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建学校完成
随着风波的平息,学校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了。方卫国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和泥、搬砖,哪里缺人手他就出现在哪里。
村民们受他的鼓舞,也干劲十足。妇女们自发组成后勤队,给干活的人送水送饭;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争着抢着重活干;就连小孩子也跑来帮忙捡小石块。
就这样,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眼看学校的雏形渐渐显现,方卫国心中满是欢喜。然而,新的难题却悄然来临。这天,负责运送木材的老张匆匆赶来,“卫国啊,不好了,原本答应给我们木材的供应商反悔了,说是木材要先紧着城里用。”方卫国眉头紧皱,没有木材可不行。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老张,别慌,咱们再想想办法。”
方卫国召集了村里几个见识广的老人一起商量对策。其中一个老人说邻村山上有一片树林,或许可以去那里看看能不能买到木材。方卫国二话不说,带着几个人就出发前往邻村。经过一番交涉,邻村同意卖一些木材给他们,不过价格比原来的高了些。方卫国咬咬牙,决定接受这个条件。
木材解决后,学校的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终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建成了。开学那天,全村老少喜气洋洋,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走进崭新的教室,而方卫国站在校门口,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只不过刚解决这个问题,大队长又忙了起来,因为建房用的砖不够用了。
大队长方卫国开始四处打听哪里还有多余的砖。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附近的村镇,可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多余的砖供应。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的老秀才找到他说:“卫国啊,我记得后山那边以前好像有个废弃的窑厂,说不定还能重新启用烧砖呢。”方卫国眼睛一亮,立刻带人去查看。窑厂虽然破败,但大体结构还在。
于是,方卫国组织村民修缮窑厂。大家有的找材料修补窑洞,有的去寻找合适的泥土。沈盼盼也带着一群妇女帮忙搬运东西。经过几天的筹备,窑厂终于可以开工烧制砖头了。可是烧制砖头需要技术人员,就在这时,村里一个曾经在外打过零工的小伙子站了出来,表示自己略懂一二。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第一批砖头烧制成功。有了足够的砖头,村里又开始筹划其他建筑项目。方卫国望着充满生机活力的村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学校终于建成了。开学那天,全村像过年一样热闹。孩子们穿着新衣,背着新书包走进崭新的教室。方卫国站在校门口,看着这一幕,眼睛湿润了。
李大爷拍了拍方卫国的肩膀说:“多亏了你啊,卫国。要不是你坚持,哪有今天。”方卫国笑着说:“这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要孩子们能好好念书,咱们村就有希望。”阳光洒在校园里,充满了无限生机。
恰在此时,一个孩子宛如一只欢快的小鹿,飞奔到方卫国身旁,仰起那如红苹果般的小脸,脆生生地说道:“方叔叔,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方卫国轻柔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心中犹如被一股暖流浸润,满是温暖。
未几,村里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宛如一阵春风,拂过人们的心田。由于学校建设得如同一座知识的殿堂,教育质量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上面决定派遣更多出类拔萃的教师前来支教。这对方卫国和整个村子而言,无疑是犹如久旱逢甘霖般的天大喜讯。
随着师资力量的日益雄厚,孩子们犹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越来越多的知识,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升。一些孩子更是在县里举办的比赛中崭露头角,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村子也渐渐声名远扬,周边的村落如过江之鲫,纷纷派人前来取经。
方卫国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又开始精心谋划着改善村里的农田灌溉系统。他坚信,只要始终秉持着这种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精神,未来无论遭遇何种艰难险阻,村子都会如凤凰涅槃般,不断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而孩子们也必将成为改写村子命运的中流砥柱。
林杨和沈盼盼热情接待,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共同开展一些跨村项目。
随着时间推移,村庄不仅农业发达,工业和旅游业也逐渐兴起。孩子们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老人们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而林杨和沈盼盼,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一家三口站在村子新建的广场上,望着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经的艰苦仿佛就在昨日,但此刻更多的是欣慰与满足。他们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两人携手相伴,村子将会永远繁荣下去。
随着村子不断发展,吸引了不少外面的人前来参观学习。一天,一辆大卡车缓缓驶入村子,车上下来一群年轻人,为首的是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子。原来他们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听闻这个村子的事迹后,想来实地调研,撰写关于农村发展新模式的论文。
林杨和沈盼盼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大学生们看到村子整齐的房屋、兴旺的农田和热闹的作坊,纷纷竖起大拇指。在交流过程中,戴眼镜的男子提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村子的影响力,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林杨和沈盼盼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主意。
于是,在大学生们的帮助下,村子很快建立起了电商站点。第一批农产品上线就获得了大量订单,村民们笑得合不拢嘴。林杨和沈盼盼站在田埂上,看着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村庄,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决心要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