和其他高管,每周要花一天的时间听下面员工介绍自己的项目。
他们只负责一件事:确定员工在做正确的事。至于具体怎么做,他们从不发表建议。
启示:
一个秩序和活力兼备的公司,应该是动力来自底层,“刹车”来自高层。
作为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上充分授权,确保团队在做正确的事情,这就够了。
2.只招一流人才
虽然google已有7万多员工,但是严格遵循只招一流人才的原则。
无论是进入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是重金聘请当地最知名的人。开展一个新项目时,也这样建设团队。
启示:
在这个时代,旧的“木桶理论”已经失效,你要做的是努力扩充自己的长板,进入一个领域的前20%。
同时,公司管理者,最需要做的是找到最优秀的人,把重要的事交给他们做,而不是事必躬亲、到处救火。
3.永不满足,寻找下一次机会
为了保持公司活力,google不断尝试新业务,成立了google风投、x实验室等独立部门。
而且创始人拉里·佩奇,会把成熟业务交给他人看管,自己负责起最需要支持的新业务。
启示:
公司真正能够传承的,只有基因。
创始人和管理者不要刻意去拯救一个衰老的公司,而要把目光往前看,努力寻找下一次机会。
4.加强对人才的激励
google曾一度为了省钱,大幅降低了员工申请专利的奖励,结果造成人均申请专利数量锐减。
于是google改变政策,花费重金激励,很快跻身专利榜前十。
启示:
公司设置什么样的收益政策,员工就会最大化它。
管理者要制定好激励机制,最大化员工效能;员工在公司着重激励的那部分工作上多花精力,最容易收到成果。
5.不给用户太多的选择
google搜索的使用界面极其简单,它在产品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是:不给用户太多的选择。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google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搜索引擎。
启示:
简洁就是美。任何选择,都会造成“精力损耗”。
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不确定一个东西用户是否需要,那就是不需要。
6.每天“刷牙”,打造爆款
拉里·佩奇认为:
好产品要有牙刷的功能,让用户每天都必须用上几分钟,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使用习惯。
此外,每过一段时间还要给用户带来一个惊喜,提醒自己的存在。
启示:
灵活运用“牙刷”和爆款的原则,不做公司的“信息黑洞”。
每周把工作总结成三句话,周一早上汇报给老板;每半年到一年,做出一个让老板惊喜的成果。
争取每一个让老板记住自己的机会。
7.利用“okr目标管理法”管理工作
每个季度,google的员工都要给自己定一个或几个目标,到季度结束时,给完成情况打分。完成了,得分是1;
部分完成,得分是0到1之间的数字。
这个方法,被称为okr。
季度结束,根据得分判断自己这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启示:
目标和结果要同时制定,缺一不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难以完成;又不能太低,缺乏挑战。
“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最好。不妨采用“okr目标管理法”,如果最后得分在0.7-0.8,大致证明目标制定和执行得还不错。
8.不做伪工作者
google对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那些伪工作者即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