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东洲有族名乌孙 - 大翌长安 - 是小一阿 - 女生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女生言情 > 大翌长安 >

第六十章东洲有族名乌孙

乌孙一族,位于大翌北境,又是地处于布迦草原的西部,那里土地肥沃,粮草鲜美,且草原部族之中尤以在西部所居的部族最为崇尚武力。

一望无垠的草原一点儿也不像讲究礼法的中原大地。

在布迦草原上,父终子及、兄终弟及的不仅仅是权位,还有女人。

中原地区受千年前一统东洲的池别帝国纳诸子百家之言的影响。

文化与思想激烈碰撞之下产生的不仅仅是崭新的知识,还有更为广阔的视野,甚至是全新的文化。

儒家思想尚仁尚礼,教人谦逊,要人孝顺,注重世人的德行操守。

墨家学派宣扬兼爱与非攻,且墨家尤擅机关之术,最为权贵阶层所喜。

墨家子弟游走各诸侯国,致力于反对所有的不公平征战。

是以在民间,诸子之中以墨门中人尤其多。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一国之法必须凌驾于个人私情之上,一旦犯法,则必须重罚,以正国之根基。

道家则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前朝素有“天下第一公子”之称的逍遥王便是出了名地极为崇尚道家学说之人。

而兵家则最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了。

兵家人相信,一场战争若同时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便已有七成胜算了,余下三分便看军队平日里练兵及演练军阵的成果了。

阴阳家信奉五行轮回,主张阴阳调和。

男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阳为父,阴为母,并以此演算解明。

因池别人重视阴阳五行,所以池别帝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中尤其以阴阳家最为突出。

纵横一门相传每一代不超过十人,每一位纵横门人都当得纵横家的称呼。

天下生乱时,他们游走各诸侯国,合纵连横,舌灿莲花。

相传,天山便是纵横一派师门所在地。

更相传,大翌帝国的容王府世子,一身本事尽数袭自天山一脉。

而诸子百家之中,尤以农家最会审时度势,是以流传至今上千年,农家典籍片有损坏。

农家人相信地泽万物,主张以民为本。

然而池别帝国大厦倾倒后,周朝,翌朝统治下的东洲中原子民们,仍然认为“士工商农”,以农为卑,以农为微。

周王朝末期,因着战争与掠夺,诸子百家的典籍多有损坏,渐渐地诸子百家的声望每况愈下,早已不复当年“朝歌问学”时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其中,尤以农家典籍受灾最多,农家人大多是普通老百姓出身。

这些人大多数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所以发生天灾人祸时,自然不像世家出生的人一般更能明白保护典籍传世的重要性。

乱世风云之中,人命尚且如蝼蚁一样朝不保夕,更何况那些个书籍死物。

从某一方面来讲,农家人有着书籍没有教给他们,但生活已然教会了他们的豁达。

而诸子百家之中最为低调的门派当属名家了。

名家主张思辩,追求释理,但因周王朝中期,名家当时的领袖施华卷入了帝王家的皇储之争,后败。

所以名家遭到了当时的周王朝掌权者的全力打压,名家内部更是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

自此之后,颇为诡谲的名家一派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百家之中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有一派名为杂学家,杂学家们主张从历朝历代的那些先贤先哲大儒们身上不断学习。

而流传至今依然傲然屹立在风鉴谷的药学一派,可以说是百家之中历朝历代最为安稳的地方了。

因为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人,便有生老病死,而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升斗小民,只要是肉体凡胎,便都离不开悬壶济世的医家。

与医家一样几乎是从来没有受到过打压的,还有小说家,小说家们一生都在路上,他们游历各地,记录并留下东洲四方风俗习惯给后人参详。

然而与医家不同,小说一道从不曾遭致祸患则是因为那毕竟是小道,帝国掌权者并不看重。

又或者说,帝王并不会将这等在他眼里翻不起任何浪花来的小道看在眼里。

而那些更多的庸庸碌碌的尘世凡人们,则大多是将小说一道看作是茶余饭后的些许调笑的谈资,也并不看重它,所以小说一派安然存留至今。

只是殊不知,年少时骄傲疏狂的修少将军也曾满心满眼地致力于成为一位小说家。

走遍天涯海角,绘制山海图册,以传享后人。

少将军执着地认为,这个人世间留存青史的方式,不仅仅只有保家卫国,马革裹尸一途。

千年前的朝歌城内,百家争鸣,诗书问学更是无数学者们的狂欢,一时之间,天下读书人纷纷以朝歌城为天下苍生的乐土,慕名而去。

朝歌城内的帝王更是定期聚集诸子百家于“问台”之上你来我往,互相问学。

此谓,“朝歌问学”。

以后的后世史家更是将“朝歌问学”评为池别四景之首的学景。

后来天下学子蜂拥而至,帝王便下令遴选百家诸子聚集著书立传,建小圣贤庄留存之,以惠泽后世。

而在大翌帝国执掌政权的初期,始帝为了能够让慕氏一族的江山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便以“仁与礼”为治国平天下之要法,并广而推行至天下。

为了完成他梦想中的霸道皇图,这位伟大的帝王在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深思熟虑之后,果断的选择了以礼治天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