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事业规划:人到四十需对事业重新定位
在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中,人们会经历许多变化。初期的挑战在于如何获得职场上的成功:证明自己的能力、验证自己比别人出色、了解自己的专长。到了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就需要超越这些早期的目标。
在职业生涯的中期,人们尤其应该进行自我总结,并且静下心来问一问自己:在我的生命中,什么是我真正需要又能让自己开心的?现在,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即使是那些满足当下工作的人也常会想得到更多。他们的外部生活环境改变了,自身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却常常无法在自己的职业上做出改变。比如,我们过去认为重要的事(比如赚更多的钱)现在已不再那么重要。可是,由于原有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校正,人们往往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很多年过四十的中年人,恰恰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段,这意味着应该以新的方式运用其拥有的知识,尽其所能向自己而非向他人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做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事情。这意味着直面这些挑战,经受住考验,获取经验教训并不断前进。如果人们不能成功地从一个阶段迈入下一个阶段,或带着前一个阶段遗留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就难免会陷入困境。
1.成功永无止境
孔夫子对四十岁给出的解释是:四十不惑,而中国民间的说法更耐人寻味:人到四十,日过午。这些似乎都在告诫我们人生从此注定,不应再在事业上渴求什么。然而,这句话始终不是太积极,相比之下“人生四十岁才开始”的说法更能给人力量、给人希望。年过四十的中年朋友应该相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功永无止境!
1.1原地踏步即是失败
中年的事业可谓是人生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因为许多人都是在中年才事业有成,因而中年可谓是人生的收获季节。
但中年人在收获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原地踏步无法前进的状况。有些人是由于前半生的不懈奋斗已感疲累,无力进取。有些人是认为自己已经到了事业巅峰,再攀登已很困难,或者已经满足。还有一些人事业的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认为自己已经过了黄金年龄段,再也没有机会去实现了,从而开始气馁。
选择原地踏步的中年人总有种种理由,但不要忘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也适用于事业,当你选择原地踏步,保守其成,不能在中年阶段重新开辟新天地,那么失败将如影随形。
我们须知有志不在年高,成功没有时间表。不论年龄几何,不论是否已经成功,都不能选择原地踏步。
中国企业家柳传志的传奇故事对许多有志青年而言,是一种激励。他四十岁创业成功的传奇让每一个创业青年都满怀一种期待:只要足够地努力,总有一天梦想将变成现实,年龄不是问题!
同样,当蒙牛第一次映入人们眼前的时候,又有谁能够想象到他的创始人已经年过四十了呢?牛根生从伊利副总的位置上闲置后出走,先去了人才市场。对方问他多少岁,他直言“已四十,可以做做管理工作。”“在我们企业,你属于安排下岗的人员。”对方答。后来他创办蒙牛,掀起了中国乳业的滔天巨浪。
类似的中年成功勇攀高峰的故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只是我们不曾用心去发现。有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他们成功后的光环却忽视了他们筚路蓝缕的长跑旅程。
52岁的英国男子艾伦·布莱汉姆在英国剑桥市的市中心扫了30年大街后成功荣获剑桥大学荣誉硕士。布莱汉姆20岁的时候打算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剑桥市受训成为一名教师,最终没能成功。于是,布莱汉姆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暂时定居下来,没想到这样一扫就是30年。这个工作让布莱汉姆有机会以独特的视角去体察每条大街,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剑桥的历史,成为一名合格的剑桥导游。正是对本职工作和剑桥的热爱,剑桥大学决定授予52岁的布莱汉姆荣誉文学硕士学位。
中年人如何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再创高峰,除了上例中的常年的努力和进取外,心态最为重要。因为人到中年并不缺乏成功的经验,也并不缺乏各种机遇和能力,最重要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和斗志进入下一阶段的事业之旅。
敢于求变
人到中年,可以为这个世界增添许多的精彩,只要你愿意。
人到中年,可能每个人都怕输,敢变又肯变的人太少。因此做一个敢于求变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自己彻底改变,才能求得事业的质变,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求变要先从自己内心做起。我们常常会在意一些不相干的人的意见,却往往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支离破碎、无所适从。为什么不听听自己的意见呢?为什么不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呢?
人生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之旅是一段自我创造的历程,因此首先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创意与计划,让自己可以打从心里觉得欢喜。然后要靠我们的智能与毅力来主导。我们希望自己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未来要走向何方,其实,有相当惊人的比例是取决于我们的意志。境遇无法决定一切,改变的主动权就在我们的手上。
求变的第二步,应该是只要有机会,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才可能有热情、有动力。你不妨扪心自问,现在所做的一切是真心想要做的吗?假如不是,你就必须改变心态或是改变目前的工作。很多人都害怕变化,“变”代表的是一种不安定、不妥协。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要如何找到自己的精彩,正考验着每一个人的智能。
勇于尝试,敢于改变,就能拥有创新的自我。改变,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改变,注定与成功无缘。
态度决定胜负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要培养良好的态度,首先必须先找出人生“目标”与“热情”,没有“目标”与“热情”,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深陷于挫折的痛苦之中。
目标确定后,就要以热情来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的态度就是通往成功最美的道路,有目标、热情之外,还要能够持续,只有保持热情,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态度,不仅仅决定专业人员的事业高度,也会决定白领工作者的工作价值,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努力而有所成,但态度才是致胜的关键。所有的成就都来自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生命的动能是通过燃烧自己而释放出来的能量,当内心燃烧着热情,能量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年龄不是借口,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热情,就会失去活力。
态度,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当你放弃用正面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注定输了。
同样是面对低迷的困境,不同的态度就反映了不同的人生剧情。在低迷中,能创造自我价值者才能突出,而创造价值的因子,就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这是一种坚持要做到最好的执着。
有很多的成功者,并不是靠着特殊才能而成功,而是凭借正确良好的态度达到目前的地位。
相信自己可以再攀高峰
只要我们善于发展自己的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可以得到人生中的第二座高峰。
世上真有幸运之神,常常帮助人达成理想吗?我们说有,但这幸运之神不是一有形的实体,他是一个人坚定的理想。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幸运之神才会眷顾你。
人到中年,就好像一部机器需要加油时,这油就是重新调整自己和树立下一步的事业理想。当机器缺油时要立刻为它加油,用坏了再修,只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听其自然,完全不加理会,那么,机器就只会变成一堆废铜烂铁,一无用处了。
想想你自己,你曾为机器加油吗?你曾为机器维修吗?你曾为自己去求取改进吗?当一个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再攀人生高峰,并努力为之奋斗,生命总是会有回报的。
因为相信,所以得到。
“我有一个梦想”,当马丁·路德·金向他的同胞们说出这个梦想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成了全世界人们的梦想,他也无法预知这个梦想将在哪天实现,但他坚信梦想总会有实现的一天,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或许是少年得志,或许是大器晚成,我们无法预估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因为成功没有时间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总有一天它会实现,因为追求梦想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灵与成功的对话之旅!
1.2享受不断进取的愉悦感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这一生最值得栽培的人就是自己。”
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如果把每一个为事业奋斗的中年人比喻成千里马,那根要让自己跑得快一点的鞭子,百分之九十九是握在自己手中的,而方向,也是由自己操纵的。因此,事业奋斗本身并不是为了获得金钱、名声,而是体验不断进取的愉悦感。
因而,仅仅知道如何达到成功,必须经历哪些过程,仍然不能得成功的奖赏。要得到成功的奖赏,就要永远都向前走一步,不断进取,其实,这并不难。
虽然年过四十,很多人仍不惧怕新的挑战,因为他们不会害怕失败。输赢的价值观已不再能束缚他们的自我了。终了他们会下一结论:个人的福祉多少与不断尝试冒险有关,成功也就是在于不断进取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生比喻成一株大树,每一天的努力,就像在一棵粗大的橡树干上所砍的每一刀,头几回根本看不出痕迹,每一刀本身的力量似乎不大,但是累积起来,这棵大树终究会倒下。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坚持到底,不断进取,才会成功达到人生完美的终点。
这就好比雨滴总能把大地洗净,小小蚂蚁却终将能够吞掉老虎一般。我们要用砖,一次一块慢慢地盖一座自己的城堡,即使是微小的动作,只要持之以恒,必能有所成就。
我们要把失败、放弃、不可能、办不到、行不通、没希望以及撤退这些负面的字眼,在内心中除去。当我们听到别人反对的声音,就会让我们更接近成功;当我们看见别人皱眉,我们就准备对未来微笑。
我们再次回到千里马的比喻,我们要相信没有伯乐,我们一样能证明自己是千里马。只有不断进取,才不会埋没自己的天才。
韩愈的名篇《马说》中认为,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也可能沦为每天做苦工、在马厩里头吃劣草、病死了也没人知道的一匹普通的马。所以,大家都相信,一定要有伯乐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
于是,有很多人自认为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一直埋怨时运不济,为什么伯乐都没有出现,害得自己埋没了天才。
倘若,你认为自己是千里马,那么,你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