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两位师爷
谢博衍离开三天后,府台大人被判了“斩监侯”择日押解回京,不出意外的话,会秋后问斩。
这正是前世纪思源全家的下场。
和府台大人一同获罪的,还有包括林山县隔壁县县令在内的,若干低级官员,涉事的小吏亦有十数个。
这些人没府台大人那么好命,宣判当天,就斩了半数儿,剩下的该发配就发配,该下大狱就下大狱。
抄没充公的财物,装满了十几辆大车。
一时间,整个府人心惶惶。
对此,纪芷若倒是不意外,她略感惊讶的是,钦差大人下手的速度。
来林山县当天,钦差大人用过了午宴就离开了,根本没留宿。
但林山县距离府城,乘马车,还有两日的路程。
也就是说,纪芷若为送谢博衍忙碌时,钦差大人已奔波在路上了,还是起早贪黑,用一日半的时间,走两天的路。
然后,他再毫不停歇地抓捕、办案。
那么多的官员,只用了三天的功夫儿就结案,想想都替文书们累得慌。
府台大人这么拼,又是为什么呢?
是在离京时,就接到某些人的授意有了打算,还是突然间又收到了什么消息呢?
不管是哪一个,对纪家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六月初,新的府台大人就到了,不出纪芷若所料,他是嫡党。
这昭示着大皇子,彻底将本府收入了囊中。
钦差大人则押解着原来的府台大人,启程回京。
六月初十,两位师爷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他们之所以一收到谢书恒的信,就立即动身,却直到这时才到,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离林山县太远了。
一位师爷姓钱,白胖胖肉团团的一张无须面,总是笑眯眯的,看起来特别喜庆。
另一位姓郭,干瘦黝黑的面皮,眉头紧皱,满脸严肃,颌下几缕山羊胡,动不动就捻一捻,一副随时准备开口训人的样子。
两个外表反差如此大的人站到一处,还是挺有喜感的,而他们的专长更有喜感:钱师爷擅长的是刑名,郭师爷擅长钱粮。
纪家阖家相迎,热情款待,犹如见了救命的菩萨,实在是前府台大人和隔壁县令的下场,把纪氏夫妇给吓坏了。
要知道,隔壁县的县令,不仅是纪思源的顶头上司,和纪思源私交还很不错,冷眼儿看着,无论是科考舞弊案还是士子中毒案,都和他没啥关系啊,怎么说斩就给斩了呢?!
叫谁都得害怕。
接风宴一散了,何氏便抓了纪芷若不住地问:“女儿啊,我怎么看这两个人,怎么心里没底儿,那钱师爷笑嘻嘻的,很好说话的样子,能查案吗?他管得了谁啊?”
“还有那郭师爷,账本子都没翻呢,就像旁人欠他八百吊钱似的,靠谱吗?”
纪芷若皱眉沉思,没说话。
这两个人她一打眼儿,就看着面善,一定是前世见过,可怎么都想不起来他们的身份了,就连名字都很陌生。
见纪芷若不说话,何氏更害怕了:“我的个老天啊,这种时候来了这么两个人,可让咱们怎么办啊,求亲家公换人都来不及了啊……”直接哭天抢地起来。
哭了没几声儿,何氏一口气没上来,竟然晕了。
纪芷若吓了一跳,赶紧把俞潜叫了来,结果,俞潜发现何氏怀孕了,算算日子,是四月中,都两个来月了。
全家人都乐坏了。
何氏说:“女儿啊,这都亏了你的好主意。”
纪芷若摇头:“不是,是舅父的医术好,还没等我出主意呢,娘就有了!”
“行了,你还是小心着点吧,别这么风一阵子火一阵子的了!”俞潜想想这两个月何氏的做派,都感到后怕。
纪芷若也劝:“娘啊,方才我不说话,不是觉得他们不行,而是没想明白。”
“现在我想通了,他们来自于江南,江南啊,那是文风鼎盛的地方,全朝有八成官员出自江南。”
“而且他们的家乡,离谢家祖籍不远,伯父定然是对他们知根知底的,这才不远千里把他们请了来。”
俞潜说话更直接:“什么人找什么人,看过亲家公的为人就能想到,这两人有多好说不准,但稳妥那是一定的!”
何氏连连点头:“稳妥好,稳妥就好!”
实际上,不仅是稳妥,这两人到林山县第二天,就进了县衙开始办差。
郭师爷五天查了一年的账本,这也就罢了,毕竟,在这之前,谢书恒已将纪思源上任六年间的账目,都整理一遍了。
可钱师爷能用五天的功夫儿,查办出来十几件陈年旧案,这就有点可怕了。
多事之秋,总有人想要闹腾闹腾得点好处,本来对这样的人,纪芷若是想破财免灾的。
不管怎么说,当初纪思源,哦,不,其实是何氏,处理得就很有问题,若不然,前世邸报上也不会出现“纪氏夫妇为非作歹”的字样。
可钱师爷却不声不响地将两个这样的案子,做成了死案。
“不能那样啊,谢少奶奶,咱们不差这点子银子,还怕旁人有样学样找麻烦呢,不是吗?”钱师爷向纪芷若解释着,还是一副笑眯眯人畜无害的样子,仿佛下死手的人,根本不是他。
纪芷若心中一凛,恭恭敬敬地给钱师爷行礼:“是我愚钝,钱先生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