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院里的烟火暖光
沈盼盼扛着锄头,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在回知青院的土路上。夕阳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路边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这一天的劳作画上句号。
结束了一天的农活,她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像是散了架,酸痛感从四肢百骸传来。汗水早已湿透了她的衣衫,又被风吹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头发也因为长时间的劳作变得凌乱不堪,几缕发丝黏在她满是尘土的脸上。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沈盼盼小声嘀咕着,心中涌起一阵酸涩。想当初,她响应号召,满怀热血地来到这偏远的乡村,本以为能在这里大展宏图,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繁重的农活、艰苦的生活条件,让她渐渐对未来感到迷茫。
走进知青院,院子里一片寂静。其他知青还没回来,只有几只老母鸡在角落里悠闲地踱步,偶尔发出“咯咯”的叫声。沈盼盼把锄头靠在墙边,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深吸一口气,走进了厨房。
厨房不大,里面摆放着一个土灶、一张破旧的桌子和几个缺了口的碗碟。灶台上落了一层灰,旁边放着一些柴火和一个破旧的风箱。沈盼盼熟练地拿起扫帚,将灶台和地面清扫干净,然后开始准备做饭。
她从米缸里舀出一些糙米,这些糙米是她们每月的口粮,数量有限,所以每一粒都显得格外珍贵。沈盼盼把糙米倒入一个大碗中,仔细地挑出里面的石子和杂质,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淘米水变得浑浊不堪,她却不舍得倒掉,打算留着喂鸡。
生火是个技术活,沈盼盼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柴火点燃。她坐在灶前,不停地拉动风箱,火苗随着风箱的节奏跳跃起来,映红了她的脸庞。可没一会儿,浓烟就弥漫了整个厨房,熏得她眼泪直流,咳嗽不止。
“咳咳……这破灶,怎么这么难用。”沈盼盼一边咳嗽,一边抱怨着。她揉了揉被烟熏得刺痛的眼睛,继续用力拉动风箱。
趁着煮饭的间隙,沈盼盼开始准备配菜。知青院的菜地里种着一些白菜和萝卜,这就是她们日常的蔬菜来源。她来到菜地,挑选了两颗白菜,回到厨房后,把白菜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小段。
锅里的水烧开了,沈盼盼把洗好的糙米倒入锅中,顿时,一股米香弥漫开来。她用勺子搅拌了几下,防止米饭粘锅,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烧火。
在等待米饭煮熟的过程中,沈盼盼往锅里倒了一些油。这油也是定量供应的,平时大家都省着用。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油的用量,生怕倒多了。油热后,她把切好的白菜倒入锅中,顿时,锅里发出“滋滋”的声响,白菜在锅里迅速变软。
沈盼盼熟练地翻炒着白菜,加入一些盐和酱油调味。不一会儿,一盘简单的炒白菜就出锅了。虽然菜的味道很普通,但在这艰苦的环境下,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已经是一种奢侈。
米饭也煮熟了,沈盼盼揭开锅盖,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盛了一碗米饭,坐在桌前,准备先吃一口垫垫肚子。刚吃了几口,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了其他知青的声音。
“盼姐,你在做饭啊。”一个年轻的知青走进厨房,笑着说道。他叫李阳,是和沈盼盼一起来插队的,平时大家关系都不错。
“是啊,你们回来了。饭马上就好,你们先洗洗手。”沈盼盼站起身来,热情地招呼着。
不一会儿,其他知青也陆续走进了厨房。大家围坐在桌前,看着桌上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盼姐,今天这饭可真香啊。”李阳一边说着,一边大口大口地吃着米饭。
“是啊,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就盼着这一口热乎饭呢。”另一个知青附和道。
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分享着今天在地里的趣事。有人抱怨着农活太累,有人则讲述着自己在干活时的小发现。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小的厨房里,让这个简陋的地方充满了温暖。
沈盼盼看着大家,心中的疲惫和迷茫也渐渐消散。虽然生活艰苦,但这些知青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和力量。
吃完饭,大家一起收拾了碗筷,把厨房打扫干净。沈盼盼走到院子里,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深吸了一口夜晚清新的空气。
“不管未来怎么样,至少现在,我们还在一起。”沈盼盼在心里默默想着。她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她不再孤单。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无论等待她们的是什么,她都将和这些知青朋友们一起,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