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杨彪案
在许昌朝廷建立之初,当时有一件让曹操头疼的事儿。
这就是著名的杨彪案。
杨彪何许人也?杨彪的曾祖父杨震,人称“关西孔子”,一代大儒。而且杨彪的家世很好。杨家四代人都位列三公和袁绍家族一样。都属于“四世三公”的高门著姓。
身世显赫的杨彪至始至终跟着汉献帝。
在汉献帝一路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是汉献帝身边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杨彪始终与汉献帝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有时候杨彪为了维护汉献帝,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
后来杨彪和汉献帝一起,历尽艰辛,回到了中原故都洛阳。
杨彪的品德和贡献。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那么“杨彪案”是怎么回事呢?
在曹操挟汉献帝刚刚来到许昌立都的时候,割据一方的袁绍非常不满。
于是,袁绍动起了小聪明。袁绍试图破坏朝廷的稳定结构。
袁绍写信给曹操,进行挑拨,劝曹操杀掉杨彪。
而曹操也不是傻子,因为他知道现在刚刚把汉献帝弄到许都来,朝廷方面,曹操还未真正坐稳。现在就动不动就杀人。不太合适吧?
于是,曹操回信说,正当天下大乱之际,诸侯们应该团结所有力量,共同匡扶朝政。
这次的结果,袁绍挑唆失败。而曹操也没有上袁绍的当。
但过了不久,曹操对杨彪开始反转。从团结,信任转向失望。
那曹操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呢?
有史书记载,说是曹操发现杨彪对他不满意,生怕杨彪要害他。所以曹操要先下手为强是好。
杨彪确实对曹操不满。因为杨彪先前是无条件效忠于汉献帝的。现在曹操确好,硬是把汉献帝弄到了许昌。曹操自己当了家。还让杨彪等一群原汉献帝的忠臣名将们听曹操的话。
杨彪不满了。
杨彪对于曹操这个军阀。始终存在着戒心。这是他在维护汉献帝的立场上。
那曹操为什么要对杨彪施毒手呢?最终杀掉杨彪呢?
曹操之所以制造“杨彪案”,一个简单的原因。目的是曹操想投石问路,掂掂自己的分量,或者说是尝试着在汉献帝面前“立威”。
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认为许昌朝廷有两方面的力量,一个是聚集在汉献帝旗帜下的官僚士大夫们。还有一个是以曹操为核心的军旅集团。
汉献帝唯一的优势是他有皇帝的名分,而打天下,征战。还得靠曹操的军事力量来执行。
虽然表面上曹操对汉献帝尽了臣子之力。但事实上,在许昌朝廷上,曹操还是说话算数的。但他只是通过汉献帝来为自己说话的。
这是一个不平等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是曹操有权威还是汉献帝有权威呢?
曹操想通过“杨彪案”来验证这个问题。毕竟是“杀鸡给猴看”嘛。
话说过来,杨彪是汉献帝最贴心也是最放心的大臣,名望又这么高。如果能成功打掉杨彪,那么曹操不但能在许昌朝廷中权威提升。而且还可以少一个汉献帝身边的强硬对手。
那么杨彪为什么会成为曹操的对手呢?
这可能跟“杨彪案”有关。
据有关三国史书记载,杨彪这个人自从跟随汉献帝一帮人来到许昌之后。汉献帝因为出行和权威受到了曹操大大的威胁和掌控。
于是,汉献帝就有了“恢复汉室,杀灭曹贼。”的想法,汉献帝就私下与杨彪等心腹大臣们商议“匡扶汉室”的事情。
在这场密谋中,杨彪担任的角色至关重要。他负主责联系“义兵”。
正当这场密谋进行得如火如荼之中,曹操得知了此事。
曹操得知后,立马下令守卫许都的御卫军开始封锁许昌城。并抓住了参与谋划的杨彪等人。
这是一些史书上记载的“杨彪案”。对于曹操抓杨彪还有另一种说法。
在当时正值袁术在淮南僭越称帝的时候。
杨彪和袁术恰好是儿女亲家。
曹操正好抓住了杨彪的这一软肋,开始诬陷杨彪。并将杨彪抓了起来,打入了大牢。
曹操给出的理由是,“杨彪身为朝廷一员名臣,却与袁术自我称帝的乱臣贼子相互勾结。想要废掉汉献帝!”
其实杨彪是很无辜的,他压根没有这种想法。还忠于汉献帝。。。。这一切只是曹操在汉献帝面前试探自己的权威罢了。
杨彪被打入大牢后,等待的是曹操的弹劾。因为在曹操的声势下,杨彪犯了“大逆”之罪。这罪名要是成立的话,不仅要杀头,还要灭族的。
在杨彪入狱以后,震惊了朝野。
当时有很多朝廷的重量级人物,纷纷跑到曹操那儿,给杨彪求情。在这其中就包括曹操的谋士荀彧。这足以证明杨彪在许昌朝廷的地位和影响力。
还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士林领袖跑到曹操那儿,向曹操求情,替杨彪说话。这孔融以前就跟杨彪私交甚好,看在献帝与杨彪的多年臣子之情下,请求曹操放过杨彪,从轻处罚。
当时孔融得知杨彪被抓后,竟然连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了曹丞相的府中。给杨彪求情来了。
孔融向曹操说道:“如果当年让成王杀掉邵公,周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吗?如今天下士人之所以仰慕名公您。是因为您聪明仁智,使四方和乐。而如今您却要杀害无辜之人,那么海内旁观侧厅之人,谁也不会再敬佩您了。我孔融只是鲁国一男子罢了,您若非杀杨彪不可。那我明天便拂袖而去,不再来上朝了!”
曹操听了孔融的一席话之后,只说了一句托词。“此乃国家之意。”曹操的意思就是这时汉献帝的意思,我只是负责执行而已。