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育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愈发充沛。村子里的农作物在沈盼盼提出的种植方法下,愈发茁壮,那一片片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前奏。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使得村子周边的河水迅速上涨,浑浊的浪涛不断拍打着河岸,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沈盼盼和知青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冲到了河边,与村民们一起投入到抗洪抢险中。他们肩扛沙袋,脚步匆匆,在泥泞的河堤上来回穿梭,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他们的双眼,但没有人有丝毫退缩。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沈盼盼发挥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她一边鼓励着大家,一边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哪里有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村民们看着这些平日里文质彬彬的知青们,此刻为了保护村子奋不顾身,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大家的心在这一刻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洪水终于退去,村子平安无事。但这次经历让大家意识到,村子的防洪设施急需完善。沈盼盼和知青们利用休息时间,查阅大量资料,结合村子的地形和水文条件,制定出了详细的防洪方案。他们向村民们耐心讲解方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村民们的全力支持。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村子里掀起了一场热火朝天的建设高潮。沈盼盼和知青们与村民们一起,搬运石块、挖掘沟渠、修筑堤坝。在炎炎烈日下,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随着防洪设施的逐步完善,村子的安全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村民们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信心。
而在文化教育方面,沈盼盼也没有停下脚步。她发现村子里的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教育资源却十分匮乏。于是,她和知青们决定在村子里开办一所简易的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上课。他们用自己从城里带来的书籍和文具,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在课堂上,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让沈盼盼和知青们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随着简易学校的开办,村子里的氛围愈发积极向上。每天放学后,孩子们就像欢快的小鸟,飞奔到临时搭建的教室,那股子对知识的热切劲头,感染着每一个人。
沈盼盼和知青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基础,精心设计课程。语文课时,他们带着孩子们朗读经典诗词,稚嫩的童声在村子上空回荡,让古老的文字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学课上,知青们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算数,还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分粮食、算收成,让孩子们迅速掌握知识。
但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一些家长对孩子们上学的事心存疑虑,觉得读书不如帮家里干活来得实在。沈盼盼和知青们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地向家长们解释教育的重要性,分享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慢慢地,家长们的态度有了转变,开始主动督促孩子们学习。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沈盼盼和知青们利用空闲时间,四处收集材料,对教室进行改造。他们用木板加固桌椅,在墙上绘制世界地图和名人画像,让孩子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外面的世界。同时,他们还发动村民一起参与,有的村民帮忙打扫教室,有的贡献出家中闲置的物品。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变化也让人惊喜。原本害羞内向的小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变得开朗自信;调皮捣蛋的明明,在知识的熏陶下,学会了专注和自律。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沈盼盼和知青们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正在一点点改变这个村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