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0147章:空前绝后和平政策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大统,君临万邦,体祖宗之至仁,普辑宁于庶类,已大敕天下,纪元宣德,咸与维新。尔诸番国远外海外,未有闻知,兹特遣太监郑和、王景弘等赍诏往谕,其各敬顺天道,抚辑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这便是朱瞻基的原话,也是朱瞻基君临万邦的开始。
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儿子。
干掉了自己的叔叔之后,朱瞻基稳固了自己的皇位,模仿朱棣君临万邦的念头也就产生了,但是朱瞻基根本没有朱棣的经验,于是只能让郑和再度出航,因为让之前印度洋与东南亚国家年年进贡,那么必须得让郑和前去通知这些国家才行,朱瞻基虽然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是能够再度出航对于郑和来说是幸福的,于是郑和便从失落中走出,重振旗鼓准备出航。
宣德六年十二月郑和再一次出航,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航。
当郑和站在船首看着追随着自己二十多年的手下,心中无限的感慨,他的舰队各个船舱都有着经验丰富的人才掌管,就这一点他的舰队的人事力量就强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舰队,看着大明的海岸线越来越远,郑和的心中尽是一片复杂的想法,和前六次出海前复杂的心情一样,但郑和没想到的是他再也不能回到大明了。
还是一如既往的南下,然后向西经过马六甲海峡,随后到达班达亚齐,再到达锡兰,到达索科特拉岛再进入亚丁湾,最终去到了他日思夜想的麦加。
这是史料上未曾记载的片段,因为郑和最终有没有到达麦加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从充满幸福的少年然后遭遇世间疾苦的童年,再到风云际会的少年此时此刻的郑和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者,在军事上经历过残酷的厮杀,在政治上经历过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最后在海上的凉风习习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有的所有郑和通通都经历过,风烛残年的郑和或许已经没有任何想要的东西了。
到达麦加之后郑和便率领舰队返航,但是归返的路途之中郑和病倒了,舰队最终到达的地方是第一次远航的终点,郑和的生命却刚好走到尽头,随后便是撒手人寰。
他生于云南祖先是西域回教,明君远征云南被掳入明军军营,然后被朱棣选中加入燕王府做贴身侍卫,最后因为战功赫赫被赐名为郑和,然后被朱棣提拔为内功监太监,最后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后在归国途中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印度洋最繁华的中央地域古里,伟大的郑和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
由于幼年遭受阉割的不幸,郑和没有成家,但他的存在已经在历史之中万古长存,他在朱棣身边出生入死,经历过不知多少九死一生的局面,这样的存在令郑和成为了华夏历史甚至乃至世界的伟大壮举,前前后后七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东南亚海域与印度洋海域甚至非洲海域无数国家的和平交流,向外界展示了大明开明强盛的真实面貌。
没有享受到夫妻之情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郑和却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段值得人们讴歌的传奇。
郑和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英雄,是个华夏民族的骄傲。
柯钦成为了郑和到达的最后一站,二十年前他在此处刻下了“刻石于兹,永昭万世”的豪言壮语,也或许是天意,二十年后的郑和也在柯钦结束了他的一生。
按照正常的历史,东南亚根本不会有一个叫做斯莫利特的枭雄,在郑和逝世的六十多年后,一支没有满编制只有四艘船的西洋舰队来到了柯钦,这支舰队的首领叫做达迦马。乃是一支由葡萄牙人组成的舰队,上岸之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在印度大肆收刮财宝,当他们知道印度拥有着香料、丝绸之后喜不自禁。
达迦马知道印度是发大财的地方之后欣喜若狂,也在柯钦竖立了一根标注,代表着葡萄牙在印度宣示主权,说来讽刺,在别人的土地上宣布自己国家的主权,简直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其实这一切都不用奇怪,因为这名为达迦马的葡萄牙舰长在他所经之处都留下了这样的标签,用稀奇古怪的方式宣布自己的主权。
然而这个名为达迦马的冒险家却不知道的是,早在六十余年前有一个名为郑和的人率领着世界上最强的海军来到了这里,并树立的跟他标签完全相反的丰碑。
与他宣布主权的方式不同,这座丰碑象征着和平与友好。
郑和下西洋之后无数国家纷纷来到大明进行朝贡,但是某些国家前来朝贡的并不是使者,来朝贡的国家的使者就是国王他自己。
在朱棣在世的永乐年间,被郑和打开局面的国家东南亚、印度洋、非洲三大海域的各国的使者来华一共三百余次,平均每一年朝贡的次数多达十余次,朱棣的永乐明朝乃是整个华夏最强的盛世,汶莱、满次加、苏鲁、古麻刺朗国每次来到中国的使团都是国王亲自带队,并且那个年代的访问不是像二十一世纪一般呆几天就走,这些国王带领的使团往往一呆就是一个月。
使团们往往一住就是数个月,在大明跟随着众人好吃好玩再走,这些使者更像是一种旅游团,在大明旅游的一系列过程之中,有三个国王在大明访问期间先后病逝,让人震惊的是这三个国王在遗嘱中都表示十分仰慕华夏,愿意葬身在这名为大明的华夏大地,而朝廷也尊重国王们的选择,每人以亲王的待遇安葬了他们。
这是国王身为一国之君,死后竟然不愿意葬身于自己的家乡,而宁愿埋葬在远离他们的大明土地之中,可见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是多么空前绝后的和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