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都是桓帝,灵帝惹得祸 - 三国正史是这样 - 长安提督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章都是桓帝,灵帝惹得祸

了解三国历史,先从桓帝,灵帝说起。

三国历史起源于东汉末年。

东汉王朝前后延续了二百年左右,东汉前期天下还算比较太平。但是在东汉中后期的时候。太后称志,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君王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

东汉王朝的统治江河日下。。。。

导致东汉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们交替掌权,外戚和宦官的争斗由此而立。

为什么说,外戚和宦官发生了矛盾。

这主要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政的朝风严重。

那外戚和宦官又是皇帝的什么人呢?

其实外戚就是皇帝亲人的亲人。这些人跟皇帝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比如大将军何进。就是汉少帝刘辩母亲何太后的亲戚。

而宦官则是帮助皇帝传达诏书,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身边的人。

比如东汉后期的大宦官张让。

大家需要注意一点,东汉的宦官可不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太监。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由于外戚专政的腐败引起了朝廷上宦官和皇帝的不满。

而当东汉的皇帝长大后,就要面对亲政的问题。这时外戚专政怎么办?就要夺权。

这时能帮助皇帝夺权的人,就是宦官。宦官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皇帝或或替代皇帝来杀外戚。

比如汉灵帝时的外戚窦武,就是宦官矫诏所杀。

而且当外戚势力强大后,皇帝则是利用宦官来牵制外戚。往往会造成宦官集团专政的局面。

这样的利害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

就是戚宦之争,这样的争斗。引起了朝廷的腐败政治。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而最早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东汉桓,灵二帝。

在汉桓帝刘志十五岁登上帝位的时候。外戚和宦官就想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这才立了刘志即后来的汉桓帝。

在汉桓帝刘志在位21年的时间里,前13年基本上是一个傀儡皇帝。

汉桓帝是谁立的呢?

是当时有名的跋扈将军梁冀。

梁冀掌权的时候,先后立过冲帝,质帝两任皇帝。

不过这两个小皇帝都是短命的。

后来,梁冀再立桓帝上位。

桓帝虽然上位了。但是朝政始终由梁太后和梁冀一伙人把持着。

一直到梁太后病重将死的时候,才在名义上还政于桓帝。

梁太后的作法让梁冀就不认同了。

在梁冀心里,是想继续把持朝政的。

而桓帝在梁冀看来永远是个傀儡皇帝。

梁太后死后,摆在桓帝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

一个是继续当傀儡皇帝,另一个就是想办法干掉梁冀,真正收回皇权。

在汉桓帝在位13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杀了自己的外戚大将军梁冀,重新掌握了皇权。后来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十三个宦官都封了侯,进了爵。自是宦官干政。宦官干政的结果是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加严重。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士大夫们的不满。于是士大夫开始与外戚联合一同对抗宦官。

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最终导致了两次党锢之祸。正直的士大夫全全被排斥出了朝堂。

于是,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临灭亡。

刘志的腐败统治使国家财政匮乏。民不聊生。为后来的东汉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汉桓帝刘志去世后。汉灵帝刘宏继了位。

当时刘志去世以后,皇太后窦太后(窦苗)临朝问政。因为汉桓帝刘志没有子嗣。后来窦太后与她的父亲窦武商量了一下。召了一个少年叫刘宏的来继位。

汉灵帝一上台。便受到宦官们的巴结讨好。

这些宦官们的真实目的就是能升官发财。他们才不管那么多呢。简直就是一群狼心狗肺之徒。

而窦武看到这样情况不满意了。心想:“刘宏,你这小子。可是老子把你抬上台的。你现在不跟我们好好来。成天就知道跟一群宦官们瞎折腾。成何体统!”

于是窦武找到了太傅陈藩,商量着要剿灭宦官们。

但是宦官们不是好欺负的。他们得知消息后,先把窦武给干掉了。

想当年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就被宦官们给干掉了。这又把窦武给干掉了。可见宦官势力在当时有多强。

窦武一死,宦官们开始得势了。

宦官们一个劲儿的围宠汉灵帝。宦官们在汉灵帝面前什么话都敢说。甚至哄着汉灵帝执政。

汉灵帝也是对他们很无奈,于是,就干脆把权利交给他们吧,自己去享受美好生活了。

都说汉灵帝信任宦官,这一点都不假。甚至比他的前任汉桓帝更加信任宦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